坐骨肛門窩

坐骨肛門窩

坐骨肛門窩位於肛管兩側,經恥骨聯合下緣的橫斷層面,肛門外括約肌和肛提肌的外側為呈三角形的坐骨肛門窩,其內充填有脂肪組織等。

解剖結構:

1、坐骨肛門窩:

窩尖由盆膈下筋膜與閉孔筋膜匯合而成,窩底為肛門三角區的淺筋膜及皮膚。內側壁的下部為肛門外括約肌,上部為肛提肌、尾骨肌及覆蓋它們的盆膈下筋膜。外側壁的下份為坐骨結節內側面,上份為閉孔內肌及筋膜。前壁為尿生殖膈,後壁為臀大肌下份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結節韌帶。位於肛管兩側,是肛區皮膚與肛提肌之間的潛在間隙,窩內為成對的錐體形脂肪體。窩尖朝上,為盆膈下筋膜與閉孔內肌筋膜之交接處;窩底向下,為肛門三角區的皮膚及淺筋膜;內側壁為肛門外括約肌、肛提肌及盆膈下筋膜;外側壁為坐骨結節、閉孔內肌及其筋膜,陰部管處於坐骨結節上的外側壁內;前壁為會陰淺橫肌和尿生殖膈;後壁為臀大肌及其筋膜和骶結節韌帶。窩內充滿大量脂肪,缺少血供,允許肛管擴張,也易感染並向上或向對側經肛管後方蔓延。[1]

2、坐骨:

為髖骨的後下部,呈鉤狀,分體與支兩部分。坐骨為髖骨後下部,構成髖臼的後下部。體的後方有三角形的坐骨棘。棘的上方有一個坐骨大切跡,棘的下方有一個坐骨小切跡。小切跡的下界為隆凸的坐骨結節,坐位時,整個人體即承托在此結節上。坐骨結節向前上方延伸為細而扁部分為坐骨支。[2]

坐骨構成髖臼後下2/5,其長度男性平均為85.85mm,女性平均為80.8mm,分為坐骨體和坐骨支兩部。坐骨體近似三稜柱狀,為坐位時支持身體重量的部分,可分前後緣和內外面。前緣銳利,形成閉孔後界。後緣肥厚,向上移行為髂骨後緣,構成坐骨大切跡的下部。坐骨大切跡高度男性平均為36.9mm,女性平均為34.5mm,其下方有向後內突出的三角形突起,為坐骨棘,有肛提肌、尾骨肌、上孖肌及骶棘韌帶附著,作為坐骨大小孔的分界。棘下方形成坐骨小切跡,向下續於坐骨結節。坐骨體的外側面朝向前外下方,有閉孔外肌附著,內側面光滑,有閉孔內肌附著,後面為髖關節囊的附著部。坐骨支的前端移行為恥骨下支,坐骨體與坐骨支移行處的後部,骨質粗糙肥厚,為坐骨結節。坐骨結節外觀呈卵圓形,橫切面呈三角形,被橫嵴分為上、下二部,上部附著有半膜肌,下部附著有半腱肌、股二頭肌長頭、大收肌坐骨部,此處為一牽引骨骺。此外,坐骨結節的外側緣尚有股方肌起始,上緣有下孖肌起始,內側緣下部是骶結節韌帶的附著處。

3、肛門:

消化管末端的開口。上接肛管,約長2—3厘米,下通體外。肛管處的環層肌增厚形成肛門內括約肌,圍繞肛門內括約肌周圍的是由橫紋肌構成的肛門外括約肌,能控制糞便,包括液體糞便和氣體。肛門外括約肌嚴重損傷時,可導致大便失禁。肛管和肛門的皮膚特別敏感,如有損傷或感染可產生劇烈的疼痛。常見的疾患有痔、肛痿、肛裂和脫肛等。肛門周圍的皮膚形成一系列放射性的皺襞。成年男性的肛門周圍生有肛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