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民

均民,即將人口從稠密地區移向稀疏地區。

均民即將人口從稠密地區移向稀疏地區。這一主張,在中國歷史上萌於先秦,商鞅以“制土分民之律”分析秦國狀況,提出“人不稱土”,“人土相均”的主張,同現在所說的“適度人口”概念相近。西漢晁錯、東漢王符、唐代白居易在他們的人口思想中均由述及。宋朝的蘇軾明確提出了將人口從稠密地區遷移到稀疏地區的主張,認為“中國之地,足以食中國之民有餘也,而民常病於不足”(《東坡應詔集·策別十四》)是因為人口分布不均,致使人口與土地的對比平衡關係遭到破壞,“地無變遷,而民有聚散。聚則爭於不足之中,散則棄於有餘之外。是故天下常有遺利而民用不足”(同上)。“均民”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明末徐光啟的“均民務本”對策,既汲取了蘇軾“因人之情”,“周時之勢”“均民”方策中的思想,且又有新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