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電影地級行銷探索者:李林航縱觀中國的電影行銷圈,貌似一直是不分行銷渠道的。接了全案,再做一樣的物料,然後找當地的渠道發稿。能算有點地方特色的,除了路演的設計以外,可能也就靠當地媒體的自發行為,對於行銷端而言,能有餘力去細化的少之又少。不過隨著影院的快速建設,《左耳》、《捉妖記》等國產片越來越倚重小鎮青年。尤其是《捉妖記》,一線票房更是占比低於20%,一舉突破了之前的紅線。無疑,地級行銷變得日益重要。
據藝恩的電影數據,2014年《變形金剛4》在一線城市的占比是24%以上,2015年上半年一線城市票房總額占比是22.3%,而《捉妖記》卻只有19.1%。毫無疑問,《捉妖記》對於中國最廣袤的2-5線城市而言,有著更強烈的觸發性。這個現象,自然和電影院線建設地越來越深入中國腹地有關,但同時,它也催生了一套完全不同於一線市場的宣傳系——“地級行銷”。
特點
在以往電影行銷中追求高大上的調性不同,“地級行銷”更講究的是有地域特色、接地氣;而在傳播渠道上,也不追求騰訊網、微博、網易客戶端等一線渠道,反而是集中於《成都全接觸》、“武漢吃喝玩樂”、“江陰信息港”一類的偏民生、偏本地化的渠道。
渠道
地級行銷方案都說新浪微博的用戶量達到了1億,都說網易等新聞客戶端一共已經積累了2、3億的用戶,甚至instagram都有幾百萬中國用戶,但實際上現在的2-5線城市的居民根本不在乎他現在每天使用的那些渠道。這些年輕人確實都下了微博,但是他的活躍度其實非常低,可能一年可能就有那么一兩次。至於全民都在使用的微信,小鎮青年用法也完全不同,他就是看看當地本土化的、生活化的新聞,再加上比較閒,所以都在玩微信遊戲或者用來陌生交友。
《每日文娛播報》里李菁菁的收視點是林志玲的3倍以上,舒淇的5倍以上,這跟我們常規理解的藝人關注度完全不一樣。
比如微信公共服務號,一個15萬人口的四線開外城市,熱門本地新聞類、生活服務類帳號,平均一個帖子的閱讀量輕鬆過萬,甚至大量遠在外地的同鄉人,也在關注著這些來自家鄉的帳號。這一切說明,除電視之外,還必須建立起涵蓋PC端和移動端的立體傳播渠道。
方法
地級行銷如果一組本地物料,外地的客群看懂了,那它一定不是最極致最好的物料產品。比如說:
1、用當地主流媒體
對於地面城市而言,最主流的永遠是民生類節目。而李林航利用自己的經驗,採用了“本地化口碑採集”+“電影本地化元素”+“電視語言本土化”三個標準重新加以製作。
比如說《捉妖記》,他們就在武漢做了一個當地版的發布會新聞,還在武漢街角採訪了當地觀眾提供影評,當地本土新聞很少報大電影,你給他這個素材他們都會覺得非常提氣。
比如說《黃飛鴻》在成都的那場路演,他們就找了當地的電視節目,然後加了很多演員表演環節,請了當地武校的小朋友比武,把一場發布會就做成了一場電視節目。前面的預熱,加上後面的新聞報導,再加上那一場活動,在當地播出了一個小時以上。
2、用當地語言
《一步之遙》的預告片,曾經製作了川話、溫州話、東北話等多個配音版本,在當地電視台播出,有的電視台看到播出效果好,甚至又在節目裡,自發徵集觀眾的方言配音,做二次傳播。
比如《殺破狼2》、《捉妖記》,他們在字版設計上,將原海報的文字都換成了成都、寧波等當地方言,一共十幾個城市,目的是拉近電影與當地觀眾的距離。
3、用當地明星
像《捉妖記》,團隊在全國六大區域,分別挑選了一位有本土化知名度的當地藝人,結合內容的創作。四川就是李伯清,作為當地知名度遠遠高於趙本山、郭德綱的喜劇藝術家,他們在字版設計、內容製作上,將他的本土喜劇元素與胡八巧妙地結合起來,製造了“胡八講李伯清老段子”“李伯清捉胡八”等內容。
像《殺破狼2》項目,之前幾乎所有城市的路演以及宣傳重點都放在吳京身上,但成都的宣傳經理告訴李林航,“張晉是重慶人,少年時還在成都的武校學習過,完全可以把張晉當成一個本土藝人包裝”。因為有了這個提示,他們連續推出了“張晉的袍哥血統”“張晉鬼冒火系列”等一系列物料,在川渝兩地反響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