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地理標誌產品:建甌錐栗(GB/T 19909-2005)》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5 自然環境
5.1 地理
建甌錐栗原產地域位於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東南麓,地貌類型以丘陵、低山山地為主,最高海拔1822.2 m,最低海拔68 m,平均海拔453.5 m。建甌錐栗種植區域的海拔為300 m~1000 m。境內河流密度0.37 km/km2,主要水系有閩江上游的一級支流建溪,二級支流松溪、南浦溪和崇陽溪。
5.2氣候和氣溫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水充沛,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3℃~20℃之間,最高氣溫39℃~41.4℃,最低氣溫—5℃~—8℃,年無霜期平均277 d。
5.3 降水量
年降水量1600 mm~1800 mm,年蒸發量1327.3 mm~1605.4 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
5.4 光照
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13 h。
5.5土壤
成土母岩以片麻岩、雲母石英片岩、花崗岩為主,成土母質多為殘積母質和坡積母質。土壤以紅壤為主,土層深厚,土層厚度一般1 m以上,呈酸性,pH4.5~6.0。
5.6植被
屬常綠闊葉林區域,以闊葉林、杉木林、馬尾松林、丘陵山地竹林、人工栽培經濟林為主要植被類型。
6栽培和加工
6.1 品種
建甌錐栗的主要栽培品種有白露仔、處暑紅、溫洋紅、油榛、烏殼長芒、黃榛、大尖嘴、蔓榛、材榛、長芒仔、圓蒂仔、薄殼仔等,其品質特徵見附錄B。
6.2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見附錄C。
6.3栗果的採收和采後處理
6.3.1採收時間:栗實應在生理成熟時採收,成熟果實的標誌是栗苞由綠轉棕黃色並開裂,苞內栗果由黃色轉為棕褐色或紅褐色並具光澤。
6.3.2採收方法:採用拾栗法採收,栗苞開裂,栗果自然脫落後及時拾取。
6.3.3采後處理:採收的栗實應薄攤於陰涼處攤晾1 d~2 d,清除雜質及撿淨如病蟲果、乾癟果、霉爛果、畸形果、機械破損果及未成熟果等,並根據質量等級指標進行栗果分級後包裝銷售或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