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層序率

地層層序率

地層是指地殼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成層岩石的總稱,包括沉積的、火山成因的和變質的成層岩石在內。地層層序率,又稱地層疊復律,1669年由N.Steno提出,在未受強烈構造變動的情況下,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後形成的地層疊復其上,即上覆地層比下伏地層新。

簡介

地層除了具有一定的形體和岩石內容外,還具有時間順序的含義。丹麥醫生斯坦諾根據義大利北部山脈的野外觀察,於1669年提出:年代較老的地層在下,年代較新的地層疊覆在上 這就是著名的地層層序率,又稱地層疊覆率。或指地層的原始狀態是水平或近於水平的,正常的狀態是先形成的位於下方,後形成的位於上方,呈下古上新的規律。原始產出的地層具下老上新的層序規律。

地層層序率是確定同一地區地層相對地質年代的基本方法。當地層因為構造運動發生傾斜但未倒轉時,地層層序率仍然適用,這時傾斜面以上的地層新,傾斜面以下的地層老。當地層經劇烈的構造運動,層序發生倒轉時,上下關係正好顛倒。

地層

地層是一部記錄了地球和生物界形成和演變的萬卷書,沉積作用則是該書的原作者。因此,從沉積作用的特徵和機理上認識地層記錄的特徵和屬性,對正確運用地層學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深刻理解地層特徵與其時間屬性均具有重要意義。儘管形成地層記錄的沉積作用和機理千差萬別,但概括起來可歸結為2種基本類型:垂向(縱向)加積和側向(橫向)加積以及由二者複合形成的生物加積和岩漿侵位加積 。地層可以是固結的岩石,也可以是沒有固結的沉積物。地層之間可以由明顯層面或沉積間斷面分開,也可以由岩性、所含化石、礦物成分或化學成分、物理性質等不十分明顯的特徵界限分開。

國際上趨向把地層分為大三類:①以岩性為主要劃分依據的岩性地層;②以化石為劃分依據的生物地層;③以形成時間作劃分依據的時間地層或年代地層。第②、③類實際上屬一種類型,其劃分和對比具全球同時性。年代地層單位(界、系、統、階)也像生物地層一樣,都以化石作劃分和對比依據。地層一般指成層岩石和堆積物,包括沉積岩、火山岩和由沉積岩以及火山岩變質而成的變質岩。

化石層序律

化石層序律是利用生物化石確定不同地區的地層是否同時代生成,即利用化石確定地層時代的一種方法。19世紀初期,英國的斯密士(W.Smith1769—1837)在英國南部研究了沉積岩層,發現根據地層中所含生物化石可以確定地層時代,為地史研究奠定了基礎,是地史學的萌芽。與此同時,法國的居維耶研究了巴黎附近的第三紀地層及其動物群,得出了近似的結論。

層序地層學

層序地層學是研究以侵蝕面或無沉積作用面以及可與之對比的整合面為界的、有成因聯繫並具旋迴性的地層格架內的岩石關係為主要內容的一門學科。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由美國 Rice大學Vail及其在 Exxon公司卡特研究中心的同行Mitchum和Sargree等在地震地層學基礎上創立起來的一門新的地層學分支科學。Vail提出的層序地層學認為:層序發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全球海平面升降,並提出它是研究一套由侵蝕面或無沉積面、或與之相當的不整合面所限定的、重複出現並有成因聯繫的、限制在一定年代地層格架內的岩石關係,從而體現了成因地層學本質。並且 Vail 等提出層序是層序地層學研究的基本單元,並定義:層序是一個成因上相關、內部相對整合連續的地層單元,其頂、底被不整合面或與之相對應的整合面所限定。由於層序界面的等時性和層序內沉積的連續性,使層序體現了年代地層和岩石地層的雙重屬性。層序地層學代表了地質學領域裡的一場新的革命,是一種劃分、對比和分析沉積岩系的新方法,其理論指導的地層研究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地層形成過程和盆地建造控制作用的認識,其模式分析對地層格架的建立和數字模擬研究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手段,使地層學的研究前進了一大步。層序地層學與沉積體系和岩相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已成為層序地層學研究的重點。其研究已逐步轉向各種沉積體系和岩相分析的地層層序、與油氣藏的勘探的勘探開發過程有關的儲層層序及各種方法綜合的高解析度層序地層研究等方面,並且已進入理論研究、廣泛實踐與全面發展的新時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