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0年6月12日,湖南省文化廳對外宣布,湖南申報的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得文化部批准,這是自2007年以來,我國設立的第5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湖南首個獲批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山區,為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區。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當地土家族、苗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包括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神話、傳說、歌謠、鼓舞、織錦、刺繡、印染等,與當地自然環境,古村鎮、古建築相依相存,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文化生態區域。建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對整體、活態的傳承保護湘西地區獨特、深厚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土家族服飾土家族服飾

該保護試驗區涉及範圍包括湘西地區47個鄉鎮,其中351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裡耶古鎮、105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10位國家級傳承人以及總面積達434.92萬畝、46個各級各類保護區等都是重點保護對象。

苗家族服飾苗家族服飾

設立保護試驗區主要通過完善保護實驗區範圍內的國家、省、州、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完善四級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體系及保護機制,確立若干以自然環境、物質文化遺產為依託的文化空間,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和傳習所以及採取生產性方式等六種方式,對保護實驗區內的傳統技藝等文化遺產項目加以保護與扶持。
自2005年開始,湘西州政府和湖南文化部門就積極申報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並為湘西區域文化的傳承保護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200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整體列為“國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地區。2006年5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這是全國首個地市級的地方性保護法規。在此條例的基礎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出台了《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管理暫行辦法》。鑒於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環境良好,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傳承情況良好,被文化部批准設立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湘西土家族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