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彝族苗族鄉

團結彝族苗族鄉位於畢節市北部,全鄉共有13個村,136個村民組,5216戶,總人口21886人,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7%,全鄉農業結構單一,靠傳統的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求身,團結鄉為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搞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搞好農業產業化經營。

基本信息

概況

畢節市北部。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1.73萬,其中等民族占25.4%。轄13村委會。1949年屬林口鄉。1954年析設余家寨、海嘎、得勝、柱鍾、廉刀灣等鄉。1958年改建團結、得勝、富饒、柱中公社,後併入林口公社。1961年析建4公社。1984年改置團結彝族鄉、海嘎彝族苗族鄉和大渡鄉。1991年合併置團結彝族苗族鄉。富煤礦、硫磺礦。有國小26所。鄉人民政府駐地田壩,在畢節北46公里,潘家營北部山塢。人口110。海拔1180米。附近為一片稻田,故名。有公路接林口鎮

經濟發展

全鄉共有13個村,136個村民組,5216戶,總人口21886人,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7%,全鄉農業結構單一,靠傳統的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求身,團結鄉為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搞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搞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在2005年底,在團結鄉的7個村1128戶農戶規範化種植優質桑園5150畝,412萬株。該桑園投產後每畝可創產值2000元,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同時帶動畜牧業、沼氣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實現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團結鄉是轍並建後的新建鄉鎮,交通設施比較落後,新一屆黨委、政府班子成立以來,迅速確立“8字型”的發展模式進行村級公路的新建和改造。目前,“8字型”的村級公路建設已初具模型,正在熱乾之中。
礦產情況:團結鄉境內有硫磺企業8家,現正在進行大力整改,若出現有違規現象的政府一律進行砌封。
團結鄉通過對優質桑園大力發展來展畜牧業,形成“栽桑套草,以桑養蠶,以草養畜,以畜產沼”的循環蓮發展模式,給畜牧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正文經果林基地已養殖大牲畜6320頭。團結鄉現有存欄牛5710頭,豬16350頭,雞37390隻,鴨2230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