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飯[中國民俗]

團圓飯[中國民俗]

團圓飯(family reunion dinner)。中國的春節,“吃”往往會成為大部分人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就是透著那么一股喜慶熱鬧勁兒,這可以算是中國民間過年的最大特點了。“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似乎在春節這個傳統佳節更加顯得入情入理。

基本信息

習俗文化

團圓飯團圓飯
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相互見面時問候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吃”了嗎?節氣到了得“吃”,端午節“吃”、中秋節“吃”、重陽節“吃”、年年歲歲的春節期間忙著“吃”,聚會“吃”、結婚“吃”、生日“吃”、孩子考取大學“吃”、找到好工作還是要“吃”……總之,遇到喜慶的事兒,大部分人所選擇的慶祝方式保準就是“吃”。
春節的熱鬧味兒向來是飯店先“嘗”的,一些飯店包房在節前半個月就已經預訂滿了,年夜飯火爆的場面可想而知。
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家人的團聚能夠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一家大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是一種幸福的時光。

歷史發展

春節是中國民間歷史最悠久、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漢族過春節,時間較長,一般從農曆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
從南北朝到宋代,長江流域年節有飲“屠蘇酒”“柏葉酒”和“桃湯”的習俗。飲屠蘇酒據說可以避瘟疫。柏葉酒,由柏樹葉浸於酒中製成,柏為常青之樹,柏葉後凋而耐久,飲柏葉酒即取其壽命長久之意。
明清以來,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加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裡。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或稱長生果)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還有一隻餃子中放一枚硬幣,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餃子形似元寶,新年裡麵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糰子”“圓子”,中間包糖為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過年包餃子、南方過年做湯圓的習俗仍然極為普遍。

風俗

江南

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年貨,舉凡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盛放在竹籮中,上面放紅橘、烏菱、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飯”。
新年飲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語。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盤裡或碗蓋上放兩隻橄欖,稱為“無寶茶”。新年吃飯,必有炒青菜,說吃了“親親熱熱”;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魚頭,但不能吃光,叫做“年年有魚(余)”。

北京

北京民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列數:齒頰留香的過年吃食

吃食含義

更歲之交吃餃子
吃餃子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步步高升吃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據說,最早時年糕是為午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很甜。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麵團,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台灣的紅龜糕等。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法,味道甜鹹皆有。
年年有魚
大年三十晚上吃頓團圓飯,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魚,魚“余”同音,年年有“魚”——年年有“余”,圖個吉祥,圖個喜慶。我國南北各地的魚餚甚多,如蘇菜中的“荷包鯽魚”、烏蘇里的“油炸鰉魚塊”、川菜中的“瓣鯽魚”、粵菜中的“香滑鱸魚球”、湘菜中的“祁陽筆魚”、京菜中的“醋椒魚”、津菜中的“高麗銀魚”、東北菜中的“白松大馬哈魚”等等,都是名響一地的魚餚。
總結
世上人人要吃飯,吃飯規矩各自不同。在中國最大、最長的“吃喝季節”——春節臨時,飲食構成了節日裡一幅紅火的景觀,嚼嚼溫情滿溢的團圓飯之所以是幸福的事情,關鍵在於那一份真實的情感,而並不在於“吃”的形式,老話有云:“過猶不及”。在這樣一個舉國歡慶、闔家團聚的時候,我們不妨同時以反思中國的食文化為結尾,冀望大家能過一個真正有意義的春節。

其他信息

文化與經濟

團圓飯團圓飯
歷史學家和民俗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華夏民族“過大年”的習俗,保守的說法至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歷史了,而除夕之夜守歲吃“團圓飯”的習俗是過年中富有標誌性的活動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團圓飯”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與廣大華夏子孫後代的客群群體。如此一個富有民族文化魅力的主題餐飲項目,在進入近代的商業運作以來,其影響力遠遠不如泊來的“聖誕大餐”紅火,尤其是在中國北方的大城市。原因何在?應當引起業界人士的重視與思考。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就不在家裡過年,屬於較早走出家庭到酒店、餐館“過年”的一分子。然而,在酒店、餐館過除夕夜的感覺實事求是地說,已經沒有了在家裡過年的那份感覺與年味了。除夕夜之所以想到酒店、餐館進餐,說白了不過是為了省去除夕夜自己在家裡的忙碌與麻煩,而是躲到酒店、餐館吃頓“飯”而已。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到酒店、餐館過年僅僅是為了去吃上一頓美味佳肴,而沒有了“年趣”,那還有什麼過年的意義呢。那么,中國人過年在追求什麼樣的“意思”呢?其實,就是追求傳統的過年的趣味,就是民俗學者們所說的“年味”或“年趣”。那么,什麼是“年味”和“年趣”呢,我個人認為,就是凝聚在過年活動中的以洋溢著融融親情的團聚為中心所形成的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蘊含與五彩繽紛的民俗文化娛樂活動。

吃團圓飯,是舉國上下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最為熱鬧歡快的時刻。大年夜,豐盛的年菜美食擺了滿滿的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人們共吃“團圓飯”,此時此刻,無論是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人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歡笑,心頭的慰籍與充實感已經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在享受著滿桌的佳肴盛饌,更是在享受著那份歡樂與喜慶的氣氛。桌上的大菜、冷菜、熱炒、點心,抑或是各種各樣的吃食,都各具美好的寓意。在我國的南方,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象徵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個好彩頭;更有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以及各具特色的甜食和美酒。除夕夜,即使不會喝酒的人,也要多少喝一點。

在山東各地,除夕夜的團圓飯更是熱鬧非凡,各種美饌佳肴的美好寓意可謂豐富多彩。年糕、餃子、團圓餅、雞、魚、合菜、南瓜、芋頭、炒花生、隔年菜之類,可謂應有盡有,每一種食品都有一個美好的寓意,或祝福闔家團圓,或寄託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希冀,或象徵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或祝願家人身體健康、諸事如意等等,家家戶戶都藉助“團圓飯”中的種種食品來表達人們對家運興旺和美滿生活的祈望,表征了華夏民族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團圓飯”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民俗文化活動,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充分表現出家庭成員互敬互愛與天倫之樂,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這種天倫之樂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表現的淋漓盡致。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無限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驕傲。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文化載體

團圓飯”雖然是過年中的飲食活動,其實它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的“吃”的範疇,而上升為一種文化娛樂與精神審美活動。確切地說,“團圓飯”是過年中人們藉助飲食活動來表達華夏民族群體文化心理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說“團圓飯”首先是一個年節文化的載體,它承載的是數千年華夏民族“年文化”的文明積澱與文化蘊涵。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今的酒店、餐館僅僅靠幾樣美味佳肴,或者說是靠一定的烹飪技術就可以展示“團圓飯”的無限魅力,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難怪人們在酒店、餐館裡吃“團圓飯”,並不是一直等到除舊迎新的那一刻的原因所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到酒店、餐館吃“團圓飯”不會待的時間很久,甚至一般在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就回到自己的家裡,一邊看電視裡的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再忙活著包餃子(也有人買酒店裡現成的餃子帶回家),等到子夜時分,隨著聯歡晚會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下餃子,放鞭炮,辭舊迎新。

大體說來,膠東地區民間一桌傳統的“團圓飯”並沒有什麼山珍海味,不過是一些在平常日子裡不能常吃的食物,如年糕、餃子、團圓餅、雞、魚、合菜、南瓜、芋頭、炒花生、隔年菜之類。關鍵問題就在於,除夕夜的“團圓飯”,所吃的每一種食物都有一定的美好寓意或象徵意義。年糕必須是用粘性小黃米加工而成的,象徵美好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以及“步步高升”之意;餃子自不必說,但除夕夜的餃子裡要包上各種各樣的吉祥物,如硬幣、大棗、栗子、花生、糖塊之類,而每一種物品都有一個美好的、足以鼓舞人們樂觀向上的象徵意義;雞與“吉”諧音,象徵吉祥如意;用魚做成的菜餚是不可少的,這也是人人皆知的,有“年年有餘財”的美好期冀。更有許多家庭把長長的帶魚,不施刀工一圈圈把它圈擺在碗裡蒸熟,謂之“圈福”;南瓜,膠東民間譽為“金瓜”,主婦們在切南瓜的時候,嘴裡還要念念有詞,不過是一些祈望來年發財之類的吉祥民謠,其寓意不言自明;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團圓餅”,這“團圓餅”是用一般的發酵麵團加工而成的,餅中間的夾層里放上大棗、紅糖之類,餅的上面按家裡人的屬相做成雞、狗、龍、虎等的形象,年前蒸熟,於除夕夜食用,每人把屬於自己屬相部分的餅吃掉,以示闔家團圓,象徵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團團圓圓,美美滿滿。這裡所列舉的不過是除夕“團圓飯”的部分食品,已經使人興奮不已了。

其實,何止是“團圓飯”中的各種食品各具美好的寓意,就連煮飯炒菜的用具、盛具、燃料都是有一定講究的,絕不可以隨便亂來。奇妙的是,在如此眾多的有講究的食品、用品的限制中,人們所感覺到的“年趣”卻是輕鬆愉快和隨心所欲的,沒有一丁點的束縛感。這個問題,筆者直到成年後,才逐漸明白了箇中的道理。因為傳統的年節雖有許許多多的規矩和禮節,但那些規矩和禮節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因而很容易在人們的心中得到共鳴和認同,所以並不覺得有什麼約束和不便的感覺。而今,到酒店、餐館裡吃“團圓飯”,無論如何也是找不到這樣的感覺的,這也難怪人們為什麼在如此美好的除夕之夜吃“團圓飯”,卻並不願意在那裡待上一個晚上的原因所在。因為,在酒店、餐館中過年,除了豐盛的美饌佳肴之外,缺少的正是真正的“年味”與“年趣”,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說缺少了那份本該屬於“過年”的民俗文化底蘊。 

“團圓飯”是否是山珍海味並不重要,是否具有高超的烹飪技術也並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在於“團圓飯”是否承載了更多的“年趣”。當然,這並不是說烹飪技術在“團圓飯”的飲食活動中顯得無足輕重,而事實恰恰相反。優良的烹飪技藝正是用來展示年節飲食文化的有效表現手段,如果沒有烹飪技藝的藝術表現力,“團圓飯”的種種食品也就失去了優美的形態與誘人的口味,從而也就失去了年節食品的審美情趣。過去僅僅在農村廣為流行,而今已在各大城市中大興其道,成為過年的搶手貨。原因何在,它的美味可口與日常的饅頭比較其實並無大別,而吸引人的地方筆者認為恰恰就是它那優美、吉祥的造型與透過烹飪技藝所展示出來的審美情趣。過年食品優美、吉祥造型的本身就蘊涵著無限豐富的文化信息與文化娛樂元素,因而能夠成為年節最為搶眼的風景之一,這是靠著有效的烹飪技藝表現出來的。

文化品牌

既然“團圓飯”是一個文化載體,烹飪技藝是展示年節飲食文化的表現形式,那么我們的酒店、餐館把“團圓飯”僅僅當作一種應時的宴席來設計,只注重其菜餚的檔次、菜品的種類、價格的定位與餐廳的服務,而恰恰把“團圓飯”的核心內容,即民俗文化品位所忽略,筆者認為這就是捨本逐末。所以,現今人們雖然大多都願意到酒店、餐館過年吃“團圓飯”,並不是真正想到酒店、餐館裡去尋找那份應有的“年趣”,而僅僅是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後為了免除在家裡勞作的麻煩而已。

因此,我們認為,“團圓飯”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充滿了無限魅力的文化品牌,是一個頗具市場潛力的文化賣點。如果能夠經過餐飲業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從年節民俗文化的層面來打造、設計“團圓飯”,從品牌運作的市場高度來經營“團圓飯”,那將可以把它做的無限大,並最終成為富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聖誕大餐”,是非常有可能的。之所以說應當把“團圓飯”當作一個文化品牌來運作,是因為我們的“過年”不僅僅只有一個“除夕夜”,她是一個完整時段的節慶活動。好多酒店、餐館,只以除夕夜的“團圓飯”為主,沒有把她從品牌架構、成系列宴飲活動來進行策劃和設計。

除夕夜的“團圓飯”僅僅是傳統“過年”飲食活動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在中國城鎮,春節的時限以現有國家的法定假日一周計算,其飲食的消費空間應該說是相當大的。因而,“團圓飯”的設計應該成系列、有規模,以春節豐富多彩的年文化底蘊為基礎,創造出五彩繽紛的“團圓飯”系列產品。除了除夕夜的“年夜飯”之外,還可以設計出一系列的過年宴席。

食品組合

無庸置疑,“團圓飯”僅有文化內容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團圓飯”中的各種食品是民俗文化的載體,因而物質層面的載體是“團圓飯”的基礎所在。所以,一桌“團圓飯”食品菜餚的設計與搭配就顯得非常重要,是不可過於隨意的。“團圓飯”各種食品的運用,除了食品本身的美好寓意之外,也需要考慮食品的種類、菜餚的質量、檔次、名貴程度、烹飪技藝、造型效果、色彩審美等,在追求飲食健康的今天,營養的配合也是不可忽視的。

傳統的“團圓飯”可以忽略營養組合,也可以不管科學搭配,滿桌的食品皆以約定俗成的吉慶食品為主要組合,如前面所述的南方“團圓飯”必有火鍋、魚、湯圓、蘿蔔等食品。而在中國的北方,“團圓飯”中必不可少的如年糕、餃子、團圓餅、雞、魚、南瓜菜、隔年菜之類。由此來看,傳統的“團圓飯”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食品的運用考慮的主要是它們的美好寓意,而今天的酒店、餐館進行各種“團圓飯”的設計時,除了要照顧到一些有象徵吉慶意義食品的合理運用外,還應結合最新的飲食科學成果和科技元素。

時代氣息

在數千年來所形成的“團圓飯”中融進濃郁的時代氣息,如有的酒店甚至推出了中西風格相融合的“港式年夜飯”“聖誕大餐年夜飯”等,不已而足,屬於不錯的創意。
當然,在以“團圓飯”為主題設計系列年宴的時候,除了充分運用各種方式的吉祥食品的同時,還應充分地與現代各色宴席相結合,設計出如突出原料特色的主題宴席、突出不同地方風味特色的主題宴席、突出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題宴席,以及適應不同家庭單位(如三人之家、多人之家)的主題宴席等。甚至包括在吉祥食品的運用與設計上也可以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如可以把傳統的自製“團圓餅”用奶油蛋糕代替,用奶油在上面雕塑出十二生肖的形象,也是饒有風趣的,等等。

外國華人

團圓飯外包更輕鬆
城市人生活緊張,連一年一次的團圓飯也成了令人傷腦筋的事。這幾年來本地興起外包團圓飯的趨勢。許多原本在除夕休業的一伙食承包商看準這個商機,紛紛在除夕日繼續起爐灶,推出團圓飯外賣服務,把一盤盤美味又吉祥的年菜送到家家戶戶。
Kriston食品公司幾年前開始提供承辦團圓飯的服務,訂單逐年增加了好幾成。首次推出那年收到50多張訂單,前幾年訂單已超過200張,可見這是個大市場。儘管需求量高,另一家團圓飯一伙食承包公司SmilingOrchid為了讓員工能儘早回家過年,除夕夜當天最多只接受20張訂單。
減輕媽媽的負擔
在本地工作的馬來西亞人林秋秋,這年就打算向一伙食承包商外包團圓飯。除夕當天她的家人會從彼岸來新加坡與她團聚。她說:“媽媽從馬來西亞過來可能會很累,我工作又忙,沒時間準備,找一伙食供應商代勞會容易許多。我很喜歡下廚,但就是沒時間!”因為想念媽媽燒的菜,她除了外包的菜餚,還是會讓媽媽下廚煮一兩道美味佳肴。所以她不打算訂全份套餐,而是挑選外包幾樣菜來減輕母親的辛勞。
在價錢方面,林秋秋覺得許多食物和材料在春節旺季都會漲價,即使自己下廚,也未必更經濟。記者訪問的兩家提供團圓飯外包服務的食品公司Kriston和SmilingOrchid,前者提供的兩套團圓飯套餐價錢分別是288和388元(可供8到10人享用),後者設有每人12元到30元的套餐。
舒適又省力
從最傳統的在家下廚用餐,到舉家上餐館吃團圓飯,向一伙食承包商訂購團圓飯,本地華人家庭吃團圓飯的方式可說經歷了三個階段。團圓飯的演變也反映了現代華人生活方式的改變。
Kriston董事經理陳寶珠小時候生長在一個大家庭,準備團圓飯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從買菜、準備材料到正式下廚,往往要耗去一整天的時間。“雖然好玩但也很累。當你終於可以坐下來進餐時,往往都沒有胃口了。想到餐後還要清洗一番,有的人心情會因此受影響。其實在家吃團圓飯,重點是建立感情,食物好不好吃是次要。”
上館子吃團圓飯固然方便,但許多人都有過不太愉快的經驗。除夕餐館都爆滿,一般餐館都設法在一個晚上安排兩場團圓飯宴席,用餐的時間有限,加上侍應生都希望早點收工回家過年,服務質量相對較低,團圓飯往往吃得非常有壓力。
SmilingOrchid負責人郭龍琴也提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家,無法上餐館吃團圓飯。“外包”的好處是能在家中舒適地用餐,既保留了傳統意義又省去麻煩。陳寶珠說:“我們(一伙食承包商)不是要跟餐館競爭,而是為大家提供多一種選擇。”
往年的團圓飯,林秋秋都是回馬來西亞在家裡下廚。“我不喜歡到餐館吃團圓飯。在家團聚不會這么拘謹也比較有隱私。吃完飯後大人就會派紅包,很有過年的氣氛。我想我還是很'老古董'的。”她坦言向一伙食承包商訂購團圓飯,不是她心目中最理想的團圓飯模式,卻是個很好的第二選擇。

異國風味

一伙食承包商推出的團圓飯選單,以傳統吉祥年菜為主,魚、蝦和雞肉類菜色自然不可少,像SmilingOrchid推出的新年菜就有帝皇雞(藥材雞)、金雞髮菜、嘻嘻哈哈(宮保大蝦)、八寶鴨和最受歡迎的發財三文魚生等等。
為了照顧不同年齡層的飲食口味,Kriston除了中式菜餚,也推出日式的壽司、照燒醬(Teriyaki)烤鰻魚;西式的義大利粉、乳酪帶子;印度式的Tandoori蝦、香蕉葉香辣烤魚等菜色。陳寶珠指出,年長一輩講求菜餚的兆頭和含義,年輕的一代則喜歡中西合併的新派菜,“一說起團圓飯,大家總會先想到父母長輩才考慮年輕的小輩。所以我們在設計選單時以傳統菜餚作為配套主菜,並另外準備一系列可以任訂戶額外挑選的新派菜色和異國風味。”
在挑選菜色方面,林秋秋本身對異國風味蠻感興趣,尤其想點肉餡馬鈴薯餅(Shepherd'sPie)和印度咖喱。但她會優先考慮父母親的喜好。另外由於一伙食承包商都是事先準備食物,她會選擇一些可以加熱的菜餚,避免挑選油炸食物,因為時間一長這些食物會失去原本的香脆可口。
SmilingOrchid走的是我們熟悉的傳統中式自由餐形式,以公司、辦公室和大家庭為對象,人數必須至少30人。郭龍琴說:“叫自助餐可以邀請更多親戚一起來團圓,多人更熱鬧也更有意義。”
Kriston的對象則是8到10人的小家庭。陳寶珠說,訂購團圓飯配套的主要是年輕家庭——因為沒有把握為10來人準備食物,女傭又多數不會烹煮傳統佳肴,所以喜歡找一伙食承包商代勞。為了更方便訂戶,Kriston把食物裝在可放入微波爐加熱的塑膠容器里,並以特別設計的保溫袋運送上門(塑膠容器和保溫袋歸訂戶所有)。食物的醬汁都是分開包裝,待要用餐時才淋上。訂戶可以自由擺放菜餚,仍舊可以保留圍著一張大桌一起吃團圓飯的傳統形式。不過再好的山珍海味裝在塑膠盒子裡也會黯然失色,最好還是動動手把菜餚盛到美麗的瓷碟瓷碗中,才能達到色香味俱全的理想團圓效果。
除了提供美食,一些一伙食承包商還會提供一些新年裝飾和布置。SmilingOrchid會為顧客搭起一個掛上各種新年飾物的小攤位,並以小金雞飾物點綴餐桌,營造新年的氣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