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印第安

介紹

圖騰印第安圖騰印第安
聲明:本篇由《被忽略的光芒》一文略作刪改(原文見參考資料連結)而成,出自“竹月齋”:http://www.juree.net/,經作者 明月孤岑 本人授權,選入百度百科作詞條解釋。
在“文明優劣論”的西方文明霸權主義的話語下,整個地球上的人們似乎都相信了西方文明,是當今世界最優越、最先進的文明,其他文明都不值一提。而這也為西方列強在侵略過程中提供了一面堅固的盾牌,以防止某些不當言論的攻擊。
也正是在這種漫布全球的權力話語下,我們輕易地相信了,印第安人——哥倫布當年發現的新大陸的真正主人,而後來被歐洲“文明人”所殘忍屠殺的“野蠻人”——是我們這些“聰明的高等人種”的原始形象,是我們史前的人類;他們,沒有真正的文明可言,沒有高深的哲學,沒有輝煌的現代藝術。他們,只不過是高級於動物的原始人群,是低於我們智商的劣等人。
但事實上,印第安人同我們一樣,有著宗教信仰,有著燦爛的藝術。他們的宗教信仰常常表現在日常生活的習慣和習俗中。他們的物質生活貧乏,但藝術和宗教十分發達。原始宗教信仰與他們的言行和思想緊密相連,所有的對神靈、自然之神秘感和敬畏之情,都深深地融入他們的未富的精神生活中和所創造的物質世界中。美國西南部的印第安村落中的“卡瓦”是當地舉行宗教、社會活動的場所。整個建築低於地平面,底端中心有一個洞,被認為是神靈出入的通道,也是人類由泥土裡出現的地方。因此,當地印第安人認為,既然人是出於泥土之中的,當然應當在地下學習宗教,與神靈接近。而“何比人在西南印第安人中被認為是最富有宗教信仰和藝術氣質的”他們發展了一套很複雜的宗教儀式,常進行化裝面具舞蹈,做為祈神活動的一部分。“平均而言,一個何比男子一生中,大約一半時間要花在這些舞蹈和儀式的直接參與以及準備活動中”。而最令我們驚嘆不已的,是印第安人最富特色的藝術品—充滿了宗教和迷信色彩的,並融合了社會地位、財產意識等在內的“圖騰柱”。
這些巨大的圖騰柱,豎立在印第安人村落的每座房子前後,一般是用整根雪杉木製成的,高的達十幾米,低的也有兩米多高。上面刻畫了許多抽象的動物和人物,最為常見的是水瀨、熊、青蛙、蜂鳥、鯨等。這些圖騰柱上,印第安人用他們最簡單粗陋的石具,雕刻出許多流傳在村落與氏族部落的神話故事,雕刻出祖先的傳奇經歷,雕刻出他們對大自然的喜愛,雕刻出他們對神靈的敬仰。圖騰柱上的人物往往戴著高高的帽子,帽子越高,表示該房屋的主人越有社會地位。而柱上的動物,一般是他們部落的圖騰動物。這些動物雖常在他們生活的環境中出現,但在印第安人心中有特殊位置。然而,它們在實際生活中沒有特權;相反,“圖騰動物倒被認為在漁獵中更易被以此動物命名的氏族成員所獵獲”。印第安人的船以及其他日常器具上,都刻滿了圖案。在這些獨特的圖案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哲學思想。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一個類似“∽”,但末端蜷曲繞入了很多層的圖案,見附加圖片)這是一個從中心擴展到外部的,又從外部縮回到中心的過程,它可能象徵人類從最本真的自我出發,向外導找,最後又回到自我的過程,在這靜態的抽象的圖案中,我們卻能體會到印第安人一種“運動的”、“循環的”思維方式,大部分圖騰動物,是以一種極其特殊的形式雕刻於木柱上的,以U型和橢圓等簡單的基本幾何圖形構成的誇大的動物圖象,儘量以複雜抽象的動作形態充斥於整個畫面。印第安人不放過每一處空白,他們力圖以飽滿的藝術熱情和形式化的思維,大膽地向人們描繪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和自然的各種生靈。他們在大自然中與環境鬥爭和適應的過程中,以矛盾的思維和獨特的方式認識了自然和人類本身,並創造出輝煌的藝術,可以這么說,曾經的印第安藝術家,決不遜色於當代風靡全球的藝術家。印第安文化以最古老最貼近自然和人類本質的神秘風格,向當代的多元化藝術提出了挑戰。印第安圖騰柱曾被歐美移民時的熱潮破壞,現在的印第安人的傳統文化和創造所有的藝術都被西方文明吞沒。即使現在,“印第安熱”興起在美國,許多當代藝術家也興致勃勃地投身於印第安藝術的創造中,開始模仿博物館中的圖騰柱雕刻一些作品,但是,這種在先進文明世界中,用先進的精巧的各種工具並不費力地雕刻出的木柱,雖然和印第安圖騰柱有相似之處,甚至超過他們的工藝,更加形象和精美,卻早已失去了那種古老文明的氣質。印第安熱的興起,應該說並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因為“活著的生命無需裝飾,但走進博物館的藝術正在說明它在生活中已走向死亡”。
也許,當將來某一天,你在美國某博物館親眼目睹印第安圖騰柱的那一刻,你才會完全相信曾經存在一個如此偉大和神秘的文明。它甚至是我們這些“聰明人”“高等人”所無法真正理解和觸摸的。它的靈魂,永遠只和自然與宇宙相聯。

相關條目

歷史 人類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