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發行經營管理

圖書發行經營管理

圖書發行經營管理,對圖書商品購、銷、調、存等項業務進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

圖書發行經營管理

正文

對圖書商品購、銷、調、存等項業務進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經營主要是對圖書發行業圖書發行經營管理務發展方針、目標和實現的措施進行籌劃和決策。管理主要是使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能科學地運轉,以提高發行工作的效率。
在出版業沒有實行專業分工的情況下,出版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包括出版、印刷、發行在內的,在發行工作從出版業中分出,成為獨立經營圖書發行業務的企業之後,才有了特定的“圖書發行經營管理”的概念。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初實行出版、印刷、發行分工專業化,國營新華書店成為專營圖書發行的企業後,逐步積累了比較豐富的適合中國社會主義圖書發行特點的經營管理經驗。
圖書發行經營管理的原則主要有4條:①企業化經營的原則。在國家的文化、宣傳、出版工作的方針指導下,實行全面經濟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②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原則。書店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企業,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是它的宗旨,要主動、熱情、耐心、周到地服務,把一切有益的圖書獻給廣大讀者。③ 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原則。書店經營的圖書,是思想性很強的精神產品。經營管理活動既要重視經濟效益,又要重視社會效益,但社會效益是最高準則。在兩者發生矛盾時,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經濟效益服從社會效益。④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原則。在處理三者利益的關係中,最主要的是保證國家的、全局的、長遠的利益,這是社會主義國營書店職工的根本利益,在這個前提下,兼顧其他各方面的物質利益。物質利益必須和經營責任制相聯繫,把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
圖書發行各項業務的管理,最主要的是進銷管理和存貨管理。
進銷管理。書店通過購、銷、調、存等流通環節完成圖書從出版者到讀者手中的轉移。進、銷是主導,調、存是為進、銷服務的。新華書店較長時期採取的進、銷形式是征訂包銷,即:圖書的印數由出版社決定,發貨店向銷售店印發目錄,徵求訂購數,並根據銷售店訂數向出版社進貨,然後發給銷售店向讀者推銷。發貨店向出版社進貨時,一般都有一定的儲備量,以便銷售店隨時添貨,起到調節作用。銷售店要積極訂添適銷對路圖書,不斷滿足讀者需要。訂添貨品種要豐富,數量要適當,銷售要及時,減少積壓和脫銷,合理使用資金。由於多年來只採取征訂包銷辦法,也產生了弊端,主要是形成了一條封閉式的單一購銷渠道,嚴重影響圖書的生產和流通。隨著圖書發行體制改革的深入,這條單一的購銷渠道和征訂包銷辦法,正逐步被多種購銷渠道和多種購銷形式代替。
存書管理。圖書儲存是為了保證銷售的。圖書購進後,必然有一部分銷不出去而形成滯銷書,需作降價、報廢處理,這是書店財產損失的主要方面。為均衡負擔報廢書損失,較好地解決處理滯銷書的資金來源,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財政部聯合通知規定,提取“呆滯損失準備金”辦法。一般按圖書銷售總額2~3%提取,作為商品損耗在商品流通費列支,成為書店自己積蓄的財力,專門用來處理滯銷書的基金。實行此辦法後,處理了一些滯銷書,但也存在不管經營好壞,一律按銷售總額的一定比率提取,產生平均主義傾向,有的準備金不敷套用,有的大量積存,出現擠占挪用,成為財務管理上的漏洞。1980年改行“存書分年核價”辦法,即對庫存圖書按出版(印刷)先後,分別逐年核抵資金占用實價。為使滯銷書的損失和滯銷書的產生直接發生關係,按庫存圖書碼價分年提取“提成差價”,在商品流通費中列支一筆商品損耗。處理滯銷書時,損失全部沖減“提成差價”。核價後的書,對外售價不變,銷出後就會把過去核價損失收回來。經過核價的書,不一定都是滯銷書,要按處理滯銷書的規定和圖書內容加以判斷和區別。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