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發展》,作者博源基金會,2009年12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博源基金會是一個學術同仁的民間組織,成立於2008年1月。其創始初衷是“著眼於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及國際關係領域內的中長期問題”。但是,博源基金會的成立可謂生不逢時。自成立至今,中國經濟經歷了歷史上少有的撲朔迷離,跌宕起伏。2008年初,中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過熱現象,通貨膨脹開始抬頭。防止經濟過熱,防止物價過快上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時隔半年,國際金融危機襲來,中國經濟又急速下滑,保增長,保就業,保民生,又成為重心。秉承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社稷安危繫於心間,急劇變動的經濟形勢迫使甫一成立的博源基金會不得不倉促上陣,應對挑戰。

在波濤中航行,瞭望十分重要。博源基金會進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搭建瞭望平台——經濟學家的討論會,邀請在一線工作的經濟學家擔任瞭望手。這些經濟學家儘管在“國際水域中撲騰”,卻對中國經濟的振興具有深深的眷念之情。博源基金會期望憑藉著他們的學養、專業精神及愛國情懷,追蹤航跡,辨別風險,瞻望前程。他們的嘹望報告以博源基金會編髮的內參(《中國經濟觀察——全球視野與決策參考》)名義不定期向有關方面提供。

作者簡介

博源基金會成立於2008年1月,是一個在香港註冊、得到香港政府批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博源基金會以推動學術及政策研究為目標,著眼於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及國際關係領域內的中長期問題。基金會的活動包括組織、支持研究課題,召集年度論壇,組織年度專題講座及出版專著及論文集行裝。基金會以自己組織參與研究課題為主,同時也向外部研究機構及個人提供經費,資助符合基金會研究方向的課題。博源基金僄理事由國內外知名人士組成,理事長為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總幹事為瑞銀投資銀行副主席何迪。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經濟過熱與通貨膨脹

博源基金會第一次經濟學家座談會紀要

香港投行經濟學家對通貨膨脹走勢的判斷

本輪通脹具有暫時性但結構性壓力長期存在

通脹、利潤和利潤率

結構性價格上漲不會演變為全面性通貨膨脹

第二章 次貸危機與世界經濟

博源基金會第二次經濟學家座談會紀要

國際“熱錢”流入途徑調查

應當做美國經濟可能長期偏弱的準備,中國應儘快和美元脫鉤

美元是否處於持久跌勢中?

全球化視角下的經濟、美元

第三章 金融危機的緣起與發展

博源基金會第三次經濟學家座談會紀要

美國金融危機及其影響

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危機

風水輪流轉,輪到新興市場坐莊?

在博源基金會2008年8月16日座談會上的

談話要點

第四章 金融危機與世界經濟結構

博源基金會第四次經濟學家座談會紀要

結構性震盪:成因、影響及對策

致秦曉函

秦曉和保羅·沃爾克的談話紀要

致秦曉函

中國面臨的挑戰

中國力量的悖論

從亞洲金融危機到世界金融危機

金融風暴與監管制度改革

第五章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博源基金會第五次經濟學家座談會紀要

經濟形式的判斷決定政策的方向

……

第六章 控制貸款飆升,轉變政策導向

第七章 產能過剩與結構調整

第八章 經濟回升與反危機政策

第九章 巨觀經濟政策就向常態轉變

第十章 “後危機”的中國經濟

附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