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紫金山天文台遺址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遺址

江蘇省南京市城東鐘山(紫金山)。紫金山天文台是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唯一的天文台,初期配備有口徑20厘米的折反射望遠鏡和口徑60厘米的反光望遠鏡,1937年後遭日本侵略軍破壞,新中國成立後修復。藏有我國古代一部分珍貴天文儀器,擁有我國自製的60厘米折反射望遠鏡等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江蘇省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遺址IV-233

簡介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遺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城東鐘山(紫金山)。紫金山天文台是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唯一的天文台,初期配備有口徑20厘米的折反射望遠鏡和口徑60厘米的反光望遠鏡,1937年後遭日本侵略軍破壞,新中國成立後修復。藏有我國古代一部分珍貴天文儀器,擁有我國自製的60厘米折反射望遠鏡等。開展了對太陽、恆星、行星、人造地球衛星等的觀測、研究工作,發現了一批新天體。

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

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台時從德國蔡司公司購置的600毫米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古代南京在欽天山設觀象台進行天文觀測和研究,到了近代轉移到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於1927年4月開始籌建,192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聘請高魯作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長,高魯負責選址(鐘鼓樓)和向庚子賠款委員會申請資金添置儀器,1931年5月紫台動工興建至1934年9月1日峻工,天文研究所由鼓樓遷到山上辦公;1937年8月至1946年5月因抗日戰爭曾一度撤離至昆明鳳凰山(及後成立雲南天文台),1949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天文研究所歸科學院領導。1950年5月20日政務院任命張鈺哲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自此,天文研究所名稱取消。

歷史

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台時從德國蔡司公司購置的600毫米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古代南京在欽天山設觀象台進行天文觀測和研究,到了近代轉移到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於1927年4月開始籌建,192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聘請高魯作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長,高魯負責選址(鐘鼓樓)和向庚子賠款委員會申請資金添置儀器,1931年5月紫台動工興建至1934年9月1日峻工,天文研究所由鼓樓遷到山上辦公;1937年8月至1946年5月因抗日戰爭曾一度撤離至昆明鳳凰山(及後成立雲南天文台),1949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天文研究所歸科學院領導。1950年5月20日政務院任命張鈺哲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自此,天文研究所名稱取消。

天文台牌樓

1951年-1954年曾成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所上海聯合工作站,徐家匯觀象台,佘山觀象台直屬紫台。紫台在文革時亦不能倖免,包括近乎所有原始信件往來紀錄被抄走,另外變星儀室碑亦被毀,另其發行刊物《天文學報》亦在1966年至1974年間停刊;文革初期(1966年-1969年)紫台的人衛室為國家“651任務”中東方紅一號衛星預報方案,除此外其他項目幾乎都癱瘓;70年代起陸續恢復天文觀測、拍攝工作;至文革結束後在科研上有更大進展。
由於近二十年來南京城夜間燈光污染嚴重,紫金山頂上已難以持續觀測,原址現已改建成科普教育基地,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天文儀器與觀測室現開放給遊客參觀,並收取入場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