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由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先生在原創的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解釋與重建》一書中提出來的與傳統價格核算體系不同的新的國民經濟核算模式。以價值為核心、以對稱為框架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體現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體性原則,也為國家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
以價值為尺度和以價格為尺度建立起來的國民核算體系,其要素與結構有本質不同。在前者看來,只有產生新價值的價格要素,才能納入國民核算體系;不能產生新價值的價格要素,不能納入國民核算體系。而目前通行的國民收入賬戶體系,只有價格核算而無價值核算;即使名義上是“價值核算”,實際也是價格核算。這是價格經濟學本身的理論缺陷在實務操作中造成的漏洞,而且這個漏洞會給經濟發展造成危害,如投機、重複建設、無效工程、浮誇虛報等等,使貨幣(價格)GDP演變成數字GDP。在價值經濟學看來,生產、流通、交換、分配雖然每個環節都生產價值,然而卻是完整的產品統一價值中的不同部分或組成環節。因此只能以終端產品——可供消費(包括生產性消費與生活性消費)的產品的價值為國民收入統計的依據,否則必然造成重複計算,並助長投機行為。投機不管能否成為經濟發展的潤滑劑,但絕不能使投機交易行為人為造成的交易數字的增加,作為經濟總量增長的統計數據的來源因素。
以生產力為標準,交易對GDP的貢獻,只能是促進生產的發展、最終產品的增加,而不是把過程當結果,把每次交易行為發生的金錢關係均納入國民核算體系。不能把貨幣流通次數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貨幣總量的增加,當作經濟總量的增加。貨幣總量不等於經濟總量,貨幣總量增加只是經濟總量增加的手段和過程,而不是目的和結果。價格經濟學的要害,就在於把貨幣總量等同於經濟總量;因此不惜用通貨膨脹的辦法來增加經濟總量。
以價格經濟學範式編制的國民核算體系不僅會把許多無價值的“經濟”活動納入經濟總量統計,而且有許多不必要的重複計算,從而形成泡沫GDP;泡沫GDP造成的泡沫增長,是“經濟成長”不能給人民生活水平帶來同步提高的原因之一。財富GDP與貨幣GDP、社會GDP與貨幣GDP內涵、外延都不一樣。醫療和教育,只能屬於社會GDP而不能屬於貨幣GDP。如果把醫療和教育等不該產業化的也拿去產業化(狹義的),那么由此造成的GDP增長率提高,不僅是泡沫,而且是畸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