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在理性經濟人假定條件下,首先做出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治銀行家在內的各理性經濟人行為均受自身利益最大化驅動和約束的判斷。在對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發展歷程進行分階段分析的基礎上,認為國有銀行制度變遷具有漸進性、滯後性、強制性及對政府干預的路徑依賴特徵,從國有銀行公有產權性質出發,認為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基本邏輯是由國家效用最大化的階段性利益取向決定的,而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最終演變趨勢是逐步實現由強制性交遷向誘致性變遷轉交。
作為實證分析部分,本書將國有銀行的績效判斷指標區分為其自身的廠商績效和對整個巨觀經濟運行產生的市場績效,在整個制度變遷過程中,國有銀行經歷了廠商績效目標與市場績效目標的背離與一致過程。中央政府目前在國有銀行的制度變遷中處於維持干預的制度性風險,及退出後的制度缺口兩難境地。在確定了國有銀行制度變遷中國家效用最大化的約束邏輯後,運用新制度經濟學中的諾斯悖論,指出國家效用函式具有從租金收益向稅收收益動態最佳化的發展趨勢。由於政府對公有產權保護的內在傾向.性,既得利益集團對現有制度的維護,以及產權界定成本的存在,使我國國有銀行制度變遷出現滯後性,以增量改革為主的轉軌經濟是為了維護政府利益形成的次優制度安排。
基於如上研究,國有銀行制度變遷需要完成兩個核心性任務:一是對政府的角色和功能進行定位;二是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未來發展方向。公有產權決定了還原政府的市場角色是國有銀行成功轉型的關鍵所在。國有銀行未來的制度變遷方向是將國有商業銀行與政策性銀行的業務徹底分離,國有商業銀行以自身的廠商績效為追求目標,符合國家效用函式對有效率的產權基礎上的稅收收益增長的目標;將與國家巨觀經濟建設有關的長期投資進一步分離給政策性銀行,滿足政府的社會績效目標。
本書在研究上得出了如下結論:國家效用最大化的實現構成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演進邏輯;國有銀行制度變遷過程的實質是內外生規則的博弈過程;國有銀行制度變遷具有漸進性、滯後性、強制性以及對政府干預的路徑依賴特徵;國有銀行制度變遷中經歷了廠商績效目標與政府利益取向的背離與一致兩個階段;國有銀行制度變遷中政府面臨著制度性風險與退出約束的兩難選擇;雙軌制是政府為實現保護公有產權利益傾向而採用的次優制度安排;政府效用函式最大化的實現是由租金收益向稅收收益轉變的動態最佳化過程;國有銀行制度的成功變遷有賴於政府的市場角色回歸。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1.2 研究的假設
1.3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創新之處
第2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制度變遷的理論基礎
2.2 制度變遷中的國家與利益集團理論
2.3 關於我國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文獻綜述
2.4 對國內外製度變遷問題的文獻評述
2.5 小結
第3章 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發展歷程與演進邏輯
3.1 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演進歷程
3.2 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特徵分析
3.3 我國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演進邏輯與發展趨勢
3.4 小結
第4章 國有銀行制度變遷演進邏輯的績效實證研究
4.1 國有銀行的績效判斷指標與績效考察
4.2 國有銀行的廠商績效目標和政府利益取向的階段性背離與一致
4.3 國有銀行的制度性風險與政府退出約束
4.4 小結
第5章 國家效用函式的動態最佳化與實現條件
5.1 諾思悖論與國家效用函式的擴展
5.2 國家效用函式的動態最佳化
5.3 國家效用函式轉換中的次優制度選擇與 “雙軌”制
5.4 國家效用函式動態最佳化的實現條件
5.5 小結
第6章 政府的市場角色回歸與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方向
6.1 國有銀行制度變遷中政府角色的理性回歸
6.2 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未來取向
6.3 國有銀行制度變遷的政策建議
6.4 小結
第7章 基本結論與研究展望
7.1 基本結論
7.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