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畢業升學考試語文總複習

國小畢業升學考試語文總複習

第1課時詞語的類型 第2課時詞語的理解 第3課時詞語的運用

圖書信息

作 者:嚴軍 主編,侯愛蓮 編寫

出 版 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2-1
版 次:5頁 數:122字 數:518000
印刷時間:2012-2-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7I S B N:9787500772040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叢書的創新之處,首先在於編寫者們把過去僅作為教學延續和複習的作業,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充分反映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宗旨。為此,老師們為每課時設定了“課前預習”,旨在訓練學生主動攻克基礎知識的意識與能力;“語段訓練”則重在訓練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拓展訓練”側重於讓學生拓寬視野、遷移發展,面對新的情境,探索並解決問題。“單元達標測試”則是對每一單元教與學的質量的隨機跟蹤。

目錄

識字與寫字
第一章 拼音
第1課時 熟悉字母
第2課時 聲母和韻母
第3課時 拼讀音節
第4課時 讀準字音
第二章 漢字
第5課時 認清字形
第6課時 字義辨析
第7課時 糾正錯別字
第8課時 學會查字典
第一專題達標測試
閱讀
第一章 詞語
第1課時 詞語的類型
第2課時 詞語的理解
第3課時 詞語的運用
第4課時 關聯詞語的使用
第5課時 成語的積累運用
第二章 句子
第6課時 句子的類型
第7課時 改寫句子
第8課時 修改病句
第9課時 擴句縮句
第10課時 標點符號的使用
第11課時 修辭的認識與運用
第三章 現代文閱讀
第12課時 認識文章 段落結構
第13課時 概括文章 主要內容
第14課時 體會文章 思想感情
第15課時 領悟文章 表達方法
第三章 古詩文閱讀
第16課時 古詩文識記
第17課時 文學常識積累
第18課時 古詩文賞析
第二專題達標測試
習 作
第一章 審題立意與選材
第1課時 記事寫人
第2課時 寫景狀物
第3課時 套用文
第二章 布局謀篇與修改
第4課時 布局謀篇
第5課時 習作與修改
第三專題達標測試
口語交際
第一章 “聽”的訓練
第1課時 “聽話”記憶與分析
……
綜合性學習
參考答案與提示

國小語文畢業複習的建議

國小語文畢業複習的建議:巧設巧理巧搭
  一、明確目標,巧設複習框架
畢業複習目的是對國小階段語文學習的回顧整理、綜合發展。教師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和各階段的目標,針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難點和發展點,設計明確的、基礎的、開放的複習目標和內容框架。
1、明確目標。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階段目標是分四個學段提出的,但各個階段的目標緊密聯繫。因此,設計複習框架時,應體現學習目標的階段性和連續性,既要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態度與獲取的相融,又要注意識字與寫字、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並重。
2、重雙基,突重點。
即重視基礎知識複習與基本能力的培養。關於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新課標有新內涵,要求“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等。因此,在“雙基”的落實上,要在三維目標的整體定位上,變字、詞、句、篇和聽、說、讀、寫的單項複習思路為各項知識和能力的整合。其次,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設定重點複習內容。
3、注重知識拓展。
在語文教材和教學目標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拓展的空間,有利於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因此,在設定複習框架時,既要考慮指導學生對先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編碼、鞏固,使教材里的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又要體現如何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靈活運用,拓展知識,要把語文知識、方法的獲得和生成轉化融於其中。
二、立足教材,巧理複習內容
教材是例子。學生在這些例子的學習中,認識漢字,學會寫字,學會朗讀-----學會了各種運用能力。因此,在複習時要立足教材。
1、梳理中鞏固
學生在教材中讀了幾百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識過3500多漢字,4000多詞語,寫了3000左右漢字;學會了朗讀,培養了語感;背誦了百餘篇(段、首)優秀詩文、格言警句等。但事實上,許多學生對學過的漢字並沒有完全認識、寫得下來;許多學生背過文章,而不是全背得下來。學習的規律告訴我們,不複習,不及時複習,是達不到紮實記憶的。識字寫字是為了掌握漢字這個工具,這個工具又為閱讀、寫作服務。從這點來說,複習需要立足教材,需要再回首,指導學生進行對教材的梳理。對常用漢字、常用詞語、詞性辭彙、常用句式、篇章結構、已學的套用文等進行分類複習。再現學過的內容,達到鞏固的目的。
2、梳理中補缺
在梳理教材時,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對照課標中關於小學生畢業時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的要求,找出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有重點的進行複習、強化。如,對字詞的複習,除了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外,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說話、作業、習作中出現的用字、用詞、寫句的錯誤,合理的設計複習內容,這樣複習針對性強,學生印象也深刻。同時要充分體現自主性,不要齊步走。給每個學生自主複習的權利,讓每個學生在他的薄弱環節多下工夫,查漏補缺。
3、梳理中獲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在何處?“說”在“習有所得”——“溫故而知新”,這樣學生能在收穫中得到快樂。怎樣讓學生複習中有興趣,有新的體驗,新的收穫呢?這就要講究一定的複習策略。如來個“老文新讀”,開展朗讀比賽。學生在回頭讀時,自然會有新的感悟,新的體會,新的心情,並且對要求認寫的漢字也在不自覺中進行了重溫。又如,複習背誦過的詩文,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列表整理,在整理中,學生會有成就感,會產生新的學習熱情。再如,指導學生整理國小階段的習作,編輯自己的優秀作文集,在編輯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進行篩選、修改、潤色。
三、超越教材,巧搭實踐平台
落實學習目標,重雙基突重點,體現知識創新,需要有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如前文所說的,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是語言實踐,那么,複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更應是語文實踐。而對於培養語文能力所需要的實踐來說,僅靠教材中的幾百篇文章,僅寫教材規定的幾十篇作文,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的實踐,培養學生與激發學生閱讀、習作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多方為學生創設讀寫的機會,搭建實踐的平台。
1、實踐中積累。
在具體複習實施的過程中,根據課標的理念和總目標的要求,在充分利用教材,體現知識序列的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媒體、網路等資源,選擇、編制、補充複習內容,使學生在練習中既鞏固已學的知識,又有新的收穫,這體現知識積累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再如,開展“精品欣賞”、“名著推薦”、“詩歌大賽”等語文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讀的文章越多,常用字、辭彙、句式復現的機會越多。多練以後,這些字、辭彙、句式連同它的意義、用法就會一起進入學生的語言“倉庫”。
2、實踐中發展。
在使學生知識積累的同時,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能得到發展,真正把所學的知識化為自己的語言。如開展“精品欣賞”後,引導學生說說文章“精彩”句段,寫寫讀後感。在即將畢業之際,寫寫對母校的記憶,寫寫與同學的惜別之請,寫寫對國中的美好嚮往等。再如,教師可以根據生活實際拓展教材,把語言運用整合到閱讀、寫作中進行綜合練習的嘗試。如目前全社會在進行“八榮八恥”大討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寫兒歌——學生的八榮八恥。這樣,從學生的興趣與生活入手,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即增加
了學生學習的機會,展現各自的智慧水平,又得到個性的發展。拓展知識面。
總之,在複習期間,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既立足教材,又要超越語文課本去引導學生學語文,超越考試目的去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超越國小階段目標去引導學生進行讀寫實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