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守則

小學生守則

《小學生守則》於1981年8月正式頒布,共十條。是中國小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規範。

基本信息

舊版

1981年8月正式頒布。共十條。

分類號 J302281
時效性 有效
頒布單位 國家教委
頒布日期 1981-08-26
實施日期 1981-08-26
失效日期 -
內容分類 學生
文號 ( 82 ) 教普一字0 1 6 號
名稱 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守則》
題注 1981年8月26日

內容:

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二、按時上學,不隨便缺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

三、堅持鍛鍊身體,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四、講究衛生,服裝整潔,不隨地吐痰。

五、熱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六、生活儉樸,愛惜糧食,不挑吃穿,不亂花錢。

七、遵守學校紀律,遵守公共秩序。

八、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不罵人,不打架。

九、關心集體,愛護公物,拾到東西要交公。

十、誠實勇敢,不說謊話,有錯就改。

新版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鍊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新版修訂

小學生守則小學生守則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就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公開徵求意見

自2004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以來,在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2年,教育部啟動修訂工作,將三者合而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即把70條規範濃縮成9大準則,並於今日公開徵求意見。

意見稿著重於三"愛"、三"講"、三"護",即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講文明、講誠信、講法治,護安全、護健康、護家園。

此外,濃縮版守則中還出現了不少新身影,例如熱心志願服務、控制上網時間、會自護懂求救、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等。而"見義勇為,敢於鬥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等則不見蹤影。

教育部表示,隨著時代變化,《守則》、《規範》在實施過程中有些規定不符合實際,因此做出更符合新時代的修訂方案。

中小學生守則1、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好學多問肯鑽研。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樂於科學探索,養成閱讀習慣。
3、勤勞篤行樂奉獻。自己事自己做,主動分擔家務,參與勞動實踐,熱心志願服務。
4、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孝親尊師善待人。孝父母敬師長,愛集體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
6、誠實守信有擔當。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
7、自強自律健身心。堅持鍛鍊身體,樂觀開朗向上,不吸菸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
8、珍愛生命保全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9、勤儉節約護家園。不比吃喝穿戴,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

修訂版本

2015修訂版小學生守則

小學生守則小學生守則
愛黨愛國愛人民。
好學多問肯鑽研。
勤勞篤行樂奉獻。
明禮守法講美德。
孝親尊師善待人。
誠實守信有擔當。
自強自律健身心。
珍愛生命保全全。
勤儉節約護家園。

新版說明

教育部關於發布《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基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計畫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分別自1981年、1991年、1994年發布以來,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我部對上述守則和規範進行了修訂,將《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守則》合併為《中小學生守則》(以下簡稱《守則》),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形成新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以下簡稱《規範》)。現予以發布,請遵照執行。

一、充分認識實施《守則》和《規範》的重要性

《守則》和《規範》集中體現了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守則》和《規範》的發布,是教育系統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國小校要給予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幹部、教師及中小學生學習《守則》和《規範》,從本地該校實際出發,健全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畫,做到教育的經常化、制度化。

二、全面理解《守則》和《規範》的內容

合併後的《守則》仍為十條,修訂後的兩個《規範》仍各為二十條和四十條。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守則》從大處著眼,對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為習慣養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規範》從小處著眼,從行為習慣養成入手,提出具體的、操作性較強的要求。《規範》是對《守則》的細化,兩者應結合使用。《守則》和《規範》除對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和調整外,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分別增加了符合時代特徵的內容。如誠實守信、加強實踐、合作意識、創新意識、網路文明、安全自護、遠離毒品等。廣大幹部、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及思想狀況變化,幫助學生增強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提高分辨是非、區分善惡的能力和道德選擇與行為評價的能力。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內外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增強守法、守規、守紀的意識。

三、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國小校要認真總結以往貫徹《守則》和《規範》的經驗和問題。堅持過去好的做法,改進工作中的不足,切實增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區的作用,特別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社區教育委員會等多種途徑,宣傳《守則》和《規範》,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協助學校抓好對學生的教育。

四、對於在學習、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向我部基礎教育司反映。

五、修訂後的《守則》及《規範》自2004年9月1日起執行。

附美版

1、總是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

2、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3、提問時舉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

5、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6、如果因緊急事情離開學校,事先告訴你的老師並索取耽誤的功課。

7、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試不許作弊。

9、如果你聽課有困難,可以約見老師尋求幫助,老師會高興地幫你。

10、任何缺勤或遲到,需要出示家長的請假條

11、可以允許的缺勤理由是個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節日。其他原因呆在家裡不上課都是違規。

12、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提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