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在其他條文中規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們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已於1988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林業部、農業部發布施行。

簡介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國家II級保護動物別名娃娃魚、啼魚、狗魚,屬於有尾目隱鰓鯢科,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現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最大體長可超過1米,在有的地方,身長可達1.8 米。娃娃魚頭部扁平鈍圓,上嵌一對小眼睛,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身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後肢四趾,稍有蹼。尾側扁,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表光滑,布滿粘液。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

分布

在雲南的滇東北和滇東南的山溪中有發現,中國17個省區均有分布。
生活在山區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洞穴位於水面以下。叫聲也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魚”。
中國特有物種,產於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各省。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數量稀少,需加強保護。

大鯢的保護

由於它肉嫩味鮮,所以長期遭到人們大量捕殺。各產地數量銳減,有的產地已瀕臨滅絕。已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和CITES附錄I。

別名娃娃魚,屬於兩棲綱有尾目。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全長可達1米至1.5米,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大鯢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後四,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表光滑,布滿粘液。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大鯢每年7~8月間產卵,每尾產卵300枚以上,雄鯢將卵帶繞在背上,2~3周后孵化。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產於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各省。大鯢為我國特有物種,因其叫聲也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魚”。大鯢的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由於肉味鮮美,被視為珍品,遭到捕殺,資源已受到嚴重的破壞,需加強保護。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