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數十年來,中央氣象台(國家氣象中心)各項事業有了巨大發展。中央氣象台(國家氣象中心)的氣象服務包括為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政府部門制訂指導國民經濟發展、組織指揮防災減災科學決策所需氣象信息的決策氣象服務,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站等媒介為公眾提供公益氣象服務,向國家重點工程、企事業單位趨利避害組織生產所需的專業氣象服務,為全國省級氣象部門提供指導性氣象服務。國家氣象中心的氣象服務已覆蓋了農業、林業、畜牧業、交通、能源、水利、海洋、環保、保險和商業等國民經濟各大門類。
主要職能

中央氣象台(國家氣象中心)是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
1.牽頭組織天氣業務、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系統設計、業務科研項目的組織實施、業務規範和標準的制定。
2.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範圍的天氣監測和預報,承擔我國及所屬責任海區的災害性天氣警報。
3.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範圍的海洋、全國的交通、水文與地質災害、環境與健康、能源等專業氣象預報業務。
4.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範圍的生態與農業氣象及相關災害的監測、預測、預警和評估,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建設與保護提供氣象保障。
5.承擔天氣、生態與農業氣象的公共氣象服務任務,歸口向中央(全國性)媒體發布公眾氣象服務信息,歸口為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提供綜合決策氣象服務。
6.負責氣象災害監測,氣象及衍生災害的災情收集和評估,承擔重大氣象災害的應急保障服務任務。
7.依託基本氣象業務,開展面向各類專業用戶的氣象科技服務。
8.負責數值預報業務系統的開發、改進、升級和運行維護及模式的檢驗評估,數值預報產品的解釋套用。
9.承擔對下級氣象台站的相關業務技術指導任務。
10.依靠科技創新,開展數值預報、天氣、生態與農業氣象等領域的套用研究和技術開發。
11.承擔WMO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和環境緊急回響中心(EERC)的任務;承擔THORPEX亞洲TIGGE中心的任務。
12.負責本單位的人、財、物等行政管理和黨務工作。
13.受委託承擔國家氣候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的會計核算等任務。
14.完成中國氣象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下設機構
中央氣象台(國家氣象中心)承擔管理職能的處級機構包括:辦公室、業務科技處、人事教育處、計畫財務處和黨委辦公室。承擔基本業務職能的處級機構包括:天氣預報與環境氣象室、數值預報室、氣象科技服務中心、套用氣象室、農業與生態氣象室、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室、中國氣象局氣象決策服務中心、人工影響天氣服務室和預報系統實驗室,以及承擔科技服務的機構:北京維艾思氣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產品
中央氣象台(國家氣象中心)除了每天對公眾發布的早間、午間和晚間的天氣預報外,還對政府的相關部門做決策服務以及防災、減災等的預警業務,這些服務是面向大眾的公益服務。通過廣播、電台、報紙等傳統媒體和新興的網際網路、寬頻網路,以及聲訊、熱線電話、簡訊、WAP等電信增值通道,向用戶提供快速、準確、權威、優質的氣象信息服務。
有償服務
從1985年開始,經過國務院批准,中央氣象台(國家氣象中心)專業氣象台開始有了專業性的有償服務,服務領域包括農業、建築、倉儲等行業,隨著氣候變化和天氣的反覆無常,颱風、暴雨、洪水、雷擊、寒潮、赤潮、風暴潮、城市熱島效應、空氣可吸入顆粒等字眼屢見報端。氣象台的專業服務領域也進一步拓展,逐漸發展到涵蓋交通、能源、保險等十幾個行業的專項服務,氣象服務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
開放參觀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屆時中央氣象台(國家氣象中心)的有關單位會免費對外開放,在參觀同時會有專業人士給參觀者解答各種氣象科普知識和相關業務的介紹。
指導產品
警報
颱風警報
海洋天氣警報
地質災害警報
重要災害預警信息
監測
遙感監測
天氣圖分析
天氣實況
農氣情報
環境監測
衛星反演雲參數
預報
天氣趨勢預報
城市天氣預報
熱帶氣鏇預報
城市客觀要素預報
海洋氣象
環境氣象
交通氣象
地質災害與水文氣象
生態與農業氣象
服務
決策服務
公眾服務
專業服務
專項服務
模式產品

T213模式GRAPES
WRF
集合預報
海浪模式
沙塵模式
人影模式產品
檢驗模式產品
會商
會商通告
所在位置
北京海淀區白石橋路46號,國家圖書館對面。可乘坐的公交路線有:804、827、運通106、732、727 、722、717、716、653、634、332、320、808、814、645、運通205,在民族學院下車,往南100米。
相關新聞
將釣魚島天氣預報納入預報:
新華網北京2012年9月11日電,依據2012年9月10日中國政府宣布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自2012年9月11日起,中央氣象台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預報中,並將在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節目裡播出。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附近海域也是中國的傳統海疆,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氣象局承擔著管理全國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氣象情報預報警報等責任,氣象部門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服務在歷史上由來已久。
提供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是中國氣象局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世界氣象組織賦予作為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之一的國家氣象中心的一項重要責任。釣魚島及周邊海域是各種海洋災害頻發的海域,也是中國漁民的傳統作業漁場。長期以來,福建、廣東等沿海氣象部門通過提供及時、準確的海洋氣象預報,為指導防台減災、海上漁業生產及交通運輸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2012年9月11日起,中央氣象台在國內城市預報中發布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溫度、濕度、風速、風向、降雨量等氣象要素。預報除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外,還將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氣象局入口網站、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報、海洋氣象廣播電台等渠道進行發布。
中國氣象局通過國家級天氣預報共享資料庫提供釣魚島(區站號58981,經度123°28’E,緯度25°44’N,海拔362米)的0至168小時天氣預報產品,供全國共享及對外發布時使用。此外,中國氣象局還將根據各方需求,不斷提升包括釣魚島及周邊海域在內的氣象預報精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