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委關於印發《關於加快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的通知

全國都應關心和支持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 四、國家鼓勵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 國家繼續多方面支持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發展,並根據中西部地區職業學校的承受能力,通過有關金融機構增加用於中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專項貸款數額。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多年來,中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湧現出一批成效顯著的地區和學校。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與東部發達的地區相比,我國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還有較大差距。到1996年,西部地區仍有6個省(市、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年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數和在校生數的比例不足50%;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學校布局、專業設定以及辦學形式等方面還不能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相適應;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和改革;經費投入不足,教育設施、設備亟待改善,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待提高;忽視職業教育的現象還程度不同地存在等。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西部地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開發。中西部地區要逐步縮小與東部經濟發達省市的差距,要實現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國都應關心和支持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但是,要根本改變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的面貌,最根本的要靠調動本地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因此,中西部地區要認真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進一步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實現經濟成長的重要戰略措施,努力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提高職業教育水平,為當地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奠定基礎。
二、探索符合中西部地區實際的職教模式。發展中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既要認真學習借鑑其他國家和我國較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更要堅持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從中西部地區的實際出發,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走有自己特色的職教發展路子。
在辦學方向上,要堅持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努力使職業教育在推動當地支柱產業、特別是“兩高一優”農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勞動就業和農民脫貧致富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滿足當地人才需求的前提下,也可發揮自身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根據勞動力有序流動的需要,適當發展勞務輸出型的職業教育。
在教育結構上,要實行三教統籌,大力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教育。根據目前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西部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層次結構的重心不能急於求高,應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國中階段的職業教育,廣泛開展職前和職後的各種職業培訓。同時,根據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需求,積極穩妥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在專業設定上,應重點保證資源開發等支柱產業的需要。我國中西部的大多數地區農業仍是主要產業,必須把辦好農村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業職業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辦學形式上,應該更加靈活。要堅持職前和職後溝通,學校教育和培訓結合,全日制和部分時間制結合。特別是面向農村培養有創業精神的新型農民的農業職業教育,應以適應當地需要為原則,在靈活辦學上求生存、求發展。
在教育資源配置上,要突出重點。中西部地區財力、物力緊缺,更要防止分散和重複辦學,努力提高教育投資效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集中力量興辦骨幹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一般每個縣應首先辦好一所,在人口特別稀少和分散的地方也可每個地區辦好一至二所。骨幹示範性職業學校要在人才培養、科技推廣、生產示範、信息服務、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多功能作用,在當地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縣級骨幹示範性學校要與鄉、村的職業學校、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加強聯繫,分工合作,形成農村職業教育網路,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功能和效益。
三、建立有效的職業教育運行機制。要加大政府對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力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制定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統籌配置各類職業教育資源,統籌安排招生就業工作,使實施同層次職業教育的各種教育機構之間公平競爭,促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鑒於職業教育的發展涉及教育、勞動、人事、計畫、財政等諸多部門,建議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成立職業教育協調機構,研究制定推動當地職業教育發展的具體措施。
要加強職業教育與科技、經濟的結合。在城市要加強教育與行業部門之間的合作,加強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要主動為促進勞動就業服務,積極開展轉崗、轉業培訓,參與實施再就業工程;在農村要加強農科教結合,職教與扶貧結合,使教育發展目標與農村經濟發展目標銜接配合起來,使經濟開發、扶貧開發和“星火”、“豐收”、“燎原”計畫項目的實施與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有機結合,統籌使用各方面擁有的技術力量和基地設施,統一籌措,合理安排各方面的資金。
要調動行業、企業及社會各方面興辦和支持職業教育的積極性。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西部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更好地調動和發揮行業、企業及其他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要按照《職業教育法》的要求,進一步把各方面的職責具體化,落實企業承擔對本單位職工和準備錄用人員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要積極鼓勵和支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依法興辦和支持贊助職業教育,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聯合辦學可成立校董會,對學校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
要重視和支持職業學校發展校辦產業。要充分發揮職業學校在人才、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需要、當地經濟和學校自我發展的需要確定校辦企業的發展項目。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在發展校辦產業所需的場所設施、起步資金、管理幹部、產銷渠道等方面給予支持,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
要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證書制度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從加快提高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出發,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根據《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制定具體措施,推進實施學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制度,落實勞動者就業、上崗前必須接受必要的職業教育的制度,從而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
四、國家鼓勵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在繼續搞好已往職業教育省與省之間合作的基礎上,根據國務院關於組織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扶貧工作的精神和國務院確定的省(市、區)與省(市、區)之間的協作關係,國家教委將組織東部地區的部分省(市)與中西部地區的部分省(市、區)之間結成對子,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研究、確定合作內容和項目,幫助中西部地區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建立合作關係的省(市、區)應鼓勵雙方的地區與地區、學校與學校之間加強合作。東部地區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應帶頭與中西部地區的職業學校建立校際聯繫,一般應與中西部地區的一所職業學校建立校際聯繫。國家教委將認真總結交流與合作的經驗,評估、表彰取得顯著成效的典型。
五、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和職業教育管理幹部隊伍建設。地方各級政府和教育等有關部門要下大力氣,通過多種渠道,培養一批有志於職業教育事業的教師。加強委屬和地方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建設,國家設立職教師資培訓基地中央補助項目,擴大委屬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的服務功能和培訓能力,更多地承擔為中西部地區培訓職教師資和管理幹部的任務。為加強教師後備隊伍建設,國家將在高等教育規劃內安排一定的名額用於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對口招生,將在幹部和教師培訓進修的名額安排上對中西部予以一定傾斜並在收取費用上給予一定優惠。各級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職業教育應建立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各地應選聘部分科技人員、能工巧匠等兼任職業學校教師。
六、多方採取有效措施,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國家繼續多方面支持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發展,並根據中西部地區職業學校的承受能力,通過有關金融機構增加用於中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專項貸款數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適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逐漸增加職業教育專款數額;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研究設立職業教育基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