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投資公司

中國專門運營外匯資產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有望成立。專家表示,關鍵是這家公司要市場化運作,並建立嚴格的風險控制制度。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成立後,將有利於多元化的投資格局的形成。

基本信息

運作情況

據《中國證券報》2月07日報導,日益增加的外匯儲備規模有望催生中國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出於增加國家外匯資產的盈利性、更有力“對沖”外匯儲備帶來的過剩流動性的雙重考慮,國家可能會重新打理外匯“錢袋子”,一家專門運營外匯資產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將浮出水面。

專家分析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將直接隸屬於國務院,可能在匯金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而成,也可能是新成立的一家公司。從目前情況看,後一種可能性更大。它將通過分期發行人民幣債券,分批購買外匯資產。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向世華財訊表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可能在匯金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而成,也可能是新成立的一家公司。但不管是新成立還是改造匯金公司,關鍵是這家公司要市場化運作。政府在人員的配置上不應有過多的限制,核心要職可以由政府指派,而具體的操作職位就應該運用市場機制從全球招聘合格的高素質投資人才。同時,要建立嚴格的風險控制制度,增加公司透明度,披露公司章程和資產負債表等關鍵信息,並確立必要的法律地位。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後,將有利於多元化的投資格局的形成,外匯儲備的收益率有望提高。
對於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應以直接劃撥還是通過其他的途徑得到外匯儲備,左小蕾表示,直接劃撥並不適用於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因為外匯儲備是央行拿基礎貨幣買來的,外匯儲備由央行負責運營管理,並且要實現保值增值,其他機構要用外匯儲備,需要拿人民幣將外匯儲備買去,不能無償劃撥。所以,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應該通過間接的方式取得國家外匯儲備。

銀行分析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2月7日出席“2007財經中國論壇”時表示,中國過萬億的外匯儲備關鍵在於怎樣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國家外匯投資公司
運用。外匯儲備在國內不管怎么用還是外匯,因為國內不允許美元流通,到銀行一轉換又成了儲備。因此要考慮怎樣在國外運用外匯儲備。樊綱同時指出,在國外用還得注意主權、債權的問題,外匯儲備是一筆有債主的錢,這筆錢怎么來周轉,怎么在賬戶上平衡,這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建議,按目前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規模,維持7,000億美元左右便能應付國際收支突發事件,這部分由央行管理,餘下的3,000億美元可以交由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管理。在操作方式上,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可先發行10年或10年以上期限的債券從市場籌集人民幣資金,然後向央行購買外匯在國內外進行投資操作。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央行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法》,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進行管理。其中60%以上的外匯儲備用於投資美國國債,其收益率大致在3.5%左右,雖然比國內的投資收益率和銀行貸款收益率要高,但與2005年美國全部基金公司平均收益率10.5%相比,差距在2至3倍。
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達10,663億美元。目前仍以每個月2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由於巨額的貿易順差仍在持續,業界普遍預計,中國外匯儲備每年還會新增約2,000億美元。
國家外匯投資管理公司暫定名“聯匯公司”,暫定名為“聯匯公司”的國家外匯投資管理公司將於年內成立。據知情人士透露,組建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為前任財政部副部長、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樓繼偉;首批將發行相當於2000億~2500億美元的人民幣債券;首批投資對象為類似於中海油等能源企業的戰略投資。
樓繼偉是組建“聯匯公司”主要負責人的訊息,日前得到了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證實。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鬍曉煉在兩會間隙也稱,外匯投資公司將於今年成立,目前該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她透露,“聯匯公司”目前要做的工作還比較多,包括投資方向、相關的組織結構、人才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她表示,外匯投資公司應該會考慮聘請國際上專業的人才來管理,且不排除國際基金經理型的人才。

了解情況

記者了解到,“聯匯公司”將在央行、外匯局財政部等多部門的協調下組建。由出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的樓繼偉負責組建,有利於從國務院層面來協調部門利益。這與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此前表示“將由國務院統一領導”外匯投資公司的說法相符。有分析人士稱,樓繼偉此後將有可能擔任聯匯公司董事長,未來聯匯公司總經理的人選將很可能出自央行或外匯局。
據知情人士透露,“聯匯公司”目前已確定首批將發行相當於2000億~2500億美元的人民幣債券,然後向央行購買相應額度的外匯進行投資,購匯額度相當於目前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20%~25%,此後的外匯管理額度將逐步擴大。不過,胡曉煉稱外匯投資規模目前仍未確定。
業內專家指出,成立外匯投資公司的原本目的在於分流超額部分的外匯儲備,進行專業化的投資管理,以提高外匯資金運用的效率和效益。所以,如果外匯投資公司未來成為吸收流動性的主角之一,央行目前常規調控手段的力度可能減弱,對證券市場的衝擊也會更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