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中國地質大學分別於1998年和2001年獲批成立了“ 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統軟體開發與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及其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多年的建設,逐步形成了MAPCAD、MAPGIS、3D MAPGIS、MAPGIS K9等一系列產品,建立起完善的技術體系,並牽頭成立了“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國內地理信息行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形成了穩定的創新合作關係,推動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技術升級。
自2002年起,我校就一直積極籌備申報“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此期間,學校開闊思路、創新機制,明確提出了“一流的工程化和產業化水平、一流的工程技術人才、一流的工程實驗條件、一流的管理運行水平”的建設目標,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為申報建設夯實了基礎。
2012年10月27日,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可行性論證會在武漢東湖之畔召開,科技部計畫司副司長蔡文沁等科技部領導,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彭泉等省科技廳領導,全體在校校領導,中科院院士趙鵬大、金振民,及以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長黃鳳洪為組長的專家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等參加會議。由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鄔江興院士、武漢大學劉經南院士等11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聽取了依託單位的可行性論證報告,進行了現場考察,並圍繞“中心”組建的必要性,依託單位的優勢條件,以及組建方案進行了質詢和討論。最後,專家組一致通過“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可行性論證報告。
2013年4月,科技部發文公布3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列入2012年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項目計畫。依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建設的“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立項,實現了中國地質大學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據悉, 此次獲批項目建設單位湖北省僅此一家。
工程中心在組建期間,通過開展各類GIS活動,進行人員培訓,向社會輸出了GIS專業人才,並利用人才、基礎設施、信息等資源,通過合作研發項目、研發成果工程轉化、技術諮詢、技術評估、學術交流等方式,為我國地理信息行業提供了較全面的技術服務。專家組還建議進一步最佳化工程中心持續建設運營的體制和機制,充分依託共建單位的既有技術和產品優勢,加大面向全國GIS技術研發和套用領域的開放和創新資源凝聚,進一步發揮在國內外GIS技術和套用發展進程中的引領作用。
工程中心
領域
獲準建設的“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在“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統軟體開發與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及其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礎上,著重圍繞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針對地礦、資源、海洋、農業、水利、氣候、環保、交通、石油、化工、防災減災、國家安全等方面對地理信息技術的迫切需求,開展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平台及關鍵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重點突破地理信息系統構架體系技術、時空數據管理技術、時空分析與模擬技術等關鍵技術,促進地理信息產業技術的進步和升級,進一步增強我校在該領域的優勢和特色,並帶動學校與數字地球各相關學科快速發展。
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正式成立標誌著我校的科研水平進入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必將為培養更多的GIS優秀人才、帶動民族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推動GIS在我國的廣泛套用,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在"數位化中國"、創建數位化生存環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發展目標
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標是: 發展具有我國自主著作權的商品化地理信息系統及相關領域的套用軟體,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培養GIS開發、套用和管理的優秀人才,在未來5年內,每年培養碩士生20-30名,博士生10-15名;大力推廣GIS套用,制定GIS工程規範,為全國GIS工程套用提供指導,把工程中心辦成國產GIS軟體研發基地、GIS人才培養基地、數字製圖中心、以及GIS軟體成果化、產業化基地,為把“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地理信息工程研究基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