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回鶻王子葛啜墓誌”發現於西安市唐長安城明德門附近的一處唐代墓地里,現藏於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墓誌呈正方形,邊長約40厘米,由墓蓋和墓誌兩部分組成,上面用漢語刻有介紹名為葛啜的回鶻王子之父幫助唐朝平定安祿山之亂的光榮家世,王子如何來到唐朝長安,在唐朝任何職位,又如何因患疾病不到20歲就去世,幾月幾日葬於長安某地,適逢其兄也在長安,並與回鶻“諸部之屬”參加了悼念活動……而且在墓誌之首專門刻有墓誌的撰述人——“給事郎守秘書省著作郎賜緋魚袋崔述撰”的字樣。墓誌保存完整,文字清晰,在漢字左邊罕見地出現了以魯尼文字母刻寫的古突厥文。突厥文與漢文的內容為大致相同的悼念文字,只是內容較為簡單。
簡介
魯尼文是古代突厥、回鶻等突厥語民族從8世紀開始使用的一種古文字。魯尼文刻銘在內陸亞洲、中亞等地有廣泛發現,自從100多年前由歐洲語言學家解讀出來以後,極大地豐富了突厥學和北方民族史研究。在中國,過去只有新疆、內蒙古和甘肅西部發現過有限的魯尼文刻銘或寫本,在唐朝的中心地區發現魯尼文是第一次。墓誌是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年)六月,唐朝政府為五月間去世的回鶻王子葛啜安葬時所刻寫的。葛啜19歲時(794年)從草原來到長安,被朝廷授予中高級禁衛武官的職銜,一年後因病去世。他的哥哥阿波啜主持了喪葬事務,當時在長安的大量回鶻部民也都參加了葬禮。喪葬的一應開銷都由唐朝政府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