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量子場論是量子力學和經典場論相結合的物理理論,已被廣泛的套用於粒子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中。量子場論為描述多粒子系統,尤其是包含粒子產生和湮滅過程的系統,提供了有效的描述框架。非相對論性的量子場論主要被套用於凝聚態物理學,比如描述超導性的BCS理論。而相對論性的量子場論則是粒子物理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自然界目前人類所知的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強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弱作用,引力。除去引力,另三種相互作用都找到了合適滿足特定對稱性的量子場論來描述。強作用有量子色動力學(QCD,QuantumChromodynamics);電磁相互作用有量子電動力學(QED,QuantumElectrodynamics),理論框架建立於1920到1950年間,主要的貢獻者為保羅·狄拉克,弗拉迪米爾·福克,沃爾夫岡·泡利,朝永振一郎,施溫格,理察·費曼和迪森等;弱作用有費米點作用理論。後來弱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通過希格斯機制(HiggsMechanism)產生質量,建立了弱電統一的量子規範理論,即GWS(Glashow,Weinberg,Salam)模型。量子場論成為現代理論物理學的主流方法和工具。所謂“量子場論”的學科是從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觀念的結合而產生的。它和標準(亦即非相對論性)的量子力學的差別在於,任何特殊種類的粒子的數目不必是常數。每一種粒子都有其反粒子(有時,諸如光子,反粒子和原先粒子是一樣的)。一個有質量的粒子和它的反粒子可以湮滅而形成能量,並且這樣的對子可由能量產生出來。的確,甚至粒子數也不必是確定的;因為不同粒子數的態的線性疊加是允許的。最高級的量子場論是“量子電動力學”--基本上是電子和光子的理論。該理論的預言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確性(例如,上一章已提到的電子的磁矩的精確值,參閱177頁)。然而,它是一個沒有整理好的理論--不是一個完全協調的理論--因為它一開始給出了沒有意義的“無限的”答案,必須用稱為“重正化”的步驟才能把這些無限消除。並不是所有量子場論都可以用重正化來補救的。即使是可行的話,其計算也是非常困難的。
使用“路徑積分”是量子場論的一個受歡迎的方法。它是不僅把不同粒子態(通常的波函式)而且把物理行為的整個空間--時間歷史的量子線性疊加而形成的(參閱費因曼1985年的通俗介紹)。但是,這個方法自身也有附加的無窮大,人們只有引進不同的“數學技巧”才能賦予意義。儘管量子場論勿庸置疑的威力和印象深刻的精確度(在那些理論能完全實現的很少情況),人們仍然覺得,必須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相信它似乎是導向“任何物理實在的圖像”。
相關詞條
鹵化鉿 | 半結 | 地腳螺栓 | 哈爾曼銅錳鋁合金電阻絲 |
半字 | 半圓頭錘 | 架桿 | 半加減電路 |
過氧化鉿 | 半光制墊圈 | 陀螺部件組 | 半減法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