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魚雷

回天魚雷

回天(かいてん,Kaiten)是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間使用,一種由人手直接操舵的魚雷,是日本海軍於大戰最後期的特攻作戰中使用的自殺式兵器。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回天魚雷由特殊潛航艇的乘員黑木博司大尉,仁科關夫中尉於 1943年(昭和18年)構想,1944年(昭和19年)8月正式被

回天魚雷回天魚雷

採用為兵器。同年9月于山口縣大津島的基地實際開發。由水面艦用的匿跡魚雷(九三式魚雷)改造。完成的“回天”直徑1米,魚雷內部可裝載乘員1名,乘員可由小型潛望鏡確認敵艦的位置與操縱魚雷,目的為增加對敵艦的命中率。“回天”所裝載的炸藥量比一般魚雷多3倍。完成後,黑木大尉自身搭乘回天於黑髪島海域訓練時因事故殉職(後升為少佐)。

回天魚雷操縱困難,至終戰為止接受過回天操縱訓練的海軍兵學校、海軍機關學校、予科練、予備學生共1,375人,出擊與戰死者實際僅有106人。戰果亦不大。

早期型的回天魚雷設有乘員逃逸系統,被設定為:可容許乘員在魚雷的最後攻擊加速段啟動之前,自魚雷中彈出。然而,未有任何記錄顯示:有乘員成功從釋放後的魚雷中逃生,並返回潛艇或其他載具。後期的回天魚雷放棄了乘員逃逸系統的設定;一旦魚雷攻擊失敗,一個自毀系統可容許乘員手動自毀魚雷。

戰後,美軍在日本四島沿岸發現大量回天魚雷,全部將其拆毀。

技術特點

“回天”直徑1米,全長有14.75米,魚雷內部可裝載乘員1名,乘員可由小型潛望鏡確認敵艦的位置與操縱魚雷,目的為增加對敵艦的命中率。“回天”所裝載的炸藥量比一般魚雷多3倍。

型號

回天共開發了五種不同型號,1-4型由九三式魚雷改造,10型由九二式魚雷改造。2、4、10型只製造了少量而且不曾投入作戰,3型還只是在概念階段。實際使用的1型有炸藥量1,360kg的彈頭,大約製造了400枚,實際使用了100多枚。

缺陷

回天魚雷設計為放置於潛艦與水面艦的甲板上。一隻潛艦可以載運3-6隻回天魚雷。雖然可以在潛航時使用,但其設計大大限制了搭載潛艦的潛航深度。其 操縱員必須於潛航之前進入魚雷,使潛艦無法於距離敵艦較遠時開始潛航。故搭載回天的潛艦經常成為美軍的目標,共被擊沉了8隻。戰果只有於1944年11月 20日擊沉了油輪USS Mississinewa、1945年7月24日擊沉了護衛驅逐艦USS Underhill。

性能數據

名稱:回天魚雷

研發單位:山口縣大津島基地

彈徑:1,000毫米

彈長:14,750毫米

制導系統:人力

裝藥類型:炸藥

最大速度:55.56千米/時

全重:8,300千克

動力裝置:93 式氧氣魚雷發動機

排水量: 8.3 噸

全長: 14.75m

直徑: 1m

推進系統: 93 式 氧氣魚雷發動機

550HP

燃料: 氧氣, 柴油

速度與距離: 78km at 10 knots

43km at 20 knots

23km at 30 knots

乘員: 1

武裝: 1550kg 炸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