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人才

四有人才是鄧小平同志1980年5月26日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簡稱。其中“四有”是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

名稱由來

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簡稱。

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誌的題詞:“希望全國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

《人民日報》1982年5月4日發表的社論《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中把鄧小平的題詞延伸為“培養青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強健體魄的新一代。這不僅是學校和共青團的責任,而且要靠所有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1982年7月4日,鄧小平《在軍委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們的各族人民都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後來簡稱為“四有”。

1986年4月12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1985年,全國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從此,做“四有”新人的口號和以此為主題的活動(如1985年“祖國在我們心中,做四有新人”、1991年“學雷鋒精神,做四有新人”)在全國各行各業展開。 四有解讀

何謂理想

理想是指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經過努力有可能實現的奮鬥目標。按內容區分,主要有生活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其中,社會理想即人們對未來社會制度的嚮往和構想,是最重要的、最根本則,它決定、制約著其他理想;而其他理想則從不同的側面體現著社會理想。各種不同的理想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層次。就拿社會理想來說,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最高理想。這個最高理想,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則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必經階段。

何謂道德

道德是一種行為規範,是用來調整人們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的。人人都能按照一定的道德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就能正確處理自己同他人、同集體、同國家之間的關係,整個社會就會有良好的秩序和風氣。

何謂文化

文化是社會進步的基礎。實現現代化,教育是基礎,科學技術是關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離不開科學文化知識。

何謂紀律

紀律是各項事業成功的保證。有了紀律,才能協調一致,保證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解讀四有

“四有”是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質。這種素質的好壞.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成就和進步。因此,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推進現代化建設。

“四有”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其中的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靠理想,靠紀律,組織起來才有力量。否則,就會像一盤散沙,不僅革命和建設不會成功,還會遭人宰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