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華僑中學

1991年8月,四會市華僑中學重新招生辦學。 經過十五年的發展,自2006年9月始,由完全中學轉為純高中辦學。 現有高中教學班56個,學生2900多人,教職工224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四會市華僑中學始創於1957年8月,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香凝女士親筆題寫校名,1959年8月因故停辦。隨著改革開放和教育事業的發展,1991年1月,四會市委市政府決定選址東城區育賢路復辦華僑中學,廣大旅港同胞紛紛支持,慷慨捐建樓館場舍。1991年8月,四會市華僑中學重新招生辦學。經過十五年的發展,自2006年9月始,由完全中學轉為純高中辦學。現有高中教學班56個,學生2900多人,教職工224人。

我校自2002年4月被評為肇慶市一級學校之後,又於2007年2月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自2003年至今,我們通過爭取上級領導部門的支持與資助,先後投入一千多萬元去完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建造了一幢六層的學生宿舍飯堂大樓,一幢六層的教學大樓;建起了校園網、語音室、電腦學習室、電子閱覽室;按省一級學校標準重新裝備了科學館中的理、化、生實驗室;給全校所有教室安裝上多媒體電腦教學平台;給圖書館添置了40多元萬的圖書,並完善了圖書館的智慧型化管理設備等。學校的辦學條件在短短几年內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辦學規模

我校占約105畝,交通方便,環境寬敞整潔優美。徜徉校園,但覺樓館錯落有致,花木成行,綠樹成蔭,文化氣氛濃郁,是莘莘學子讀書求學修身勵志的好地方。課餘假日,在菁菁校園裡,時常可見三五學子借綠樹濃蔭而小憩,倚石凳石桌而捧讀。

我校領導班子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明確的辦學目標,清晰的辦學理念,務實的管理作風,重視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和班子隊伍建設。班子團結,教師團結,校園充滿活力與朝氣。

我校教風嚴謹,教科研氣氛濃厚,有越來越多的教師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省級以上獎勵,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7年高考上省線人數達497人,全面超額完成我市領導部門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其中,上重點線9人(指標任務1人),上本科線139人(指標任務129人),上省大專A線275人(指標任務258人),此外,歷史班關敏娟同學英語科成績129分,名列四會市第一;生物班嚴學成同學理科基礎成績146分,並列四會市第一。

近幾年我校先後有學生考上北京體育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美術學院等著名高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四有”新人。

文化理念

復辦十五年來,我校以“真誠、慎思、篤學、報國”為校訓,堅持“以人為本,以愛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始終把“建優質師資隊伍,創優質育人環境,出優質教育成果,育現代四有新人”作為總的辦學目標,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團結拼搏,自強不息,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完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教風正,學風濃,校風好,育人聲譽不斷提高。學校先後被評為四會市文明單位、四會市教書育人先進集體、肇慶市教書育人先進集體、肇慶市軍警民共建文明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足球)、廣東省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試點學校、廣東省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廣東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總支)等,為四會教育事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瀟瀟春雨潤桃李,莘莘學子正成才”。憶往昔,我們的辦學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看未來,我們深知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年輕的僑中正在發展與壯大。我們立志:開拓創新攀高峰,自強不息譜新篇。我們堅信:僑中的明天更美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