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四會市華僑中學是一所純高中學校,始創於1957年8月,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香凝女士親筆題寫校名。1959年8月因故停辦。隨著改革開放和教育事業的發展,1991年1月,四會市委市政府決定選址東城區育賢路復辦華僑中學。學校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110畝,建築面積53110平方米。學校教學設備優良,配有語音室、電腦學習室、電子閱覽室、標準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館智慧型管理設備、多功能教學網路總控室。全校所有教室都安裝了先進的大螢幕液晶顯示多媒體電腦教學平台,班級之間資源共享,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在上級領導部門和港澳僑胞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日趨完善,辦學規模不斷壯大,從2000年在校學生1100人發展到今天在校學生近4000人,為全市普及高中教育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過硬、樂於奉獻、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27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2人,本科學歷226人,本科學歷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7.1%,研究生以上學歷比例為15.2%。專任教師中有高級教師73人,中級教師128人。近年來不斷湧現出國家級、省級、市級“優秀教師”、“教壇新秀”、“師德標兵”等先進典型,先後有112人獲得四會市級以上先進教師榮譽稱號,還有7人被評為四會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貼技術人才。教師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發表論文560餘篇,參加編寫各類教材論著三十多本,承擔國家級課題1個,省級課題5個和市級課題8個。
學校以“真誠、慎思、篤學、報國”為校訓,積極奉行“育人為本,以愛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始終把“建優質師資隊伍,創優質育人環境,出優質教育成果,育現代‘四有’新人”作為總的辦學目標,初步形成了“僑情融愛,臻善競美”的學校特色,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育人成績,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家長信賴與社會肯定。學校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 “廣東省僑資學校辦學優秀成果獎”、“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廣東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廣東省巾幗文明崗”、“肇慶市高考突出貢獻獎”、“肇慶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四會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目前,學校正乘著四會市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的東風,以飽滿的熱情規劃美好的未來,群策群力、勵精圖治,朝著創辦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目標前進。
該校於2002年4月被評定為肇慶市一級學校,是目前肇慶市內辦學規 模較大的一所完全中學,現有教學班52個(國中22個,高中30個),學生3400多人,教職工210多人。該校占地面積70275平方米(約105畝),校舍建築面積達55650平方米,總投資4千多萬元。徜徉校園,但覺樓館林立,錯落有致。目前,該校有由港澳僑胞慷慨捐資建成的“五館四樓一場一亭”,即蘇東霖譚笑容科學館、黃濤圖書館、鏡湖音樂館、羅棉學術館、鄉金寶體育館、陳明曾水金教學樓、嚴日初教學樓、嚴鄒瑞珍教學樓、李蘭芳美術教學樓、何鐵文體育場、以及僑心亭,此外,還有三幢教工宿舍樓和兩幢學生宿舍樓。在教學設備設施方面,有生物園、地理園、電腦室、語音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閱覽室、檔案室、歷史功能室、地理功能室、多媒體電教室、物理、化學、生物儀器室和實驗室,還有一大批體育活動場室,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學設備和充足的體育活動場所。
近幾年,該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三個面向”為方針,始終把“建優質師資隊伍,創優質育人環境,出優質教育成果,育現代四有新人”作為總的辦學目標,積極貫徹“依法治校,以愛辦學,精心育人,以質立校”的辦學思想,努力構建“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素質為重,育人為本”的育人模式,務實創新,乘勝前進,以整潔的校容校貌,良好的師資素質,嚴明的校風校紀,驕人的育人業績,贏得了家長的信賴與廣泛的社會讚譽。尤其高考上省大專人數連續四年雄踞肇慶市面上中學第一名。
所授榮譽
近幾年,該校先後被上級有關部門授予:“四會市文明單位”、“四會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四會市文化工作先進單位”、“肇慶市高考成績先進單位”、“肇慶市軍警民共建文明活動先進單位”、“肇慶市綠色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以及“廣東省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廣東省僑資辦學優秀成果吳漢良獎三等獎等等。2003年還被評為廣東省文明單位。
目前,華僑中學全體師生不驕不躁,繼續努力,勇創佳績,正向省一級學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