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與設計
1942年11月,日本陸軍獲悉美軍正在開發高空重型轟炸機B-29,於是命令多家公司研發高空戰鬥機以應對可能到來的高空轟炸。中島公司的Ki-87高空戰鬥機便應運而生。
該機的研發核心即在於使發動機在高空也能夠維持正常出力的渦輪增壓器,由於日軍沒有相關的研發經驗,所以進展艱難,以至於影響到整個研發計畫。除了渦輪增壓器,研發小組在機體設計上,還遇到了諸如排氣渦輪機和冷卻器的安置、複雜排氣管道的處理以及機身和翼面的冷卻等一大堆難題。此外,原本打算採用的增壓座艙,也因為實用困難和防護上的考慮被取消,飛行員在高空不得不藉助氧氣瓶供氧來維持飛行。
和四式戰鬥機“疾風”一樣,Ki-87的機身設計延續了之前一式戰鬥機“隼”的風格。因為加裝了高空設備和完整裝甲,整機重量是一式戰鬥機“隼”的兩倍多,達到6噸。
試飛和評價
由於研製進展緩慢,加上美軍對日本的轟炸,以及日本陸軍命令中島公司優先生產四式戰鬥機“疾風”,直到1944年11月,研發小組才完成了設計圖,次年2月才造出1架原型機,並在戰爭結束前完成了僅有的5次試飛。在試飛過程中,原型機暴露出了發動機性能欠佳、排氣渦輪機過熱、起落架收放不良等問題,此時的日本陸軍和中島公司已經沒有能力來解決這些問題了。
性能諸元
機長:11.82m
機高:4.50m
翼面積:26.00平方米
空重:4387kg
最大重量:6100kg
最大速度:706km/h(高度11000m)
升限:12855m
航程:1658~3170km
發動機:1台中島Ha-44-12Ru風冷18缸星形發動機(起飛出力2350hp)
螺旋槳:定速4槳
武裝:2門30mm航炮、2門20mm航炮、1枚250kg炸彈
乘員:1人
生產數量:1架(原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