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據《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四川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和〈關於四川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川委發〔2009〕24號),將四川省交通廳的職責進行部分調整,更名為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簡稱“交通運輸廳”),為四川省人民政府組成部門。

基本信息

據《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四川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和〈關於四川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川委發〔2009〕24號),將四川省交通廳的職責進行部分調整,更名為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簡稱交通運輸廳),為四川省人民政府組成部門。

職責調整

(一)將原省交通廳的職責、原省建設廳承擔的指導城市公共客運管理職責(含計程車行業管理)整合劃入交通運輸廳。
(二)取消、下放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
(三)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6項交通規費的管理職責。
(四)加強綜合運輸體系規劃的銜接,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
(五)加強統籌區域和城鄉交通運輸協調發展職責,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大力發展農村交通,加快推進區域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
(六)加強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監督管理和交通運輸應急管理職責。
(七)加強對交通行業和產業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執法。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交通運輸行業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組織擬訂並監督實施公路、水路等行業規劃、政策和標準,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綜合運輸體系規劃,參與擬訂物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
(二)擬訂全省交通運輸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負責本系統、本部門依法行政工作,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指導公路、水路行業有關體制改革工作,承擔全省高速公路統一管理的有關工作。
(三)承擔道路、水路交通運輸市場監管責任,組織制定道路、水路運輸有關政策、技術標準和運營規範並監督實施,指導城鄉客運管理工作,指導出租汽車行業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運輸價格。
(四)承擔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責任。負責水上交通管制、運輸船舶及相關水上設施檢驗、登記和防止污染、救助打撈、通訊導航、危險品運輸的監督管理工作,負責船員管理相關工作。指導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船舶及相關水上設施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依法組織或參與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五)負責提出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省財政性資金安排建議,按照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國家、省規劃內和年度計畫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公路、水路有關規費政策並監督實施,提出有關財政、土地、價格等政策建議。指導交通運輸行業審計工作。
(六)承擔公路、水路建設市場監管責任。擬訂公路、水路工程建設相關政策、制度、技術標準並監督實施,組織協調公路、水路有關重點工程建設和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對交通行業和產業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執法。指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管理和維護,承擔有關重要設施的管理和維護。按規定負責港口規劃和港口岸線使用管理工作,指導交通運輸行業特許經營管理,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交通運輸行業職業資格管理工作。
(七)指導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按規定組織協調國家及省重點物資和緊急客貨運輸,負責全省高速公路及重點幹線路網運行監測和協調。組織協調地方交通戰備工作,承擔國防動員有關工作。
(八)制定交通運輸科技政策並監督實施,組織重大科技開發。指導全省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監測分析運行情況,開展相關統計工作,發布有關信息。指導公路、水路行業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
(九)負責公路、水路有關涉外工作,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指導全省交通運輸行業招商引資和利用外資工作。
(十)承擔省政府公布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
(十一)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內設機構

根據工作職責,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機關設15個內設機構和四川省交通戰備辦公室。
(一)辦公室(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組織協調廳機關工作,負責文秘、政務信息、督辦、提案辦理、檔案、機要、政務值班、接待工作,承擔績效管理、政務公開、保密等工作;組織起草廳重要報告、綜合性檔案,承擔有關重要會議的組織工作,負責機關行政後勤管理的協調工作;指導交通運輸行業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新聞宣傳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行政審批處)。
組織開展交通運輸行業重大政策研究,指導交通運輸行業體制改革工作;組織起草全省交通運輸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承擔本系統、本部門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承擔行政執法監督、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和規範性檔案審核備案工作;指導交通運輸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組織擬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裝備標準規範並監督實施,管理交通運輸執法證件;承辦有關行政審批工作,指導全省高速公路統一運行的有關管理工作。
(三)綜合規劃處。
參與組織編制綜合運輸體系規劃,研究擬訂公路和水路行業發展戰略、投融資政策,組織擬訂公路、水路和運輸樞紐等行業發展規劃、中長期規劃、年度計畫並監督實施;審核專用公路規劃,參與擬訂物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承擔公路、水路重點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和後期評價工作,承擔地方交通建設項目審查工作;承擔公路、橋樑、隧道收取通行費、站卡設定的協調和管理以及經營權轉讓的行業管理工作;承擔交通扶貧管理工作、廳戰備工作、公路和水路行業的統計及預測工作。
(四)建設管理處。
組織擬訂交通運輸行業工程建設政策、制度和技術標準;監督管理公路、水路建設項目實施,維護公路、水路建設市場秩序;承擔公路、水路建設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的信用評價、資質管理工作;承擔國家、省重點公路、水路建設工程項目設計檔案審查、施工許可審查和竣工驗收;負責對交通建設工程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執法;監督國家、省重點公路、水路建設工程的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工程造價;指導公路、水路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
(五)運輸管理處。
參與擬訂綜合運輸發展戰略,承擔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有關協調工作;組織擬訂公路、水路運輸行業發展政策、發展規劃、中長期計畫及有關標準規範並監督實施;指導公路、水路運輸市場監督管理和公路、水路客貨運輸及站場、車輛維修、汽車租賃、駕駛員培訓等行業管理;組織協調重點運輸、緊急客貨運輸和公路、水路聯合運輸,承擔公路、水路運輸業經濟運行分析,參與運輸價格管理;按規定承擔物流市場有關管理工作。
(六)城市公共客運指導處(計程車行業指導辦公室)。
組織擬訂城市公共客運的行業管理政策、標準和規範並監督實施;指導城市公交客運及有關設施規劃和監管工作,指導出租汽車行業管理工作;指導城市捷運、軌道交通的運營管理工作,指導城市公共客運服務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
(七)安全監督處(應急辦公室)。
指導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按規定負責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工作,組織擬訂公路、水路安全生產政策和綜合性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相關制度並監督實施;指導交通運輸行業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組織實施安全管理目標責任考核、監督檢查和宣傳教育工作;依法組織或參與有關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八)科技教育處。
組織擬訂交通運輸行業科技、教育發展規劃、政策、制度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交通運輸重大科技項目、科技信息交流工作,組織重大科技成果鑑定和評審、推廣工作,承擔交通運輸行業有關標準、計量工作;指導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管理廳屬學校;指導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工作。
(九)外經外事處。
指導交通運輸行業招商引資、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及外國政府貸款工作,組織開展國際、省際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指導交通運輸行業特許經營管理工作;承擔交通運輸有關外事工作。
(十)財務處。
組織擬訂交通運輸行業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編制交通運輸行業中長期財務規劃,指導和監督交通運輸行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工作;承擔交通專項資金籌集、監督、管理和外匯、信貸及利用外資的財務管理工作,承擔廳及直屬單位財務收支預、決算管理工作和國有資本、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工作,承擔除通行費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工作;負責廳機關的財務管理和政府採購管理工作。
(十一)審計處。
指導交通運輸行業審計工作,組織擬訂交通運輸行業審計工作制度並監督實施;依法監督本部門及所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承擔廳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組織實施對廳投資建設項目和廳管專項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的審計或審計調查工作。
(十二)信訪處。
負責接待、處理民眾來信來訪,督查督辦信訪案件,協調處理群體性上訪事件;指導、協調市(州)交通運輸部門信訪工作。
(十三)公安處。
指導汽車客運站和港口、航運公安保衛工作,承擔廳機關的安全保衛工作,指導廳直屬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反恐維穩相關工作。
(十四)人事勞動處。
承擔廳機關和廳屬單位機構編制、人事管理、勞動工資和社會保險工作;按規定管理廳直屬單位領導班子;指導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智力引進、專業技術等級的培訓考核、勞動保護及職業病防治工作;管理交通運輸行業職業資格、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和聘用工作。
(十五)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負責機關離退休人員工作,指導直屬單位離退休人員工作。
機關黨委 負責廳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其辦事機構的設定方式由交通運輸廳黨組按照省委規定確定。
四川省交通戰備辦公室(四川省保護通信線路安全辦公室)。
負責起草交通戰備法規草案,制定有關實施意見和措施,規劃全省國防交通網路布局,對省內交通建設提出有關國防要求的建議;參與有關交通工程設施的勘測、設計、鑒(審)定和竣工驗收,監督檢查和協助組織國防要求的貫徹落實;擬訂國防交通保障計畫,組織國防交通專業保障隊伍,平時擔負搶險救災等突發事件的交通保障任務;負責全省的國防運力動員和運力徵用,制訂和實施全省國防交通物資儲備計畫,調用國防交通物資;組織全省國防交通科學技術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廣、套用,負責全省保護通信線路安全工作的組織、協調、檢查督促工作,參與有關保護通信線路安全的綜合治理工作;指導、檢查、監督全省鐵路、交通、郵電、民航等部門及各市(州)的國防交通工作。

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機關行政編制91名。其中:廳長1名、副廳長4名;機關黨委書記按省委規定配備;總工程師1名,安全總監1名;交通戰備辦公室專職主任1名(副廳級);正處級領導職數17名(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或機關黨辦主任1名、交通戰備辦公室副主任1名),副處級領導職數21名。
單列管理的行政編制1名;單列管理軍隊轉業幹部行政編制1名。
省紀委、監察廳派駐紀檢監察專項編制5名。其中:紀檢組長(監察專員)1名,監察室主任(紀檢組副組長)1名。按照《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編辦、省監察廳關於對省紀委、省監察廳派駐機構實行統一管理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川委辦〔2005〕30號)規定管理。
機關離退休服務人員控制數1名。

領導簡介

廳黨組書記、廳長:高烽
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楊占昌
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鮮 雄
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曉燕
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寶勝
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代宗明
廳黨組成員、省紀委駐廳紀檢組長:李傳林
總工程師:陳樂生
副巡視員:黃興棣

信息公開指南

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施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辦法》、《四川省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辦法(試行)》和《四川省交通廳政府信息公開實施辦法(試行)》,四川省交通廳編制了《四川省交通廳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需要獲得四川省交通廳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建議閱讀《指南》。
一、主動公開
(一)公開範圍
四川省交通廳主動免費向社會公開的內容具體參見《四川省交通廳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二)公開形式
四川省交通廳主動公開信息主要採取網上公開形式,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四川省交通廳政府信息公開網站查看。除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外,四川省交通廳還將視情況採用新聞通報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其它輔助性公開方式。
(三)公開時限
屬於主動公開範圍的政府信息,四川省交通廳將在該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依申請公開
(一)受理範圍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需要,向四川省交通廳申請獲取主動公開以外的政府信息。
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本機關不予公開。但經權利人同意公開的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開。
(二)受理機構
四川省交通廳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機構為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
(三)受理程式
1.提出申請
申請人申請公開信息,可以到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辦理,也可以通過信函方式寄至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並在信封左下角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字樣。
申請人申請公開信息,應當填寫《四川省交通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見附屬檔案)。《申請表》可以在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領取,也可以從四川省交通廳政府信息公開網站下載。
申請人現場申請時,如書寫確有困難,工作人員可以代為填寫《申請表》。
四川省交通廳不直接受理通過電話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諮詢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問題。
2.受理申請
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後,將依據申請公開信息內容,轉有關部門具體辦理。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內容或意見統一答覆申請人。
3.答覆期限
四川省交通廳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能夠當場答覆的,當場予以答覆;不能當場答覆的,答覆期限為自收到《申請表》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根據情況,答覆期限可適當延長,延長期限最長不超過15個工作日。
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權益的,徵求第三方意見所需時間不計算在上述期限內。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答覆的,期限中止、障礙消除後恢復計算。
4.收費
四川省交通廳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除按國家規定收取檢索、複製、郵寄等成本費用外,不收取其他費用,也不通過其他組織、個人以有償服務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三、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及聯繫方式
工作機構: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
通信地址:成都市武侯祠大街180號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
接待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11:30,下午2:30–5:30(節假日除外)。
四、監督和保障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四川省交通廳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向省監察廳駐交通廳監察室舉報,省監察廳駐交通廳監察室。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我廳或具有行政職能的廳直單位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政策法規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2003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號公布 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港口規劃與建設
第三章 港口經營
第四章 港口安全與監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港口管理,維護港口的安全與經營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港口的建設與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從事港口規劃、建設、維護、經營、管理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港口,是指具有船舶進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貨物裝卸、駁運、儲存等功能,具有相應的碼頭設施,由一定範圍的水域和陸域組成的區域。
港口可以由一個或者多個港區組成。
第四條 國務院和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中體現港口的發展和規劃要求,並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港口資源。
第五條 國家鼓勵國內外經濟組織和個人依法投資建設、經營港口,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 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港口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港口的管理,按照國務院關於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確定。
依照前款確定的港口管理體制,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
依照前款確定的對港口具體實施行政管理的部門,以下統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
第二章 港口規劃與建設
第七條 港口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國防建設的需要編制,體現合理利用岸線資源的原則,符合城鎮體系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江河流域規劃、防洪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水路運輸發展規劃和其他運輸方式發展規劃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規劃相銜接、協調。
編制港口規劃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八條 港口規劃包括港口布局規劃和港口總體規劃。
港口布局規劃,是指港口的分布規劃,包括全國港口布局規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
港口總體規劃,是指一個港口在一定時期的具體規劃,包括港口的水域和陸域範圍、港區劃分、吞吐量和到港船型、港口的性質和功能、水域和陸域使用、港口設施建設岸線使用、建設用地配置以及分期建設序列等內容。
港口總體規劃應當符合港口布局規劃。
第九條 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組織編制,並送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意見。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自收到徵求意見的材料之日起滿三十日未提出修改意見的,該港口布局規劃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實施;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認為不符合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的,應當自收到徵求意見的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修改意見;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修改意見有異議的,報國務院決定。
第十條 港口總體規劃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徵求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編制。
第十一條 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較大、對經濟發展影響較廣的主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後,會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主要港口名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確定並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意見後確定本地區的重要港口。重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意見後批准,公布實施。
前兩款規定以外的港口的總體規劃,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市、縣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編制的屬於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範圍的港口的總體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
第十二條 港口規劃的修改,按照港口規劃制定程式辦理。
第十三條 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巨觀調控部門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非深水岸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但是,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經濟綜合巨觀調控部門批准建設的項目使用港口岸線,不再另行辦理使用港口岸線的審批手續。
港口深水岸線的標準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四條 港口建設應當符合港口規劃。不得違反港口規劃建設任何港口設施。
第十五條 按照國家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准的港口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技術規範。
建設港口工程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港口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和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六條 港口建設使用土地和水域,應當依照有關土地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河道管理、航道管理、軍事設施保護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七條 港口的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應當符合港口總體規劃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消防、檢驗檢疫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其與人口密集區和港口客運設施的距離應當符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經依法辦理有關手續,並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方可建設。
第十八條 航標設施以及其他輔助性設施,應當與港口同步建設,並保證按期投入使用。
港口內有關行政管理機構辦公設施的建設應當符合港口總體規劃,建設費用不得向港口經營人攤派。
第十九條 港口設施建設項目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港口設施的所有權,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確定。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有關人民政府應當保證必要的資金投入,用於港口公用的航道、防波堤、錨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建設與港口相配套的航道、鐵路、公路、給排水、供電、通信等設施。
第三章 港口經營
第二十二條 從事港口經營,應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書面申請取得港口經營許可,並依法辦理工商登記。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實施港口經營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港口經營包括碼頭和其他港口設施的經營,港口旅客運輸服務經營,在港區內從事貨物的裝卸、駁運、倉儲的經營和港口拖輪經營等。
第二十三條 取得港口經營許可,應當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有與經營業務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並應當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四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書面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依法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予以許可的,頒發港口經營許可證;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告知理由。
第二十五條 經營港口理貨業務,應當按照規定取得許可。實施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應當公正、準確地辦理理貨業務;不得兼營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和倉儲經營業務。
第二十六條 港口經營人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遵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港口作業規則的規定,依法履行契約約定的義務,為客戶提供公平、良好的服務。
從事港口旅客運輸服務的經營人,應當採取保證旅客安全的有效措施,向旅客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保持良好的候船環境。
港口經營人應當依照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七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優先安排搶險物資、救災物資和國防建設急需物資的作業。
第二十八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在其經營場所公布經營服務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未公布的,不得實施。
港口經營性收費依法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的,港口經營人應當按照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國家鼓勵和保護港口經營活動的公平競爭。
港口經營人不得實施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得以任何手段強迫他人接受其提供的港口服務。
第三十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有關行政法規的規定要求港口經營人提供的統計資料,港口經營人應當如實提供。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港口經營人報送的統計資料及時上報,並為港口經營人保守商業秘密。
第三十一條 港口經營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港口經營人攤派或者違法收取費用,不得違法干預港口經營人的經營自主權。
第四章 港口安全與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 港口經營人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港口安全作業規則的規定,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等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採取保障安全生產的有效措施,確保全全生產。
港口經營人應當依法制定本單位的危險貨物事故應急預案、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旅客緊急疏散和救援預案以及預防自然災害預案,保障組織實施。
第三十三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制定可能危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港口危險貨物事故應急預案、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旅客緊急疏散和救援預案以及預防自然災害預案,建立健全港口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體系。
第三十四條 船舶進出港口,應當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通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
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將危險貨物的名稱、特性、包裝和進出港口的時間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通知報告人,並通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但是,定船舶、定航線、定貨種的船舶可以定期報告。
第三十五條 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將危險貨物的名稱、特性、包裝和作業的時間、地點報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通知報告人,並通報海事管理機構。
第三十六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港口安全生產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對旅客上下集中、貨物裝卸量較大或者有特殊用途的碼頭進行重點巡查;檢查中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被檢查人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
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對港口安全生產實施監督檢查。
第三十七條 禁止在港口水域內從事養殖、種植活動。
不得在港口進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採掘、爆破等活動;因工程建設等確需進行的,必須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並報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須經海事管理機構批准的,還應當報經海事管理機構批准。
禁止向港口水域傾倒泥土、砂石以及違反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
第三十八條 建設橋樑、水底隧道、水電站等可能影響港口水文條件變化的工程項目,負責審批該項目的部門在審批前應當徵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第三十九條 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出港口須經引航的船舶,應當向引航機構申請引航。引航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第四十條 遇有旅客滯留、貨物積壓阻塞港口的情況,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疏港;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認為必要時,可以直接採取措施,進行疏港。
第四十一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制定所管理的港口的章程,並向社會公布。
港口章程的內容應當包括對港口的地理位置、航道條件、港池水深、機械設施和裝卸能力等情況的說明,以及本港口貫徹執行有關港口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具體措施。
第四十二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對本法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向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了解有關情況,並可查閱、複製有關資料。
監督檢查人員對檢查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當保密。
監督檢查人員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第四十三條 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監督檢查的時間、地點、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作出書面記錄,並由監督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簽字;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拒絕簽字的,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情況記錄在案,並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十四條 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接受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拒絕檢查或者隱匿、謊報有關情況和資料。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限期改正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除違法建設的設施;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一)違反港口規劃建設港口、碼頭或者其他港口設施的;
(二)未經依法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的。
建設項目的審批部門對違反港口規劃的建設項目予以批准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未經依法批准,在港口建設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的,或者建設的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與人口密集區或者港口客運設施的距離不符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或者使用,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 碼頭或者港口裝卸設施、客運設施未經驗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經營,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依法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從事港口經營的;
(二)未經依法許可,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
(三)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兼營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倉儲經營業務的。
有前款第(三)項行為,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吊銷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證。
第四十九條 港口經營人不優先安排搶險物資、救災物資、國防建設急需物資的作業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
第五十條 港口經營人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經營活動中實施壟斷行為或者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港口經營人違反本法第三十二條關於安全生產的規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並對其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船舶進出港口,未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的,由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 未依法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並經其同意,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作業,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 在港口水域內從事養殖、種植活動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強制拆除養殖、種植設施,拆除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五條 未經依法批准在港口進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採掘、爆破等活動的,向港口水域傾倒泥土、砂石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消除因此造成的安全隱患;逾期不消除的,強制消除,因此發生的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海事管理機構處罰的,依照其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交通主管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等不依法履行職責,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法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違法批准建設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場所或者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或者違法批准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違法批准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的;
(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經營許可或者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的;
(三)發現取得經營許可的港口經營人、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不再具備法定許可條件而不及時吊銷許可證的;
(四)不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對違反港口規劃建設港口、碼頭或者其他港口設施的行為,未經依法許可從事港口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行為,不遵守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行為,危及港口作業安全的行為,以及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的。
第五十七條 行政機關違法干預港口經營人的經營自主權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向港口經營人攤派財物或者違法收取費用的,責令退回;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八條 對航行國際航線的船舶開放的港口,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五十九條 漁業港口的管理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前款所稱漁業港口,是指專門為漁業生產服務、供漁業船舶停泊、避風、裝卸漁獲物、補充漁需物資的人工港口或者自然港灣,包括綜合性港口中漁業專用的碼頭、漁業專用的水域和漁船專用的錨地。
第六十條 軍事港口的建設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
第六十一條 本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