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四川大學行政樓(俗稱川大“紅樓” )具有中國特色的仿古式建築,飛檐雕花而高雅氣派,紅柱和青磚交相輝映,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交匯融合。大樓採用了縱橫三段西方古典主義構圖模式構建建築中部,大量運用了中國傳統建築重檐歇山式屋頂、中國古代吉祥圖案以及中國傳統的紅色樑柱等中國古典元素。整體建築造型渾厚凝重,構圖錯落有致,台基式的堅實外觀形成了莊重大方的格調。從外觀來看,與當時頗為流行的蘇聯式建築,例如差不多同時修建的四川大學理科樓,可以說是風格迥異。除了從正面看去如同宮闕外,倒是與華西大學的中國式新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從高處俯瞰,整個大樓宛若一架大型飛機,於是,有人稱之為“飛機樓” 。
建造歷史
1953年,成都工學院成立後,基本建設成為重中之重的工作。除了四川大學速成中學遷到桂溪鄉後空出的房屋外,學校的大部分建築需要開工新建。成都工學院一直到成立後的第二年,仍然沒有專門的學生運動場地。成都市城市建設委員會計畫從四川大學現有體育場中劃撥一部分籃、排球場交給工學院暫用,足球場和田徑場則是與四川大學共用。成都工學院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可以說是從第一教學樓開始的。工學院是在1953年計畫獨立建校的。在此之前的1951年,第一教學樓就開始修建了,終於趕在1954年成都工學院成立典禮前基本落成,共有建築面積近15000平方米,造價為160萬元。原來城市建設委員會批准的大樓不是東西走向的,由於西南和四川省文教機關以及學校的反對才改建在後來的位置上。這棟建築最後成為成都工學院的標誌性建築,長期作為教學樓使用,所以通常被稱為一大樓。最初準備建成一棟9層的高大建築,由於抗美援朝的開展,加之國家經濟較為困難,最後只修成了今天的中部5層、左右4層的建築。因此,許多專家都認為:一大樓的基礎部分是非常堅實的 。
設計師考證
成都工學院一大樓由成都市地方國建設築公司承擔了建設任務。很多人都曾經傳說,它的設計師是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但是,這一說法只見於時任成都市地方國建設築公司總經理,後來擔任成都鋼鐵公司黨委書記、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金星(王銳)同志的回憶文字,並無官方的確切文字記載。從軒昂恢弘的整體建築氣派和彰顯外露的中國傳統元素來看,確有些梁式建築的味道。
根據成都市有關方面的調查和曾經擔任四川省建設廳廳長的四川大學校友馬識途同志的回憶,一大樓的設計師是著名建築設計師古平南(1914-1997)。古平南先生是四川長寧人,重慶大學畢業。在他擔任四川省建設廳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時,負責了一大樓的設計,以及四川大學華西校區鐘樓的改建工作。由於他採用了梁氏建築的大屋頂格局,在後來批判梁思成時也一度受到了牽連,1958年還被錯誤地劃為“右派”,直到1978年才得以糾正。古平南先生曾經師從著名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學家楊廷寶院士(1901-1982)。楊廷寶先生當年作為基泰工程司的首席專家,是國立四川大學校長任鴻雋的“御用設計師”,是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規劃設計和望江三館(圖書館、化學館和數理館)建築設計的負責人。
1998年,四川大學行政樓從望江校區東區濱江樓和新濱江樓遷到這裡。從此,它成為學校的行政管理中心,更是四川大學文、理、工、醫滲透結合的標誌。當年的榮杜易在規劃華西協合大學的校園建設時,曾經參考四川大學的皇城建築。1937年,任鴻雋校長將四川大學校址遷到望江樓側,也請建築師考察了華西壩建築群,建成了圖書館、化學館和數理館。1951年四川大學以及後來的成都工學院興建一大樓,同樣借鑑了華西壩建築群的古樸精巧和望江樓三館的大氣實用。校舍建設上的彼此參照和融合,在某種意義上堪稱四川大學、成都科技大學和華西醫科大學合校的前奏。
“紅樓”後續
2012年,四川大學對校園建築重新命名時,也曾經有人建議將當年的一大樓、今天的行政樓命名為“思成樓”,以紀念所謂的設計者梁思成先生。實際上,這可能以訛傳訛。本文確認古平南先生為一大樓的設計者,只不過是為了還歷史一個真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