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14年,華西協合大學古物博物館開始籌建,由理學院教授戴謙和任館長開始 收集有關學術之古物。1932年,美國哈佛燕京學社鑒於博物館之重要,派葛維漢博士到成都接任館長,借華西協合大學圖書館二樓全部為陳列室。1933年《成都國民日報》載記者所寫《參觀華大博物館》一文,盛讚該館“收藏珍貴之歷史遺物甚多,永為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館。”
1951年,館長一職方為華大前中文系主任兼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聞宥先生擔任。聞宥先生積極推進館務,著手清點標本,同時乘民間大批古物出現市面,購入大量珍貴文物,尤以書畫藝術品方面為甚,並努力籌劃出刊《華西文物》,鼓勵全館同仁從事研究。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華西大學改建成四川醫學院,華西大學博物館的全部標本、圖書資料、人員設備均撥歸四川大學,博物館工作人員、設備、圖書資料和藏品悉數遷出華西壩,安置在川大校內文史樓。更名為“四川大學歷史博物館”。六十年代中,四川大學歷史博物館下放給歷史系代管,更名為“四川大學歷史系博物館”。1984年,博物館從歷史系分出,正式命名為“四川大學博物館”。
1992年,博物館從文史樓遷至東區荷花池畔老圖書館樓。2005年5月,位於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的博物館新館落成 。
展廳陳列
常設展覽
據2018年10月博物館官網資料顯示,四川大學博物館新館展廳分4層,常設有考古學陳列館、石刻藝術陳列館、民俗學陳列館、民族學陳列館、古代瓷器廳、古代服飾藝術廳、書畫藝術廳等幾個基本展館,共展出文物2000件 。
石刻藝術展廳:以唐代龍興寺佛教石刻造像群為主,展示了漢、唐石刻藝術 。
考古學陳列館:巴蜀文明,含三星堆早期出土玉石器,巴蜀青銅器等。2018年7月起,考古館因準備新展不對外開放 。
民俗學陳列館:清末民國民俗文物。含婚、藝、書、影4個主題 。
民族學陳列館:西南民族風物,尤以四川藏區文物為重點 。
書畫藝術廳:明清兩代書畫 。
古代服飾藝術廳:清代至民國服飾 。
古代瓷器廳:宋、元、明、清名窯精品 。
專題展覽
據2018年博物館官網資料顯示,四川大學博物館相繼建立了道教文物陳列室、革命文物陳列室,成功揭裱了舉世名畫《百猿圖》,收藏了一批民間流散的珍貴文物,全新推出了晚清服飾展、明清書畫精品展、瓷器展、早期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專題展覽,一下列舉其中部分展覽。
•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博物館,耶魯大學巴比倫特藏、耶路撒冷聖地博物館
時間:2018年10月21日開展
•陶然士與川西——百年老照片展
展出時間:2018年5月12日下午14:00——8月12日下午17:00。
介紹:由四川大學博物館攜手阿壩州理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展出的老照片分別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和四川大學博物館,由陶然士拍攝於民國年間。陶然士對薛城、威州、綿虒、疊溪、松潘等古城的地貌與建構,以及都江堰放水節、理縣喇嘛廟、成都古城等的關注與記錄是彌足珍貴的材料。
展覽還特別徵集到理縣蒲溪孟子成老人珍藏的晚清民國地方服飾 。
•敦煌壁畫藝術精品展
展出時間:3月18日至4月18日(周六、周日正常開放)。
利用數位技術複製的敦煌壁畫精品66幅;
利用數位技術1比1複製洞窟 1 個;
解讀敦煌藝術、敦煌壁畫內容的圖版;
藏經洞出土文獻複製品12件;
彩塑複製品兩身;
莫高窟壁畫內容專題展示(如;飛天、供養人、建築、民俗、圖案、山水、動物等);
莫高窟數字敦煌已上線公布的30個洞窟的VR虛擬漫遊展示;
多媒體視頻展示(紀錄片、專題片等);
敦煌文化多場講座。
1.利用數位技術複製的敦煌壁畫精品66幅;
2.利用數位技術1比1複製洞窟 1 個;
3.解讀敦煌藝術、敦煌壁畫內容的圖版;
4.藏經洞出土文獻複製品12件;
5.彩塑複製品兩身;
6.莫高窟壁畫內容專題展示(如;飛天、供養人、建築、民俗、圖案、山水、動物等);
7.莫高窟數字敦煌已上線公布的30個洞窟的VR虛擬漫遊展示;
8.多媒體視頻展示(紀錄片、專題片等);
9.敦煌文化多場講座。
•省老教授第一屆書畫攝影作品展
展出時間:2013年12月7日——1月7日。
展覽由四川省老教授協會主辦,四川大學黨委宣傳部、四川大學博物館承辦。
展覽展出作品百餘幅,以中國傳統書畫為主,也有部分油畫、水彩畫和攝影作品。繪畫和攝影作品涵蓋山水、花鳥、人物;書法作品中行、楷、隸、草均有涉獵。精品同習作兼備,高雅與通俗共賞。
作者均為老教授協會會員,其中,除少數為專業人士外,大多為業餘愛好者,且多已過花甲、古稀之年,也不乏耋耄人士 。
•鳳凰涅槃——汶川大地震館藏受損瓷器修復成果展
展出時間:2013年5月12日——6月12日。
展覽主要展出在5·12汶川大地震受損的館藏瓷器。展品大部分入藏於上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時代從唐代至民國,產地窯口較多,是研究中國陶瓷器製作工藝技術史,西南地區歷史、文化交流、商貿發展史重要的實物資料。
展出瓷器品類較多,多數器物具有花紋,部分還有鏤刻、堆塑等裝飾,修復工藝複雜,工作難度極大。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四川省文物局、四川大學、四川大學博物館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具體負責實施,耗時兩年半,最終成功地修復了這批文物 。
館藏藏品
概況
1931年,博物館已有標本六千餘件,悉儲藏陳列於華西協合大學赫裴院。
1936年,館藏文物已達15885件。主要包括民族文物,川康所得之新舊石器。清代服裝及刺繡七百餘件,鼻煙壺四百件,瓷器約一千件,銅器、玉器、古泉,清代之珠翠及裝飾品,漢俑、廣漢遺物等。
1951年底,博物館藏品已達3萬5千餘件。
據2018年10月博物館官網資料顯示,博物館共有文物五萬三千餘套/八萬四千餘件,包含石刻、書畫、陶瓷、青銅器、古錢幣、古印、刺繡、漆器、拓片等幾十個門類,其中尤以書畫、陶瓷、美術雕刻以及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 。
書畫
清·蔣予檢·墨蘭扇面 | 清·歸淑芳·花卉扇面 | 清·金農·隸書中堂 | |||||||||
清·張問陶·行書扇面 | 清·吳俊卿·花卉扇面 | 清·左錫嘉·花卉扇面 | |||||||||
清·李觶·梅花圖軸 | 清·王翬·山水圖軸 | 清·張問陶·南台寺飲酒圖軸 | 十殿圖軸 | ||||||||
清·俞理·山水圖軸 | 清·顧見龍·劍仙圖軸 | 宋·佚名·佛像圖軸 | 清·張照·行書條軸 |
石刻
東漢·圓雕石羊 | 東漢·成都平原 ·宴集畫像磚 | 東漢·成都平原 ·西王母畫像磚 |
唐代·龍興寺· 經幢殘頂 | 南朝· 釋迦造像 | 南朝· 釋迦雙身像 |
唐代·龍興寺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 唐代·龍興寺·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 唐代·龍興寺 ·菩薩造像 |
唐代 ·龍興寺 ·文殊騎獅像 | 唐代· 龍興寺· 經幢頂 | 唐代·龍興寺 ·經幢殘座 |
玉器
商 ·三星堆·玉牙璋 | 商 ·三星堆 ·石壁 | 商 ·三星堆·玉璧 |
商 ·三星堆 ·玉璧 | 商· 三星堆 ·玉琮 | 商 ·三星堆· 玉環 |
商 ·三星堆· 玉瑗 | 商 ·三星堆 ·玉鑿 |
陶瓷
11—12世紀·高麗·青釉印花杯 | 東漢·撫琴俑 | 東漢·連體人物俑 |
金代·耀州窯·青釉印花纏枝菊紋碗 | 清·景德鎮窯·外琺華彩藍(紅)地纏枝蓮里包銀杯 | 清雍正·景德鎮窯·裏白釉外胭脂紅高足碗 |
南宋·白釉黑花二開光花卉紋玉壺春瓶 | 南宋·吉州窯·黑釉剔折枝梅紋玉壺春瓶 | 清代·德化窯·白瓷觀音立像 |
清康熙·景德鎮窯·孔雀藍釉草書壽字扁蓋壺 |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鳳耳盤口瓶 | 北宋·定窯·白釉爐 |
青銅器
漢代·叟邑長銅印 | 明代·道教符籙銅印 | 戰國·巴蜀圖語銅印 |
漢代·八乳禽獸規矩紋銅鏡 | 戰國·山字紋銅鏡 | 漢代·神獸規矩紋銅鏡 |
南朝·銅鼓 | 南宋·彩繪銅鼓 | 戰國·虎鈕錞於 |
戰國·三角援銅戈 | 戰國·扁莖無格柳葉形銅劍 | 戰國·長鬍直內三角援銅戈 |
雕刻
竹雕筆筒 | 象牙雕花木蘭 | 螭紋犀角杯 |
竹根雕劉海戲蟾 | 根雕魁星 | 木雕韋馱像 |
漆雕瓶 | 竹雕漁翁 | 象牙扇(雕刻) |
刺繡
清代 ·白鷳青緞補子 | 清代·彩雲鸂鷘青緞補子 | 清代 ·梅花地雁青緞補子 |
清代 ·三蝠鷺鷥青緞補子 | 清代 ·鸂鷘褐緞補子 | 清代 ·祥雲練鵲深紫緞補子 |
清代 ·蜀繡·花卉青緞弓鞋 | 清代 ·蜀繡·花卉紅緞弓鞋 | 清代 ·蜀繡·平金龍鳳八寶紅三紡緞襖 |
清代 ·蜀繡·麻姑獻壽圖 | 清代 ·緙絲·八仙過海 | 清光緒·蜀繡·三星圖 |
皮影
清代 “周瑜打黃蓋”皮影圖 | ||
清代 鍾馗嫁妹 |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吃洋菸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枷囚 | 清代 地獄十殿圖部分-游株林 |
清代 “古城會”皮影圖 | 清代 臉譜 | 清代 臉譜 |
學術研究
室藏文獻
四川大學博物館建有獨立的圖書室,前身是華西協合大學古物博物館的圖書室。三十年代,該館由著名的考古學家葛維漢(D.G.Graham)擔任館長,該圖書室更名為葛維漢圖書室。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又更名為四川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圖書室。1984年該館由著名的考古學家、民族學家童恩正教授任館長,再更名為四川大學博物館研究室。
據2018年10月博物館官網資料顯示,研究室收藏有大量三、四 十年代出版的調查報告、紀實、遊記,及當時的中外文期刊。現刊藏有《民族研究》、《西藏研究》、《貴州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是進行民族研究的核心期刊。另外,室藏有數百篇民族學論文。這些論文都是三、四十年代發表於各刊物上。收藏有各類發掘報告、調查報告、文物彙編、參考資料、通考,通論、專著、文集、圖表、圖錄及圖考;也收藏一部分二十至四十年代東亞考古學會及一批日本著名學者編著的文獻,其中不乏支那陶磁的論著。
歷史學文獻收藏均為中國歷史的圖書資料,除《二十四史》、《中國文化史叢書》、《叢書集成初編》大型圖書外,還收藏有諸如《三國志集解》、《漢書補證》、《後漢書集解》、《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三代吉金文存》、《宋代蜀文輯存》、《古史辨》、《讀通鑑論》、《史綱評要》、《焚書.續焚書》。期刊藏有:《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28——1995年)《中國文化研究所彙刊》(1940——1950年)、《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史學月刊》、《中國史研究》等。
研究室還收藏了諸多美術文獻,主要為與中國繪畫及工藝美術有關的圖書資料,包括名人畫冊、繪畫圖像、參考圖譜、花鳥畫選、山水畫輯、詩意畫、肖像畫、工藝美術圖案、墨寶印譜、歷代碑帖、壁畫、雕塑、木刻及研究繪畫的專著 。
科研成果
1941-1947年間,博物館共出版手冊叢刊五種,抽印叢刊九種,專刊一種,翻譯叢刊兩種。此時館中同仁有林名均、宋蜀青、宋蜀華、蘇立文、梁釗韜等學者,並聘有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四川省博物館館長馮漢驥博士,語言學家、民族學家、華大中國文化研究所主任聞宥教授,著名探險家、民族學家莊學本先生等作顧問。還曾與華西邊疆研究學會合聘碩學喇嘛陳趣言氏襄助藏傳佛教之研究。
1987年6月,國家文物局在本館召開了“全國民俗文物工作座談會”,全國各大博物館應邀參加,對本館民俗藏品進行了總體檢查,對民俗廳陳列給予了高度評價。同年,博物館研究室開始不定期編輯出版大型學術專刊《南方民族考古》,成為了國內外知名的重要學術刊物 。
參觀信息
乘車路線
從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東門進(離博物館最近)可乘成都公交19路、成都公交256路、社區巴士1107路(四川大學東門站)直達;從四川大學北門進可乘車到磨子橋站,有成都公交76路、成都公交77路、成都公交34路、成都公交55路、成都公交19路等多路車經過 。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下午5點,閉館前30分鐘停止進館。
每周五面向大、中、小學生團體免費開放,參觀時間需提前預約。
1.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下午5點,閉館前30分鐘停止進館。
2.每周五面向大、中、小學生團體免費開放,參觀時間需提前預約。
注意事項
展館全部區域禁止煙火,允許拍照區域請勿開閃光燈。
請愛護文物及公共設施,損壞公物照價賠償。
未成年人及行動不便者請在監護人陪同下參觀。
遵守社會公共道德,做文明遊客 。
1.展館全部區域禁止煙火,允許拍照區域請勿開閃光燈。
2.請愛護文物及公共設施,損壞公物照價賠償。
3.未成年人及行動不便者請在監護人陪同下參觀。
4.遵守社會公共道德,做文明遊客 。
門票信息
標準票價:30.00元∕人。
現役軍官:15.00元∕人。
外校學生、四川大學教師:10.00元∕人。
四川大學學生:5元∕人。
免票對象
持成都戶口的老年人、持證件的離休人員、現役士兵、記者、導遊、殘疾人、文博系統工作人員。
校內各院系及部門來賓參觀費可校內轉賬,需帶隊老師詳細登記來賓名稱、帶隊老師姓名和聯繫電話。
贈券為有效參觀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