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鎮-鄉鎮概況
鎮長:餘明江“甘泉筇竹連年有,筇竹甘泉歷歲久。”四川古鎮--三岔位於天府之國成都平原以西55公里,面積28平方公里,人口2.4萬,耕地面積2.7萬畝,集鎮面積2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6度,年降雨量1000mm,地勢平坦,氣候溫和,耕地肥沃,環境舒適,人民樂業,經濟發達。
318高速公路緊鄰三岔鎮,5條幹線公路橫貫集鎮,村村實現水泥路,10分鐘到達縣城,40分鐘到達國際機場,45分鐘到達火車站,110千伏安電線圍繞集鎮,天然氣供應有餘,供排水方便自如,移:動、聯通暢通無阻,地下泉水不挖自涌,種養殖業協會健全,文化娛樂豐富多彰,社會治安秩序良好,2001年農民人均收入3150元,財政收入600萬無,是全縣6強鄉鎮,西南泉水之鄉,釀酒重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威都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四川省省級小集鎮試點鎮。
三岔鎮-教育事業
三岔國小三岔國小創建於1937年,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全校共有25個教學班,學生近1400人,教職工69人。學校現有縣學科帶頭入3名,市縣級優秀教師2O餘人,專任教師合格率100%。
2005年在市縣級政府及教育部門的關心下,學校進行了標準化建設。學校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育人氛圍濃郁。
在百舸爭流的現代教育改革大潮中,學校結合“三岔小延安”地方資源,以第一任校長田載重烈士的光榮事跡為基礎,毅然決定以打造“紅色教育”為辦學特色,以“培養紅色學生,成就紅色教師,打造紅色學校”為辦學目標,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2008年來,學校堅持“深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辦學宗旨,採取整體最佳化、愉快民主的培養方式,各項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學校先後被評為“成都市文明單位”、“成都市紅領巾示範校”、“成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成都市少先隊紅旗大隊”2008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取得優異的成績,教育目標年終考核連續六年獲縣教育局一等獎,基礎年級教學調研、畢業班成績名列全縣前列,受到教育局表彰。在全縣第十八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學校男子、女子隊分別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教師論文有140多篇獲省、市、縣一二三等獎,多篇文章在《四川教育學院報》、《成都教育》、《四川信息技術教育》等刊物上發表。學校先後承擔了縣級課題《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研究》、《國小數學“實踐與綜合套用”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及成都市“十一五”教育技術科研課題《農村國小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套用能力培養的研究》等課題研究工作,並取得顯著成績。
新世紀,新機遇,新挑戰,全校師生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激情,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按照大邑縣教育局“六三三”工作思路,逐力實施學校“科學管理工程”、“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學校創特色,出亮點,讓“紅色教育綻放美麗的花朵”。
三岔鎮-鄉鎮項目
三岔鎮一、白酒生產:三岔鎮具有釀酒的良好水、溫、光、技條件,釀酒傳統悠久,泉水釀酒,甘甜綿長,口感極好,品質特佳,年產白酒5萬噸以上,是西南釀酒重鎮,全國著名優質白酒原酒生產基地和0EM加工生產基地,並且政策優惠,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二、“甘泉”綜合開發:三岔鎮是西南有名的泉水之鄉,以泉水而聞名,泉水文化內含豐富。天然泉水,天然礦泉,甘甜清洌,富含20多種礦物質,常年自然日出水量達6萬噸以上,並且無任何污染,適宜礦泉水、飲料生產,特色水產養殖,旅遊開發。具有極大的綜合開發前景。
三、竹膠合板生產:三岔鎮慈竹豐富,是竹篾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現有竹編從業人員l萬人以上,國家禁止伐木,竹膠合板生產前景很好,並適宜建包裝材料廠。
四、農業項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人均田多,勞動力廉價,水、溫、光適中,非常適合規模發展名、優、特蔬菜、花木、水果、食用菌等高效農業。
五、工業及其它項目:具有交通、通訊、能源、勞動力、稅收優惠政策、社會治安、自然環境、良好服務、民眾幹部基礎等優勢。
三岔鎮-招商引資
三岔鎮招商引資獎勵
一、引進工業性稅源項目在三岔鎮落戶,按征地面積獎1000元/畝;特殊項目,區別不同情況特殊獎勵。
二、引進農業種養殖項目的,按實際到位資金的千分之五獎勵。
三、引進無償資金的,按實際到位資金的20%獎勵。
四、資金到位即獎。
投資承諾
一、完全執行國家、省、市、縣所得稅“免二減三”等稅收優惠政策。
二、投資額200萬以上的企業,實行“一企一策”,重點保護。
三、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的各項規費實行特殊優惠,特殊價格。
四、自行決定投資領域、投資形式、投資地點(縣內)、企業用工、施工單位。
五、電力線、電話線排至廠區。
六、實行“一站式”服務,交清土地費用後15日內辦好土地使用證,30日內幫助辦好工商、稅務、財政登記手續、辦證費不超過5000元。
七、行政執法部門的檢查,未經批准,企業可以拒絕。
八、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本人和家屬戶口可以遷入縣城,子女入學不額外收費。
九、政府負責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解決好所有與農民、村社的問題。
十、為投資者提供全天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