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農家
冉長春
一隻雛鵝一樹柳,半畝方塘半掩舟。
誰說清風不識字?翠竹吟詩自點頭。
字詞釋義
雛鵝:小鵝。
方塘:水面較寬的小河灣。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舊體詩,初次讀來,似覺平淡無奇,反覆吟誦,便覺詩中別有天地。
在詩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次去農村感受到的鄉村美景:一彎清流,一座瓦房,河中小鵝游弋,河畔柳枝低垂。清風徐來,農家小兒隨著綠竹唱和,讀誦自樂,點頭吟喔。這是一幅典型的川東幸福農居圖,有著江南水鄉的韻味,詩人被這美好和諧的新農村景象深深打動。
“一隻雛鵝一樹柳,半畝方塘半掩舟”。作者看似簡單地羅列了4個景物:雛鵝、垂柳、河灣、小舟,卻使讀者不由自主地去想像,使之構成了清新絕美的畫面。習慣了都市喧囂生活的人們,怎不為之傾倒,為之神往?詩人巧妙運用兩個“一”字和“半”字,使兩句詩對仗工整,音調和諧。兩個數字看似太小,微不足道,實則最見作者匠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為什麼是“一枝”而不是“數枝”?二者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誰說清風不識字?翠竹吟詩自點頭” 。“清風不識字”引自典故。清朝一文人因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兩句詩而陷入文字獄,招來殺頭滅族之禍。而就在詩人眼前,一個農家小孩坐在竹叢之下,自由自在、搖頭晃腦地大聲誦讀,這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在作者眼裡,那風中輕擺的翠竹,也在點頭吟詩,它就是小孩的化身,它就是百萬勤勞上進的竹鄉人的化身。
統觀全詩,作者用雛鵝、垂柳、河灣、小舟、清風、翠竹等意象,展現給讀者牧歌式的川東農家風光,表現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竹鄉大地發生的巨大變化和竹鄉兒女嶄新的精神風貌,抒發了對大竹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整個畫面清新秀麗,雅致脫俗。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毫無人工雕琢的痕跡,然又詞淡意遠,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冉長春,四川省平昌縣人,為文學叢書《百家竹》作序《心潤竹升》,在《詩詞世界》、《四川文藝報》、《達州日報》、《達州晚報》、《大巴山詩刊》、《川東竹海》等報紙及刊物上發表《井岡翠竹》、《送竹君之廣元》、《中國夢》等舊體詩數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