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堂[漢語詞語]

農家,指從事農業的人家,即農戶;也指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語出五代顏仁郁《農家》詩:“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基本解釋

四岳堂[漢語詞語] 四岳堂[漢語詞語]

(1) [peasant family]∶農戶

(2) [Agriculturist]∶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又稱“農家流”。

引證解釋

1. 從事農業的人家,即農戶。

五代顏仁郁《農家》詩:“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宋陸游《岳池農家》詩:“春深農家耕未足,原頭叱叱兩黃犢。”

朱德《南昌過春節》詩:“晚看採茶戲,夫妻同《秧麥》,農家遺古調,姊妹《雙拜月》。”

2.戰國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派別,又稱農家流。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其它相關

后稷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官。據說,后稷的母親名叫姜嫄,屬於有邰氏部落。一天,她到郊外去求神,在路上看到一對很大的腳印,便好奇地用自己的腳去比試這雙腳印,她的腳剛踏上腳印里拇趾的地方,便感到全身一震,回到家就發現自己懷孕了。不久,姜嫄生下了一名男嬰。她的家人認為這樣奇異的事情是個不祥之兆,便將這個沒有父親的孩子拋棄在田野里,讓他自生自滅。沒想到,許多動物紛紛來保護這個小男孩,一些雌性的動物還給他餵奶吃。人們見了,又準備把他扔到森林裡去,恰巧這時候有人來砍樹。最後,人們索性把他放在寒冰上,可是人還沒走遠,天上的鳥都飛下來,用翅膀給男孩擋風寒。

人們終於察覺到,這個小男孩不是普通人,於是把他抱回來,還讓他的母親撫育他,並給他取名叫“棄”。棄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常向大人學著採集植物的種子,學種麻和大豆。長大後,他更喜愛種植各種莊稼,他懂得選擇不同的土地種植不同的作物,還懂得選擇良種、拔草等田間管理的技術,而且能從作物的成熟早晚以及外觀性狀去區分作物類型。棄在長期的耕種勞動中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他種的莊稼橫豎成行、整齊劃一,大豆茂盛、穀粒飽滿。四方遠近的人聽說棄很會種莊稼,便都跑來向他請教,他就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農耕知識和經驗都傳授給大家。在棄的影響和帶動下,人們種的糧食連年豐收,逐步擺脫了僅靠打獵、捕魚和採食野果為生的生活。

堯帝聽說了棄的事跡後,立即推舉他擔任部落聯盟的“農師”,指導部落民眾進行農業生產。到了舜帝時,棄又被請來擔任“后稷”,主管部落聯盟中的農事。因此,後人又將他稱為“后稷”。后稷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勞,把他葬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都廣之野”。

神農

神農創耒 神農創耒

神農是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傳說神農的父親是少典部落的首領,而他的母親名叫安登,有一天在華陽遊玩時,感應神龍之氣而受孕,在姜水河畔生下了神農。所以神農生下來就是人面龍額,下地三個時辰便能說話,五天便能行走,七天便長全了牙齒,三歲就開始做稼穡的遊戲了。當時的人們還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采不到野果野菜或者捕不到動物的時候,就只能挨餓受凍。神農不忍人們受苦,便用木頭製成耒耜等農具,教人們在土地上播種耕作。他根據土地的乾濕、肥瘠等自然狀況,教人們因地制宜種植不同的作物。於是,人們便開始了農業生產,他本人也獲得了“神農氏”的稱號。

另外,為了解決人們的飲水問題,他遍嘗水泉甘苦。為了解決人們的疾病之苦,他還親自嘗遍了百草的滋味,曾一天中毒七十次,於是才有了醫藥。

這個神話反映了原始時代從採集、漁獵進步到農業生產階段的情況。

在故事裡,神農同情百姓的疾苦,以解決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問題作為關注的中心,這就孕育著後來的民本主義思想,而且,神農神話中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探討了農業技術的起源,包括製作農業工具、考察土地狀況等等,包含著技術層面思想的發展。所以,人們將後世的農家又稱為“神農學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