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Dharmagupta-vinaya)】Sifenlu
《四分律》全書之內容分為四部分:
(一)初分,包括比丘二百五十條戒律條目,共二十卷。
(二)二分,包括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律條目及受戒、說戒、安居、自恣(上)等四犍度,共十五卷。
(三)三分,包括自恣(下)、皮革、衣、藥、迦絺那衣、拘睒彌、瞻波、呵責、人、覆藏、遮、破僧、滅諍、比丘尼、法等十五犍度,共十四卷。
(四)四分,包括房舍犍度、雜犍度及五百集法、七百集法、調部毗尼、毗尼增一,共十一卷。
佛教戒律書。亦稱《曇無德律》。原為印度上座部系統曇無德部(法藏部)所傳戒律。後秦佛陀耶舍與竺佛念共譯。60卷。
內容
![四分律](/img/7/544/nBnauM3X0gjM4QjNwMTOygjN4QTM5ITO0IDNzQTNwAzMxAzLzk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此律譯出60餘年後,北魏法聰開始弘揚。道覆、慧光等各作註疏,並判為大乘律。至唐代,道宣以《四分律》為宗旨,開創律宗,更認為此律從內容上看屬於大乘。唐中宗時又明令禁用《十誦律》,故此律在南北各地盛行,成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佛教戒律。直至現代,漢地佛教僧尼受戒持戒一直奉行此律。
現存重要註疏有唐法礪《四分律疏》10卷(一作20卷),道宣《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12卷(或3卷、6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4卷,懷素《四分律開宗記》10卷(一作20卷),定賓《四分律戒本疏》2卷、《四分律疏飾宗義記》10卷(一作20卷)等。宋明時亦有諸家註疏多種。另有敦煌本《四分戒本疏》(卷一至卷三)和《律戒本疏》(一卷、又一卷)等。(隆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