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魚胚胎髮育中的變化
胚胎期是指受精卵發育到仔魚前期的整個過程,即在卵膜內進行發育的時期,生產上的孵化階段則包括魚苗下塘前的整個過程。
魚類的胚胎發育分為下列幾個時期。現以草魚為例簡述如下。
受精卵(fertilizedegg)
草魚卵受精後,卵膜遇水迅速膨脹,卵膜直徑約5mm~6mm,卵膜透明,厚約2μm,卵質逐漸向動物極集中形成胚盤。在解剖鏡下可以看到卵質流動的情況。
胚盤期(germinaldisc)
水溫20~24℃時,卵受精後30min左右,外周原生質向動物極移動、集中,形成胚盤。
卵裂期(cleavage)
盤狀卵裂。受精後35~60min,胚盤沿動物極向植物極的軸向分割成左右兩個大小相等的分裂球,稱經裂,第二次分裂面與第一次的相垂直,4個分裂球大小仍相等。第三次分裂有兩個分裂面通過第二次分裂溝,而與第一次分裂面平行,將四個分裂球分裂成8個,中間4個較大,兩側4個較小。第四次分裂也有兩個分裂面,並與第二次分裂面平行,分裂為16個細胞。它們排列成4行,中央4個較大,外圍12個較小。第五次分裂共有四個分裂面與第一、第三次平行,32個細胞排列成4排,大小相近。第六次分裂也有四個分裂面,64個細胞大小不甚一致,排成一層。此後,細胞分裂速度很不一致,卵裂球越分越小,堆積在卵黃上端,呈桑椹狀,又稱桑椹胚(圖14-1中1~8)。
囊胚期(blastula)
卵受精後2h(28℃~29℃)到3h(20℃~24℃),當卵裂進行一定時間後,胚胎表面由於分裂球很小而顯得平滑,細胞界限不夠清楚,分裂球成層排列,共同組成囊胚層,這便是囊胚。依形態特徵,可將囊胚期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早期囊胚的胚層舉得很高,尚可看見模糊的細胞界限,未形成囊胚腔。中期囊胚的囊胚層較前者低,看不出細胞界限,固定後解剖可以看到囊胚腔。晚期囊胚由於囊壁的細胞向下生長,逐漸將卵黃部分包圍起來。這一過程稱為“下包”,因而,囊胚腔被壓縮到極小的程度。這時囊胚層“下包”約達整個胚胎的1/3。它的外形也變扁(圖14-1中9~11)。
原腸期(gastrula)
卵受精後4~6h,囊胚層不斷發育,下包到卵黃的1/2處,便有一部分囊胚層細胞向胚胎內部捲入,這就是原腸形成的開始。由於內卷(involution),在胚盤的邊緣形成肥厚的一環,即胚環(germring)。這時胚胎已進入原腸早期。再經50min左右,在胚環的一定地點,細胞集中增厚,形成胚盾(embryonicshield)(未來胚體的背面),此時為原腸晚期。胚胎繼續發育,卵黃被包圍的越來越大,最後卵黃被包圍3/4左右時,胚胎的位置亦有改變,由原來的卵黃向下、胚盤向上的頭尾站立轉為側臥水底(圖14-1中12~13)。下包4/5時,背唇(dorsallip)兩側的側唇(1aterallip)和其對面的腹唇(ventrallip)相繼形成,共同組成一圓形孔,叫胚孔或原口(blastopore),未包被而裸露在外的卵黃,稱為卵黃栓(yolkplug)。
神經胚期(neurula)
卵受精10h左右,囊胚層從包圍卵黃的4/5到逐漸完全包圍卵黃,在胚胎背面出現增厚的神經板,胚胎轉入神經胚。之後,在神經板中線出現柱狀的脊索,神經板的前端也較隆起,顯出頭部的位置,胚孔已閉合,在胚體中部出現兩對肌節。這時胚體已具有3個胚層和原腸腔,並從這些胚層分化出各種器管原基。最初的體節(somite)出現後1h,前腦兩側向外突出一對腎形的團塊,這便是眼的原基,之後變為橢圓形,更加突出。此時腦分化為3個略膨大的前腦、中腦和後腦。本階段末已有9對體節。臭板出現在眼囊前下方,但不明顯(圖14-1中14~17)。
畸形多產生在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