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嚴關鎮自古為湘桂走廊的交通要塞,為兵家必爭之地,湘桂鐵路、國道322線南北縱貫,鎮北有“東方迪斯尼”之稱的桂林樂滿地休閒世界,交通十分便利。 嚴關鎮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氣勢雄偉的古嚴關城牆,有宋窯窯址,有風光旖旎的太平寨水庫,有洞奇石美的梳妝岩。將其開發得用,是興安旅遊景點的重要補充,是興安秦文化旅遊區的完善和延伸。
嚴關鎮總面積124.7平方公里,在耕地面積21961畝,有林面積10.1萬畝,水田19382畝,旱地2579畝;居住著漢、瑤、壯三個民族,人口20196人;轄6個村委會,74個自然村(屯),95個村民小組。水陸交通便利,古靈渠湘桂鐵路和國道322線橫穿境內,境內有兩個火車站,五個站台。有一所中學和六所國小,每年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一大批合格人才。境內下轄6個村公所,都已實現公路、電話、電視村村通。境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優質水稻和美國布郎李、甜橙、葡萄、草莓等優質水果以及杉木、毛竹等林產品。特別是豐富的礦產資源,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方解石和白色大理石,貯量上億噸,白度在900——980之間。
全鎮工業已形成水泥製造,雙灰粉,灰鈣粉生產,汽車配件,橡膠製品,包裝材料等多方位發展格局。工業生產實現的稅收占全鎮財政收入的80%以上。
工業發展
嚴關鎮地處湘桂走廊,在都龐嶺和越城嶺兩水系之間。交通運輸十分便捷,距桂林市47公里,距興安縣城9公里。湘桂鐵路和國道322線貫穿全境,境內有5個貨運站台。
礦產、水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方解石、大理石、石灰石儲量上億噸。“雙飛粉”質量享譽全國。 清水江水位落差5——100米,徑流量大,梯級開發電站,裝機容量達2萬千瓦。
仙人洞、太平寨水庫、古嚴關、“世紀冰川”大溶洞等作為大桂林旅遊圈的新亮點,極具開發潛力。
近年來,嚴關把企業工作作為全鎮經濟工作重點。以“農業固本、工業強鎮”為發展思路,為發展全鎮企業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投入以上項目,制定了優惠政策,全方位為外來投資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變資源優勢為品牌效應,變區位優勢為市場效益,全面推行“工業興鎮”發展戰略。
2003年,全境新上項目15個,固定投入1.1個億。全年企業總產值4.05億元,提供稅收占財政收入80%以上。
主導工業
嚴關鎮工業以水泥製造,雙灰粉,灰鈣粉為主。目前已達到年產普通矽酸鹽水泥18.8萬噸和雙飛粉60萬噸的生產能力。雙飛粉在全國占有1/3的市場份額。工業園區已形成一定的規模,現有3個工業小區,園區內設施齊全,環境優越。有來自廣東、浙江、湖北及香港等地工業企業已達60多家投資十多個行業。
工商貿易
本地盛產巨峰葡萄、大棚草莓、布郎李、柑桔等水果及竹筍、香菇、竹木、銀杏等林、副產品大量上市,在本地形成反季節型集散市場。
由水南田向永興街兩側延伸的商品集貿市場,在企業產品和水果,林、副產品等商品的流通下,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市場擁有固定門面200家,臨時攤位150點,流動人口達4000人。
資源開發
礦產資源豐富,磷、銅、鐵、錳等貯量很大。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儲量上億噸,可供開採上百年。純度達900——980之間,含鈣量高達98.5%以上。在本地利用資源優勢興辦了近50家礦粉廠,組建興安縣礦粉企業協會,為地方資源開發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礎。清水江地理海拔600——700米,雨量充沛,徑流量大,水位落差5——100米,可供15萬千瓦裝機梯級開發。目前在該流域正在興建的有四座水電站,皆處於征地修路架橋階段,竭誠歡迎廣大投資商來合作經營。
配合大桂林旅遊圈的宏偉藍圖,本著興安縣靈渠水街、五里峽水庫、白石湘江源開發、樂滿地休閒界、華南第一峰貓兒山等景點,嚴關做大做強古靈渠的疏通修復、古嚴關城牆修復和世紀冰川大融洞的建設,將是桂北區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基礎設施
古靈渠貫穿全境,距桂林市47公里,離縣城9公里。嚴關鎮現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60家,涉及有建材、塑膠、冶煉、機械、民爆用品、竹木、礦山、化工、油漆、電池日用、粘膠等十多個行業。全鎮有30%勞動力在企業服務,企業用機動車500台,企業為地方提供稅收占80%以上。國道322線和湘桂鐵路縱穿全鎮,沿線設有5個鐵路站台、公路道班一座,為工、農、商物流提供了方便。全鎮6個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公路、水、電、電話等。
主要產品
水泥:18.8萬噸
大理石、方解石、
鋼化瓷粉、活性碳:50000噸
人力車胎:70000條
汽車配件:10000件
特種鑄鋼:300萬噸、
編織袋:300萬條
竹涼蓆:20000床
錳錠:600萬噸
雙飛粉:42萬
科教文衛
科技工作
嚴關鎮的科技在農業方面的套用較為突出。本著以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為原則的農業經濟:突出發展特色農業。
全鎮建立了以糧食、葡萄、柑桔、白果、春冬草莓,南方優質早熟梨,花卉等具有一定規範的優勢產業。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已建立超藤無核葡萄、南方早熟梨、“金地球”示範場等高科技農業示範基地。不斷引進優質品種,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並且改良畜牧生產、水產品品質。最佳化養殖業結構,大力發展三元雜交豬、牛、羊等特色養殖,都已形成規模化。嚴關鎮已建成高品質肉牛基地。 2003年,鎮舉辦農業科技講座2期,給農民發放葡萄遮雨栽培技術資料和超藤無核葡萄種植技等資料。
教育工作
位於嚴關鎮的學校有嚴關中心校和嚴關中學。嚴關中心校下轄六所國小、一所幼稚園和文化技術學校。現有教師140人,全部屬國家正式公辦教師,教師中具有本科文化2人,大專文化46人,其餘為中專文化學歷。在校學生為1275人。嚴關鎮中心國小座落在古靈渠與322國道之間,與嚴關中學毗鄰,占地13320平方米。校園內開設有幼兒班、學前班和1—6年級。有教師30人,全體教師都具有合格學歷,其中85%具有大專學歷。以中青年為主體的教師隊伍富有勃勃生機。兩個標準化藍球場和一個羽毛球場、一個排球場被一彎環形跑道所圍繞是該校的一大亮點,綠樹成蔭,花朵點點為師生的學習,生活增添了高雅的情趣。嶄新的“逸夫綜合樓”和粉紅色的學生宿舍樓為學生提供了求知與休息的合理環境。電腦室、音樂室、圖書室又為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加強創設了物的因素該校教師注重繼續教育和創新意識,僅2003年該校的教師撰寫的論文在國家、自治區、市有22人次獲獎。唐冰潔同學、紅美玲同學的美術和硬書法獲國家級一等獎。
嚴關鎮中心國小似一艘航母,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
教育體制改革後全鎮國小已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地方黨委、政府為嚴關的教育提供了較好的環境,各校都有教學樓,較完整的教育設施。嚴關中心校配置了電腦室、圖書室、閱覽室、活動室、儀器室、體育室等配套設施。嚴關的教育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首。在鎮黨委、政府和縣教育局的正確指導下,各校都紮實勤奮工作,為嚴關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古文化
古嚴關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戌五嶺時,宋人周去非的《嶺外代答》及乾隆版在嚴關鎮仙橋村的獅子山與鳳凰山之間,群山錯落,氣勢連綿,巍峨峭壁,險不可攀,中間僅一線可通,為興安縣城西南咽喉要地。築有以大理石砌成的城垣1道,長43.2米,厚8.23米。關門居中,西南向,寬2.9米,高3.79米,分前後兩重發券,中間露頂。關上有關樓,解放前已輝。關內外有石刻橫額“古嚴關”3個大字,字徑42厘米,上款為“署興安縣事商昌重建”9字,下款為“鹹豐辛亥孟冬穀旦立”9字。嚴關建自何時,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建於《興安縣誌》都採用這種說法;另一種說法是建於漢代,是漢歸義侯越嚴出零陵,下灕水,定越建功,《方輿紀要》採用這種說法。
嚴關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將阿里海牙密謀奪取廣西,馬暨率兵3000把守嚴關。元軍久久不能攻下,於是派偏師由龍關入平樂,轉攻桂林。馬暨於是退守桂林城,苦戰了3月,馬暨始終不投降,不久桂林城被攻破。清初,南明大將李定國率兵自衡回師,在嚴關大敗清兵,一鼓攻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
嚴關曾多次維修。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曾修關牆。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關樓。鹹豐元年(1851年)維修關牆和關樓。1965年對牆和券洞進行維修。
關內外有小街道,居民400多人,名嚴關口村。關西1公里外,尚有小嚴關遺址,遺堞尚存。嚴關保存有宋以來的摩崖石刻17方。古嚴關於1963年2月26日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嚴關宋窯址在嚴關鎮水南村北。西北臨靈渠,西南接著公路,東至同志村委,面積約1平方公里。1962年在這裡發現宋代窯群,周圍宋瓷破片滿地皆是,出土了大批珍貴宋代瓷器。1963年2月26日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自治區有關部門與縣文物管理所共同發掘了窯室1座,為斜坡式龍窯,窯室依山坡建築,長48米,寬1.6米,採用支釘疊燒法,出土陶器1000餘件,有盤、碗、碟、壺、罐、瓶、燈等,胎質灰白,釉厚而晶瑩,釉色有青、粉清、薑黃、醬黃、玳瑁和清白等,紋飾有纏花、團花、荷花、牡丹、雙魚、嬰戲等。
民族文化
嚴關鎮民間文化豐富多彩,歷史悠久,除桂劇、彩調外,還有馬仔調、板凳龍、採蓮船、花船、盤王舞、調神、龍舞、舞獅、牌燈、賀郎歌、山歌、孝歌等20多種,還有民諺、民謠、對聯、雕塑。鎮有5支文藝隊:鎮文藝隊(由老師、學生組成)、杉樹山老年協會、水南田老年協會、土寨舞獅隊、樂施堂老年協會。其中杉樹山的舞龍隊別具特色,舞龍的隊員全為女性。平日裡,這些文藝隊在各村進行表演,豐富村民的生活,他們也積極參加縣、市、舉辦的各種演出比賽。
馬仔調是漢族的一種舞蹈,至今有200多年歷史,每逢重大節日或平時劇院均有演出,唱的是彩調唱腔,演的是一男騎白馬、一女坐手推車、車馬都是竹編紙糊,上畫馬眼、馬鼻、車輪、車身等圖形。除男、女主角外,還有一個推車的老漢。在鑼鼓嗩吶聲中,載歌載舞,做上坡、下坡、過橋、陷坑、轉彎等動作表演,有唱詞與之相配,很有生活情趣。
板凳龍、採蓮船均屬漢族舞蹈,流傳已久,表演者板凳龍3人,採蓮船1人,每逢過年過節都與馬仔調、獅子、龍燈同上街頭,以示歡慶。
賀郎歌又稱花燭詩,遍及鄉村,是民眾為祝賀新婚夫婦唱的讚歌,歌調文雅,歌味農醇,由客人輪番領唱,眾人幫腔,內容分賀郎、移花、送郎3部分。
“賀郎”,讓新郎端坐堂前,兩邊由兩個未成年的小孩(夾婿郎)陪伴飲酒,眾人讚頌,祝賀新郎。,勸新郎飲酒唱道“一杯美酒清又清,雙手提來玉郎斟;新郎飲了這杯酒,夫婦齊眉百世春。”
“移花”,在新郎、新娘雙雙抬著油茶敬謝客人後,領唱人手執鮮花,飲著新郎堂前堂下謝客,花到哪裡,唱到哪裡。唱詞“移花來嘛移花來,下堂移到上堂來;左手移花成雙對,右手移花幸福來。”
“送郎”,是最後一個節目,也是賀郎歌的高潮,眾人簇擁新郎走向裝飾一新的洞房,洞房內由幾位歌手故意栓上房門不讓進去。歌手隔門對唱,最後由“隔壁賢大嫂”遞過“鑰匙”(唱詞),才開門讓新郎入洞房。再引來新娘一同謝客。眾人又把新房內的陳設歌贊一番,才告別離去。鬧洞房宣告結束。
山歌遍及所有農村,有情歌、苦歌、歌手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平時各地農民,勞動間隙時,也愛唱山歌,抒發情懷。
孝歌遍及全鎮,在死者停柩鬧喪之夜,主家常聚親友通宵達旦唱孝歌,以陪靈柩。唱腔,每句均從“啊,荷”開頭,拖音長,收音短富有悲傷感情,唱法是一人一句歌詞,另一人打幾響大鼓助音,也有2人輪唱一問一答的,歌詞多為寄託哀思,或唱古代《薛仁貴征東》、《羅通掃北》等書段落。
體育
鎮民間盛行舞獅、舞龍、下棋、武術等體育活動。民國時期球類、田徑傳入嚴關鎮。球類、田徑鎮及每個自然村都組成有自己的籃球隊。民眾在工作之餘,相約進行比賽。各地修建了許多既做曬穀場,又做球場、操場、會場的多用場地。民眾體育項目有田徑、球類、射擊、舉重、游泳等。
舞龍、舞獅是嚴關鎮的傳統文體活動,每年春節,鄉村青年自發組織,籌集資金,成立隊伍,發貼到各單位、戶。然後登門舞拜賀年,主家以炮迎接,紅包送禮,後入街頭、村中空地表演一番。舞龍兼有舞牌燈。龍燈隨珠以空仆地之勢,上下翻騰;牌燈則同字牌交織成符。舞獅兼有舞馬仔燈。舞獅有單人舞、雙人舞,表演節目有騰空懸樑、滾繡球、添毛。馬仔燈是一男騎紙塑馬,一女坐蓬車,推推拉拉,口唱馬仔調,均以鑼鼓伴舞,熱鬧非凡。嚴關鎮有舞獅、舞龍隊2個:杉樹山、土寨舞獅隊。其中杉樹山的舞龍隊別俱特色,隊員全為女性。
棋牌類解放前流行鎮的的民間棋類,有褲襠棋、三三棋、皇帝棋、炮棋,多在業餘時三五人隨地劃一盤棋,以石子樹枝為棋子,隨興下棋。其中褲襠棋、皇帝棋,棋盤簡單,棋子少,容易學會,最為少年兒童喜愛;三三棋、炮棋,棋子多,有一定難度,多為中、老年人喜歡。解放後,盛行撲克、象棋、軍旗、圍棋、跳棋,工會、機關、學校多利用節假日舉行棋賽。鎮成立有象棋協會。
衛生工作
嚴關鎮共有1個衛生院,1個獸醫站,全鎮、村開展經常性的愛國衛生運動和婦幼保健、計畫生育工作以及季節性的防疫注射、復預防藥,控制了麻疹、痢疾、傳染性肝炎、流感、百日咳等傳染病,基本消滅了天花、鼠疫、白喉等病。尤其在今年流行的“非典”防治工作中,衛生院和各衛生所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嚴關人民的身體健康做了巨大的貢獻。
旅遊景點
嚴關鎮位於興安縣西南面,北距縣城9公里,南距桂林市47公里,自古以來為湘桂走廊的交通要塞,為兵家必爭之地,湘桂鐵路和桂黃公路,南北縱貫驅車往北十分鐘可到達縣“東方迪斯尼”之稱的桂林樂滿地休閒世界和與長城南北呼應的古靈渠,往南40分鐘可達名甲天下的桂林市灕江景區。鎮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氣勢雄偉的古嚴關關隘,有宋窯窯址,有風光旖旎的太平寨水庫,更有洞奇石美的“世紀冰川”大溶洞。興安是桂林旅遊次中心,隨著興安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嚴關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將逐漸成為興安旅遊開發的一片熱土。
旅遊業優勢
地理優越,交通發達,猶如是置於桂林與興安之間的一顆明珠。
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多岩洞,洞內溶岩保護完好。洞奇石異,美不勝收,自然風光秀麗,太平寨水庫風景如畫,自然歸真的老虎塘大峽谷盡覽深潭飛瀑,開發潛力和價值巨大。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多名勝古蹟,有修築秦漢時期氣勢如鴻的關隘——古嚴關。有見證滄海桑田的宋窯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