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銘卿 男,1937年12月生,湖南長沙市人。
1955-1960 哈爾濱工業大學 畢業
1960-1963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教師
1963-1969 建設部城市煤氣工程設計院 技術員
1969-1977 天津市建築設計院 技術員
1977-1997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 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1990-1991 美國MIAMI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997.12 退休
1. 對燃氣基礎、前沿課題開展研究。提出燃氣混合安全性定律,閥門配置定理,推導液化氣卸車公式、闡明儲氣分區原理、建立液化氣冷凍儲存最佳化模型等;一系列高水平、自主創新成果極大的豐富了燃氣輸配工程的科技內涵,提供了適用的設計原理、公式以及計算與分析方法。發表論文90餘篇,主編【燃氣工程設計手冊】。
2. 近年主持城市天然氣工程項目評審近70項次。依據工程設計經驗、吸收新型工程科技;以正派作風、科學態度、協作精神為天然氣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3. 構建燃氣輸配現代學科新體系。凝聚國內一流學者、教授,撰寫【天然氣輸配工程】、【燃氣輸配工程分析】、【天然氣輸配技術】、【燃氣輸配工程學】等著作,確立燃氣學科工程技術原理和方法的高級理論層次,實現學科系統整體科學化。
4. 成功合作培養國內首批輸配專業博士學位人才。擔任研究生導師,指導一批博士生、碩士生完成學位論文。
5.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聯合國TIPS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天津市授銜專家。
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赴美留學及由人事部資助赴俄、建設部、外經部指派赴印參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聯合國TIPS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天津市授銜專家。在業界有高知名度。
在近50年的設計、科研、教學實踐中,完成多項城市燃氣工程設計,專業規劃及項目可行性研究。對燃氣輸配工程的基礎和重大課題進行開拓性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發表論文90餘篇,建立多項燃氣輸配工程技術問題數學模型,提出燃氣混合安全性定律,推導一系列工程實用公式,完成《天然氣輸配工程》,《燃氣輸配工程分析》,《天然氣輸配技術》等專著,實現以現代科技全面創新學科內容、構建新體系,確立燃氣學科工程技術原理和方法的高級理論層次。參編國內第一部《城市煤氣設計規範》,主編第一部《輕烴混合燃氣工程技術規範》。主編《燃氣工程設計手冊》。主持鄂、魯、津、贛、豫近70項次天然氣工程項目評審,作出積極貢獻。合作指導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上海海運學院等博士、碩士生。
用現代科技構建新體系,實現燃氣輸配工程學科更新換代
對基礎、前沿和重大課題(燃氣負荷,管網水力分析,非穩態模擬,結構分析,最佳化設計,可靠性分析,系統安全風險評價,管網故障診斷,燃氣混合安全性,天然氣地下儲庫數值模擬,SCADA系統等)進行了富有成效的開拓性研究。
1)1993年為解決峰峰礦務局及焦作煤氣公司提出的問題,研究“燃氣混合安全性”。建立燃氣混合安全性定律。
2)燃氣負荷是基礎數據,關係到項目規劃,設計,運行,調度和運營。全面總結國內外套用,分析了負荷特性,作多角度分類;歸納負荷指標的數理統計方法,以及用於用氣工況描述及預測的擬合、回歸、分段函式、彈性係數、富利葉級數、人工神經網路、灰色理論、時序分析等建模方法和實用研究;提出中長期負荷兩步預測法。從而將傳統的需用工況內容擴充和作質的深化,提升科學性,形成新系統。
3)開發的燃氣管網水力分析軟體已用於國內數百個城市工程項目。是國內套用最廣、具權威性的燃氣管網設計CAD系統。
4)建立管網結構分析學。建立燃氣管網閥門配置定理,提出規則配置方法、故障管段隔離決策算法。
5)套用齊次馬爾科夫過程推導管網供氣可靠性分析模型,提出基於水力分析的計算模式使管網可靠性計算實用化。
6)對國內燃氣系統安全風險研究空白,確定辨識方法,內容和數據,綜合運用可靠性工程,運籌學,模糊數學等原理、方法建立評估體系。主持完成山東省城市燃氣系統風險評估及安全管理課題,2004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7)率先探索管網故障診斷課題,闡明其內涵,提出解題思路。
8)在國內率先指導博士生開展天然氣枯竭油氣田,含水層、鹽穴地下儲氣庫數值模擬研究。
9)系統研究燃氣儲存和儲備問題,提出全國天然氣三級儲存模式,建立基本儲備水平公式。
10)解決壓縮天然氣(CNG)工程難題:提出儲氣分區原理和推導焦湯效應函式進行減壓工藝分析。
11)率先全面論述吸附天然氣(ANG)技術和理論,提出吸附熱力循環概念.
12)完成一系列研究成果(設計原理、公式、模型以及計算與分析方法),奠定了LPG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
13)創立關於燃氣輸配工程的“工程分析”學科內容。
14)配合我國天然氣飛速發展形勢,撰寫關於天然氣輸配工程發展模式,城鎮燃氣規劃,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初步設計,天然氣儲存和儲備等工作指導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