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錢水卿(藝名泉清)號墨樂齋主人,1945年生於河南省新密市(隸屬省會鄭州),大學本科畢業,現為國務院國(賓)禮特供藝術家,著名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一級書法師,文化部特聘書畫家。
現擔任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副主席兼書法家分會主席、中國炎黃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炎黃書畫報總編、北京凌翔閣書院副院長、東方書畫藝術學院教授、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東方欣正書畫院院長、世界文藝雜誌社副總編、中國名家雜誌社副總編、環球華商協會藝委會副主席、環球華商書畫院副院長、國聯股份精品藝術部終身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和世界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國畫協會理事、中國文化城藝委會理事、中國硬筆書法競賽評審委員、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新聞報編委等30多個書畫團體職務。
錢先生修習書法堅持50年臨池不輟。在國內外獲得金銀銅獎50多次,其作品被國內外收藏家收藏。2005年度被《中華新聞報》等媒體評為文藝界十大新聞人物。其作品和書畫藝術小傳入編《中國硬筆書法史》、《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國際硬筆書法家大辭典》、《當代書畫名家精典》、《東方之子》、《世界文藝》、《中國名家》、《世界文學藝術家大辭典·華人卷》第一卷、《世界名人錄》、《中國書畫家博覽》、《國粹獎藝術大典作品集》、《中國書畫藏典》等大量文獻和叢書。
出版有《錢水卿硬筆書法集》和《錢水卿書法集》。
藝術成就
錢水卿(藝名泉清)號墨樂齋主人,中共黨員。國務院國賓禮特供藝術家,著名書法家和著名美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一級書法師,2005年度全國文藝界十大新聞人物,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專訪名人。
出版有《錢水卿硬筆書法集》和《錢水卿書法集》。《錢水卿國畫作品集》也正在籌印之中。
錢先生自幼喜愛書畫,五歲起就堅持寫字畫畫。當時家境貧苦,無錢購買筆墨字張,就以樹枝石槐為筆,大地為紙進行書畫練習。八歲入國小就已能認並能書寫二千多漢字。十一歲時就為鄉親寫春聯。國小到高中十二年中,臨顏、柳楷書字帖。
1965年起就專心用業餘時間練習書法。如《蘭亭序》、《聖教序》、《書譜》、《千字文》,楷書、行書、隸書、草書等。1995年,先後拜田英章、啟功、劉炳森為師,在當代三位大師的指導下,堅持努力,經常從早寫到晚,入迷如痴,書法從理論到技法上有了飛躍的突破,融古今書法大家之精髓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作品雅俗共賞,受到了專家和社會收藏家的好評。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曾評價說:“中國書法有百家,百家書法各不同,水卿書法看到百家之外的東西,同時有百家之內的精華,在字的結構上有新意,不隨波逐流,重功力、重靈性的發揮和自然的表現,是水卿書法的最大特色。望水卿先生不急不躁,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引領書法藝術更好的發展。”
1980年以來,作品在參加國內外大獎中榮獲金、銀、銅獎50多次先後在宜昌、武漢、上海、北京、鄭州、西安、煙臺、香港、澳門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展出,受到廣泛讚賞。1998年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作了專題報導採訪;2005年被中華新聞報等十餘家新聞媒 體共評為“文藝界2005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其書法作品被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領導及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收藏。藝術生涯和書畫作品入編《中國硬筆書法史》、《世界華人書法作品選集》、《國際硬筆書法家大詞典》、《當代書法名家大辭典》、《當代書法名家精典》、《世界名人錄》、《中國書法家博覽》、《國粹獎藝術大典作品集、《2007書畫收藏指南》、《中國書法藏典》等權威書籍。“2007年影響力財富論壇”及“2008年傑出華商財富領袖暨第七界外交官之春”大會組委會特邀是以書法家身份參加大會的唯一代表,其用隸書創作的“和諧盛世,共創輝煌”、“財富天下,寶聚中華”巨幅作品被兩個大會永久收藏。2008年3月,應邀赴日本參加“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大展東京展”,並榮獲國際金獎,被組委會授予“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榮譽稱號。出版有《錢水卿硬筆書法作品集》。2008年7月在台北市圖書館參加“2008中華之光海峽兩岸書畫聯展”並獲得海內外一致好評。2009年8月被聘為國禮特供藝術家。2009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錢水卿書畫集》在全國發行。2010年4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特為上海世搏會出版發行《中國榮譽——向世界推薦國禮藝術家十六人集》,錢水卿為六位入編的國禮書法家之一。為世博會特別創作八幅丈八巨幅作品,2009年10月書法作品入編文化部《中國書法十大名家》。
作品風格
習遍二王、柳、顏、歐、趙諸家精品,研究歷代名家之精髓,先後拜師於北京歐陽中石、田英章、劉炳森、啟功大師。能融各家之長,自幼風格,楷、行、隸、篆、草五體皆能,以行書見長,國畫以書入畫,也有較高水平,功底比較深厚,屬傳統功力型書畫家。
錢水卿作品汲取二王筆意,顏柳風骨,又有歐體俊秀和趙體靈動之氣,楷書疏朗爽健,行書收放有度,隸書古樸大方,小篆俊秀有力,草書妍美多姿,先後在宜昌、武漢、上海、北京、廣州、深圳、西安、煙臺、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地展出,在國內外獲得金銀銅獎50多次,並傳播到日本、美國、加拿大和東南亞地區,被國內外收藏家收藏。2005年度被《中華新聞報》等媒體評為文藝界十大新聞人物,在公眾和社會上享有盛譽。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每個時代都湧現出了諸多知名書法家,不同程度的促進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而在當代知名書法家的群體裡,錢水卿這個名字備受矚目。他的作品不但蘊含著無窮的魅力,而且從深厚筆蘊中顯現俊健的神韻,他的書法藝術不僅為中國書法重新迸發新的活力做出重要貢獻,同時他的藝術成就也為世人所推崇。
自古道書如其人,錢水卿平和、清雅、豁達的人生態度,也在作品中充分流露。其作品處處散發出穩健、靈動、飄逸的氣息,書風渾然拙樸,蔚為大家。其行書追求中宮收緊,左右開張,雄健而靈動,蒼勁而生氣;其隸書筆劃縱橫,簡潔老辣,酣暢淋漓,妙趣橫生。
每一幅作品,都充分展現了筋骨與血肉的相互依存,師古與創新的相映成趣。品讀錢水卿的作品,每一幅都點劃精到,格調高古,清雅秀逸。其個性鮮明,老到大氣,形勢流暢,筆墨老辣,具有強烈傳統民族文化氣節和北方民族剛毅豪放的筆蘊。
他的書法線條有彈性,韌性,靈性,美而俊健,力厚骨勁。又在變幻莫測,空靈飄逸之中轉達出馳色古拙。運筆或正或斜或放或縱,時而奔放,時而凝重,時而舒緩,時而深沉。看似漫不經心,行筆縱橫,時則胸有成竹,於天真浪漫之中顯現其精妙與豁達,呈出現當代書法難得的質樸雄放,雍容厚重的筆墨情趣。
錢水卿用筆極為明練,露鋒落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固線條求勁而圓滑,骨藏肉中,並以今古力行,以深情潤色,顯得古氣沉穩,縱橫不群。
縱觀他的作品,砥柱山銘,沁園春雪,岳陽樓記,百家姓等。雖無如雕如琢的精微,細膩乖巧的艷美,風流倜儻的張揚,卻極力表達了情感與情趣的相依相融。厚重與凝重的相得益彰,古雅與時尚的相映成趣。讓觀者感受到神采飛揚的韻動,婉轉悠揚的節奏,灑脫豪邁的氣魄,流露著錢水卿對於筆墨承載精神力量的自信。
錢水卿的作品書寫率真而筆墨兼到,流露的是一種秀雅溫和的文人氣息。這些作品給人很直觀的印象,就是作者創作心態的平和溫婉,是在一種完全從容且自信的狀態下完成了對其作品的理解,對性情的闡述,洋溢著典雅,平和,靜穆,簡約的文人氣息。筆墨取於物,發之心,為物之象,心之跡,錢水卿的書法即為其心跡,其貴於始終以平和的心態坦然去進行書法藝術的學習和探索,是作品於渾時酣暢中散發出清其深沉的魅力,且洋溢著生命的活力,與內在的氣韻之美。
錢水卿的書法用筆簡約靈空,氣格平和高古,力求原創性,突出字外功,率真自然,這是其人格休養思想內涵的集中體現。其鮮明獨特的個性化書法風格倍受當今書壇矚目。
錢水卿在對傳統古法的各個方面,嫻熟理解,並運用自如的前提下,漸成自己一種點劃流暢,清新雅致的風格。在他的作品裡,絲毫看不到故做驚人的任意發揮,代之的則是一種在繼承古法下的寫意心情,不徐不急向人們展示了其內心的寧靜幽雅,也彰顯了錢水卿五十多年來在書法創作領域的探索耕耘與收穫。
錢水卿認為和諧文化必須充分論證存在本體的本質;和諧文化必須凝聚了整體生命的共同期盼;和諧文化必須能夠刷新多元文化的發展理念以達成人類共識;和諧文化必須能夠規範人類社會的成長機制。
錢水卿舉手投足時時處處彰顯著和諧人生風采。和諧是藝術境界的深遂;生命境界的博愛;精神境界的禪悟。錢水卿和諧的書風來自於高尚的道德操守,靚麗的人格品思。和諧是對精神的回歸,精神自由的渴望,是精神騰飛和精神的升華。和諧是心靈真切感受到的;是從生命底蘊彌散開來的。如朝霞曼妙、如花蕊綻放、如嫦娥飛天。
錢水卿的作品能在日常的不經意間發現與人性相關的心境。他所要求的書法是不受外在的社會現實的制約而獲得某種獨立的想像,質樸,溫寧,久遠,從中能看到時代、現實另一側面的文人操守。他的書法建立在他對書學和美學卓爾不群的清晰判斷上,流露著書家對於筆墨承載精神力量的自信
錢水卿尤善行書和隸書。不論是《道德經》、《達觀》、《魚躍出碧海龍騰上青天》、《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砥柱山銘》,還是《臨江仙》、《送孟浩然之廣陵》、《清平樂·六盤山》、《將進酒》等詩詞摘錄的作品,呈現的多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素樸之韻、雄渾之態、厚重之美。或雄健豪強、渾穆蒼古,或清麗婉和、倜儻俊拔,或放縱奇肆,高逸幽雅,各有風貌,各有情趣,其間又分明存在著一以貫之的東西,這就是對民族傳統藝術精髓的理解。
大書法家首先是一個文人,必須對傳統文化懷有敬仰之心。錢水卿有著很深的國學積累,他堅信開卷有益,讀書明理,這樣才能把握傳統藝術內在的美。他的隸書作品功力,得益於用筆的精妙與嫻熟。多年來,他特別注重於整體線條力度,行筆以中鋒為主,意隨心到,筆隨意發,線條勁健有力,飽含金石之氣,在平靜中透露出飛動之美。賞析他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沁園春·長沙》、《少年中國說》等書作,雄健、俊美、有骨有肉,綿里有針,剛柔相濟,相互輝映,筆韻含蓄,字含心聲。作品具有一種淡雅的文人氣息,讓每一個欣賞它的人不禁放慢腳步,體會其中的清緲意境,率真氣氛。他將隸書特有的莊重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肅穆,靜人心氣,有一種超脫書法藝術的意境之美,書法魅力展露無遺。
品讀錢水卿的行書作品,用筆洗鍊、方勁、爽利。運筆放中有斂,雄中寓秀,巧中藏拙;墨色枯、澀、濃、淡變化適宜;章法錯落有致、揖讓有序、穿插不亂。在《人間詞話》、《雪梅》、《採桑子·重陽》等作品中,追求中宮收緊,左右開張,雄健而靈動,蒼勁而生氣。他以線條自身的渾厚遒勁的用筆,在連貫的動勢中,強調空間結構的疏密、渴與潤、濃與淡、粗與細、收縮與擴張的多重變化,給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感。錢水卿於從容自如、酣暢淋漓、行雲流水之間揮灑情愫,雅逸與恬淡瀰漫;暢達與靈動兼得;豪放與婉約並存;可謂酣暢之中見沉著,從容之中見性情,錯錯落落之中見嫻熟的筆墨技巧。
錢水卿的書法古雅渾厚,充滿剛健之骨、蒼勁之力,卻不蹈險怪,歸於純正朴茂。觀覽其書風,雖遠離所謂的流行書風,但他在古人的藝術資源中尋求與自己心性相默契的結合,澄懷抒性,同樣洋溢著現代氣息,為書法藝術的開拓與傳播奠定了基礎,反映出和諧社會的人文氣息與新時代的精神風貌,並為我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錢水卿在治學態度上博綜古今,對書法藝術思精心會,入境深奧。這一切,皆來自於他思想境界的:明識、開智、悟道、修德、達一、全意識。平日裡錢水卿嚴以律已,鍛其筋骨,修其心性,積學儲寶,心從手妙,獲自超脫。書法藝術對錢水卿來說如閱景攬山眼界之外更開胸界。
書法是建立在綜合修養上的藝術。錢水卿正在以執著的勇氣不斷的修煉這門藝術,相信他能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走的更遠更輝煌,也更令人矚目。
姓氏文化研究學者馮志亮先生曾贈給錢水卿老師七言律詩一首:
臨池不輟五十載,毫錐銜墨似盤星;
靜室雅齋號墨樂,道法無為名泉清。
門下已有三千客,胸中布滿十萬兵;
不問凡間紛擾事,只聽世外雅歌聲。
這首詩客觀的證明了錢水卿老師字如其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格,又體現了錢水卿在書法文藝上的高超技藝和鍥而不捨的堅韌精神,也反映出了錢水清老師桃李滿天下且不為俗世所擾的高貴品質。
錢水卿已被公認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大家之一,被列入我國六位入編國禮書法家名單。其作品極具收藏價值,深得海內外書法家和收藏者的青睞。
活動年表
1998年,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對其作了專題採訪報導。
2005年,被中華新聞報等10餘家新聞媒體評為“文藝界2005年度十大新聞人物”。
2007年,作品《和諧盛世,共創輝煌》被“2007年影響力財富論壇”永久收藏。
2008年,作品《財富天下,寶聚中華》被“2008年傑出華商財富領袖暨第七屆外交官之春”大會永久收藏。
2008年,應邀赴日本參加“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大展東京展”,榮獲國際金獎。
2009年,《錢水卿書畫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9年,入選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書法十大名家》。首次被聘為“國務院國賓禮特供藝術家”。
2010年,入選中國文聯出版社發行的《中國榮譽——向世界推薦的國禮藝術家十六人集》。
2010年,應上海世博會之邀創作8幅作品,作為送給外國元首的國禮。
2010年,與沈鵬、歐陽中石一起入選中國文化傳媒出版社發行的《書法三大家》。
2011年,與歐陽中石一起入選中國文獻出版社發行的《新領軍人物翰墨巨擘兩大家》。
2012年,《中國書畫大家錢水卿水晶琉璃書法專輯》由香港博雅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2年10月,與范曾一起入編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向黨獻禮》。
2012年10月18號,重聘為“國務院國賓禮特供藝術家”。
2012年11月,與沈鵬、張海、劉大為、何家英、韋世堯入選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當代藝壇風雲》。
2012年12月,入編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選集》。
出席會議
左圖為錢水卿先生為中國工農紅軍老戰士、原全國政協常委、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夫人王定國題寫毛澤東主席詩詞《長征》,並於王定國老人合影。
右圖為錢水卿先生(左二)出席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2010年主席團會議。照片左一為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副主席兼民間藝術家分會和香港分會主席、世界文藝雜誌社副社長宋曙光,左三為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副主席兼世界文藝雜誌社常務副總編、高占祥工作室副主席張文麟,左四為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副主席兼收藏家分會秘書長、人民日報新聞戰線副總編黃競儀,左五為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副主席兼美術家分會主席、解放軍老幹部學院副院長、中國名家雜誌社副社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副主任顧正主大校,左六為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常務主席兼收藏家分會主席、現任國務院參事劉堅部長(原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國家農業部副部長),右四為著名作家、評論家、戰略策劃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當代作家協會主席兼理事長、中國國際新聞出版社社長、世界文藝雜誌社社長兼總編、中國文化新聞報社社長、(團中央)中國青年實業發展促進會文化交流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北方書畫院副院長、北京環球聯合國際文化藝術院院長劉雲峰,右三為著名攝影家和社會活動家、首屆中國優秀攝影家十傑、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常務副主席兼攝影家分會主席、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藝術學會常務副會長、世界文藝雜誌社常務副社長、中國文化新聞報社常務副社長、中國攝影藝術家聯誼會常務副主席、安徽省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中國名家雜誌社常務副社長、中國香港新聞出版社常務副社長、中國藝魂雜誌社常務副社長陳雅玲,右二為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總會副主席兼音樂家分會主席、著名詞作家、國家某部委報社主任編輯和記者冰潔,右一為著名詞作家、詩人、美國國際日報社(中國版)主任記者、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北方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當代作家協會副主席、世界文藝雜誌社副總編、世界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執行委員、美國國際日報中國版主任記者馬藝源。
修習歷程
錢水卿號墨樂齋主人,筆名與號皆大有來歷,“泉清”是啟功老師飽含深意之作,一方面泉清與水卿諧音,另一方面有著泉水清澈的含義,宛如浮華社會中的一眼清冽的泉水,堅持著自我,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一心一意堅持著用心來寫字,與啟功老師的“堅淨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墨樂齋主人”,是錢水卿老師的授業恩師田英章為他而起。從錢水卿老師的筆名和號中可以看出,兩位大家對錢水卿抱有的信心與期待。
書法曾是“副業”
錢水卿並不是書法科班出身,最初書法只是他的愛好,一項“副業”而己。如果按照正常的教育程式走下去, 也許他會成為一個愛好寫字,字寫得很漂亮的科學院士。然而人生就是這么出乎意料,在文化大革命中,正在上大學的錢水卿應上級要求完成革命任務——寫大字報、畫毛主席頭像,這期間他漂亮的毛筆字和寫實的畫技獲得了大家的肯定。回想當初,錢老師不禁感嘆,一場文革,可能斷送了很多人的學業,在某種方面來說,卻讓他的“副業”在機緣巧合下得到了更多的鍛鍊。
後來錢水卿在武漢從事教育工作,他為人正直,做事執著認真,連續三屆獲得武漢市“模範教師”、“模範班主任”榮譽稱號。1978年為了回響國家政策,錢水卿作為老大學生,考上了武漢水利電力學院進修,雖然學校領導和學生百般不捨,錢水卿還是來到了三峽水電站工作,還參加了三峽葛州壩水利工程建設,同樣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受到了中央一級領導的接見。
曾國藩曾說過:“習字貴有恆”。在繁忙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之外,錢水卿一直沒有放棄過對書法的熱愛。遍臨名家名帖,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二王等等,細細領悟,堅持不綴,幾十年如一日,為傳統書法打下了極為紮實的基礎。
入進去,走出來
1995年,50歲的錢水卿經朋友指點,決心拜師學習書法,他以一封拜師信得到了田英章老師的青睞,後來田英章老師還介紹了啟功、劉炳森兩位大師給錢水卿指點,從此開啟了通往藝術殿堂的大門,繼而登堂入室,並在藝術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書法藝術境界的造就無非是六個字“入進去,走出來”。通過臨摹先賢法帖,揣摩大家的書法境界,積累沉澱,從前人的經驗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融古今書法大家之精髓為一體,形成自己的風格體系。這六個字說來易,做時難。
錢水卿自幼臨池學書,楷、行、隸、篆、草五體皆能,功底深厚。但田英章老師依然對他嚴格要求,對一幅作品的整體構圖、結構筆法、筆畫運筆,不合理的地方都會提出批評。他建議錢水卿拋開以往的成就,選擇一種筆體重新入進去,然後再走出來,田英章說:“要想在書法上有所成就,要有自己一個體系,有一門精通的,這就是書貴個性。”對於老師的話,錢水卿心悅誠服。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他選擇從歐體開始,從點、橫、撇、捺一筆一畫細心揣摩,認真研習。一年後,錢水卿再次將自己的作品交給老師點評時,終於被認可,評價為“入進去了”。其後,錢水卿同樣再重新對隸書、楷書、行書研究,筆禿千管,墨磨萬錠,終於厚積薄發,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
錢水卿的書法結構似啟功書一般上緊下松,端莊沉穩。正如書法家王羲之指出的“字之形勢不宜上闊下狹,如此則重輕不相稱也。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博採眾家之所長融於一體,得到了廣大讀者和書法界人士的肯定。
2009年,錢水卿與著名書法家沈鵬、歐陽中石共同出版《書法三大家》,肯定了他在書壇的地位。然而他依然每日苦練書法不輟,“70歲的時候,我打算向草書進發。”錢水卿笑著說。
傳承,樂在其中
錢水卿的工作室處於北京的繁華地帶,與北大、清華、人大等著名學府隔街相望,經常有著年輕的學子流連在他的工作室欣賞、觀摩、學習。對於未來的國家棟樑們,他抱有十分的期待。錢水卿說:“書法作為中國的國粹,必定會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書法藝術,也很願意提攜後進子弟,沿續書法藝術的傳承。身處江湖之遠,心如泉水之清,樂在水墨之中,幾十年如一日,這也許是對錢水卿老師書法藝術生涯的最好註解。
藝術見解
書法的靈魂
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其中,唯有中國書法,具有最悠久的歷史,傳播得最為廣泛,同民族文化保持著最 密切的關係。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構成了中國書法美學思想、書法審美意識自古至今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書法風格與審美意識的發展代表著民族文化的表征,是時代審美風尚和審美趣味的體現。一般來說,從史與論的節點上將中國書法美學思想發展分為8個部分,即漢人尚氣、魏晉尚韻、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態、明人尚趣、清人尚朴。這只不過是概括某個時代的書法審美思想的主潮,主要就其最集中、最具體特徵的書法精神而言。任何時代的書法美學思想都是豐富多元的,但是每個時代都有代表這個時代審美特徵的理論思想。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美術之魂。書法美的表現,不外有“實”與“虛”兩個方面。“實”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筆、結構、章法等內容;“虛”的方面是無形的,包括神采、氣韻、意境等內容。兩方面互相依存,相互為用,共同表現出書法作品的審美價值。用筆、結構和章法,都是可見的形體。用筆有遲急、起伏、曲折之分,筆鋒有正側、藏露之別,筆畫形態有方有圓,還要講求筆力與筆勢;結構有奇正、疏密、違和等法理;章法有賓主、虛實、避就、氣脈連貫和行列形式等表現方法。三者之間既區別又相輔相成。神采、氣韻、意境,都是無形之物,他須要通過有形的用筆,結構與章法加以表現。
神采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古人評論書法,早有“神採為上,形質次之”的說法,但同時又指出“規矩既失,神則無存”。神采美只有通過形質美才能表現出來。氣韻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是形與神之間的橋樑,是表達情性的介質。書法家掌握了熟練技巧,運氣達於毫端,以氣行筆,點畫之間氣脈相通,氣韻和神采才表現出來。意境也是書法藝術的內在美,包含意境、情調、風度、品格等內涵。他與神采、氣韻相比,更偏重於作者主觀精神的表現,是更高層次的書法審美內容。
書法的精神
看中國的書法,奇峻峭拔,蒼潤清勁,一件好的書法作品,但覺氣勢豪邁,給人一種清勁灑脫、蒼潤奇偉的藝術感受。“中國書法”,這一概念首先是指用墨題寫在紙上的字,儘管中國書法史上的古典時期刻在石上的書作並不少於寫在紙上或絹上的書作。由於這個原因,有些人很難把甲骨和青銅器看成是書法作品。中國書法,它指的是手工創作的一切象形文字元號。也就是說,不管書寫的具體材料和工具如何,也沒有任何時代的限制。因此,中國藝術學家實際上將一切碑刻文物都納入這一概念,比如從殷代(公元前二〇〇〇年中葉)的甲骨到周代的銅器。從歐洲美學的觀點來看,書法首先與紙上的題寫有關,而與其它材料上的題寫關係不大。
書法,看似十分簡易,仿佛凡會書寫漢字的人都可以參與,能使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漢字, 似乎就成了書法家。其實不然。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是玄妙而艱深的。寫漢字容易,真的走進書法藝術境界的書法家並不是很多的。書法,是在潔白的紙上,靠了毛筆運動的靈活多變和水墨的豐富性,留下斑斑跡相,在紙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構成,所以,書法是構成藝術;書家的筆是他手指的延伸,筆的疾厲、徐緩、飛動、頓挫,都受主觀的驅使,成為他情感、情緒的發泄,那便是神采飛揚,飛龍走鳳的要旨。所以,書法也是一種表現性的藝術;書法能夠通過作品把書家個人的生活感受、學識、修養、個性等悄悄地折射出來,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書為心畫”的說法;書法還可以用於題辭、書寫牌匾,因此,也是一種實用性的藝術。總之,書法,是具有更強的綜合性藝術,是更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的藝術。
中國美術之首
書法和繪畫則統領著中國美術的其他門類,而列為中國美術之首。當把書法與繪畫並提時,又將書法擺在繪畫前面,稱之為“書畫”,如“書畫同源”、“琴棋書畫”、“書畫緣”、“能書會畫”等等。書法與傳統中國畫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特別是在宋元文人畫出現以後,繪畫用筆講究從書法中來,水墨寫意與書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國古代雕塑中也蘊含著書法的特徵。中國古代雕塑的紋理即是線的組合,造型的裝飾性與書法中的篆隸保持著內在聯繫。中國古代建築從布局到主體的樑柱結構,都遵循對稱、均衡、主從關係等法則,園林建築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樓、榭追求的空靈、飛動等都與書法的結體、章法和節奏、氣韻密切相關。至於工藝美術和民間美術,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書法的影響。書法可以視為中國美術之魂。
造型藝術,都以可視的形象因素所構成,形象因素的最小單元是“點”,“點”移動的軌跡為“線”,點與線的有機組合,構成書法,“線”移動的軌跡又形成“面”,點、線、面的有機組合,構成繪畫,“面”移動的軌跡,形成體積,於是又構成雕塑、工藝美術品以及建築等。
書法教育
選帖方法
有許多初學書法的朋友都談過一個共同的問題,這就是初學書法如何選帖?
碑帖是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結晶,是古代書法家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一筆一划都蘊藏著書理。我們今天學習書法,就要從眾多的碑帖中選擇適合自己性情愛好的一種碑帖入手,而不能憑自己想當然去寫。選帖不當,自然地會多走彎路,也就是說選好帖,才能為你學習書法去打下紮實的基礎。
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這就告訴你,選帖應選上乘之作。選帖如擇師,誰不願意自己選擇的老師是最高明的呢?如何選?我通過數十年學習書法經歷回頭想一想,我認為:學習書法,應當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書體,要多找幾種碑帖進行比較,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與自己性情相接近的書體,這樣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鳴,也容易激發自己學習書法的熱情和興趣。周興蓮《臨池管見》提出“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高的境界,人人要到,卻非人人都能到。”他還指出學書須“循序漸進,如登樓梯,得一步進一步。”今天熱心學書法的人,應該深入地思考這其中的道理。
對於不同的人,選帖應有所不同。比如安靜型(性格比較內向的)一般比較沉著、穩重,就不宜選擇大氣磅礴的書體,反之興奮性(性格比較外向的)一般熱情、活潑,必然喜歡氣勢雄健、靈活變幻的碑帖。因此選帖要根據個人的性格和愛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學書是否必先學楷書
不少朋友談到學書法時都會問我這個問題,對這個問題古今都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就書法而言,總體就書體來說,都知道有五體,即楷隸篆行草,細分那就更多了。
初學書法的人,面對這五彩繽紛的中國書法藝術的殿堂,往往不知如何選擇。我是屬傳統功力型的書法愛好者,我的主張自然是先學楷書。有不少朋友說,唐楷是我國書法楷書的高峰,再寫也超越不了,為什麼還要先學楷書呢?這種想法有較大的局限性,我認為楷書乃有提高的空間,唐楷是楷書的高峰,但並不是不可超越的高峰,更不是頂峰,萬物總在不斷發展變化,楷書也一樣在發展變化。我常對這些朋友多次講過我的老師田英章,田氏兄弟在歐體楷書上比唐楷歐體更活一些、更生動也更有感染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主張先學楷書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一個基礎牢不牢的問題。我認為今人學書法,不論以後在哪種書體上有所成就,初始階段必須在楷書基礎上紮實地下一番功夫。通過學楷書,把基本筆法、基本結構這個基礎打牢固,逐漸做到筆法——比比精到,結構——字字精到,合手法度,精準到位。
筆法精到:就是基本筆畫從形象到尺度(長短、粗細),輕重和運筆中的準確性,絕不能隨意塗擠。
結構精到:就是由基本筆畫組成的每一個字,在點劃位里搭配的準確度上。
合手法度:求其重心穩定、平正合理、配置勻稱、呼應到位、參差向背得當。
王羲之曾說:“尚一點失所,如美人之病一目”,“一划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不可不慎。”這就充分說明了點劃及位置的準確性,再學書中是何等重要。
之所以我主張楷書是其它書體的基礎,不論你今後是寫什麼書體,楷書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我每次拜訪田英章老師、劉炳森老師,他們都說過類似的話,你的行書見長,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寫寫楷書,你的行書會越寫越好,其它書體也是這個道理。
我學書的實踐證實了這其中的道理。
樹立精品意識
我曾多次拜讀汪曾祺先生“論精品意識”和林岫同志“書法精品之論”,也很有啟發。什麼是書法精品意識?搞書法創作,一個書家一生會寫下大量的作品,但談到精品一般都為數不多。什麼原因?分析起來精品意識將起很大作用。換句話,一個書家精品意識強,他就有可能寫下較多的精品,必須有精品意識,才能出現精品。
什麼樣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書法精品?林岫先生提出“起碼應該是技巧和內涵都達到某種完美又兼具神采的藝術作品”。但細談具體標準也很難有一個公認的尺度。
有人說,一個書家的精品就是他的代表作品,其實代表作品並不一定等於精品。一般地說,一個書家的創作歷程都由初期、中期、晚期;也有以年齡段劃分的:有青年時期、中年時期、晚年時期。某一個時期都會有他的代表作品,但就一生而言,代表作品並不完全等於精品。就書法家而言,精品一般都在50~70歲之間產生,就基礎和精力而言,這20年是創作的高峰期,也是精品可能出現的時期。
對於我們今天的書法界來說,樹立起精品意識,我認為是必須的、刻不容緩的事,我參加過很多次筆會、展覽,筆會上拿筆胡寫亂塗的“書法家”大有人在。簡直是在浪費筆墨紙張;展覽會上也有許多作品錯字、漏字,張冠李戴,甚至是根本掛不起來的字每次都屢屢出現,這哪裡還談得起精品意識。
我從小就養成做事認真、細緻、負責的習慣,在書法創作上我堅持自己不滿意的作品絕不外流一張的習慣。筆會現場創作,不滿意的絕不蓋章並立即銷毀,展覽中不讓一幅“應酬”作品展出。這也許就是精品意識對我書畫製作中所起到的影響。
書法中的美與醜
書法創作中關於“美”與“醜”的討論一直都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有一流派就叫“醜書”。書法作為國粹,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無論如何也不能離開美而去談書法。作為書法家要在前人創造的堅實的基礎上去不斷地創造個更美的書法藝術,去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民,奉獻給歷史,使書法藝術不斷地創新發展。
然而,在當前五彩繽紛的書法界,甚至繪畫界,我們時常都會見到一些作品,畫的是窮山惡水、傻樹醜人,寫的是完全破壞了中國漢字的結構,更談不上筆法、墨法、章法,這能稱上中國書法嗎?也可能是另一類的藝術作品,是書法範圍以外的藝術。它既然不是寫出來的文字,也就不能叫書法藝術。
因為書法藝術必須是以文字作為載體,要有完美的文字結構,巧妙地運筆方法,連貫地行間氣勢,妥善地整體章法,書法藝術是為了創造“美”的作品,絕不能把書法引向創造“醜”的邪路。時代在發展,我們的經濟在不斷向前發展,我們文化藝術也要跟緊時代的步伐。
就書法藝術來講,總體上說分為兩大素,一種是實用藝術型,另一種是純藝術型。二者都在為了不同的目的,朝著不同的方向,追求著更高的藝術境界。劉炳森老師多次講過這個問題,也有不少同志持有不同看法。
我個人則認為書法既然是為了創造“美”,就要尊重民族欣賞的習慣,在傳承傳統書法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有所發展,探求新的時代風貌,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以文字結構和運筆規律上的美感,不斷滿足廣大人民民眾對書法藝術欣賞上的需求,同時,提高廣大欣賞者的審美能力。
如何使作品感人
在參觀書法展覽中,有時會見到某一幅作品很感人。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產生情緒上的震動,使人久久不願意離開。後來我就分析這樣的作品為什麼能感人、吸引人。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使人百看不厭,這就是作品的生動性在起作用。
那么,書法作品的生動性如何體現呢?其一點劃結構形象的生動性,其二作品通篇章法氣韻的生動性,其三點劃力感的生動性,其四通篇用墨氣韻的生動性。
我在書法創作中就開始在表現作品生動性上下功夫,以不斷提高作品生動性為目標,來衡量一下自己的每一幅作品,不斷提高創作水平,為發揚和繼承中華傳統文化進一份力,發一份光。
關於書法創作
關於創作問題。多年來直到如今,在學習求教思考這個問題。古今大書家都強調要“師古不泥古”,要“推陳出新”這是科學的說法。有的大家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是有道理的。因為自然規律是運動的發展的變化的。書法藝術的演變也如此。我們探討的是書法其內在的自有規律。創新必須先熟知古法的演變過程及其時代特徵,再就是其創作的理念及其表現手法。這個過程要博學深究,來豐富個人對書法的理解和表現技巧,厚積薄發。如顏體的端正大方頂天立地,王羲之的清秀慧妙,趙孟頫的圓融,王鐸的搖曳多姿,于右任的中鋒活筆,及其結體的妙道。
把這些特點視為“元素”放在心中,牢牢記住,而不斷演練。作為日後創作的理念和表現手法靈巧運用,使其有機的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傳承創新
中國書法藝術多元化發展的現狀
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是一個很古老的話題。幾千年的中國書法史本來就是中國書法藝術繼承和創新的歷史。當今中國書法藝術園中,由於藝術觀念的不同,正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格局。這是好事,無可厚非。有的說,現 在中國書壇真正到了“自由揮灑”的時代,而著名的書法家田英章先生卻說:“在書法領域裡,就目前來說,根本沒有可以拋棄前賢而自由發揮的餘地。所以在書法上,古人沒有給我們留下空間,也因此我告訴各位,不要學我,要學古人。”
當今書壇如果按大類發展劃分可以劃分為:一曰貼系書法、二曰碑系書法、三曰現代書法。
貼系書法,是個大系統,有清晰的脈絡可尋。他是中國書法的主流系統,影響著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大家熟悉的“書聖”王羲之、王獻之及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蘇東坡、黃自元等都屬於貼系書法的大家,他們學書法走過的道路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高雅之經典作品,給無數後來學書者以無限啟迪,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源泉,尤其是“二王”書法,乃是學書者需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
碑系書法,是從清代中期開始的碑學潮流,試圖打破“二王”為代表的貼系偶像,上取三代古文和不為人尊敬的碑學,尊碑抑貼為潮流在近百年的書法歷史中不絕於耳,客觀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對書法貼學經典的質疑。另一方面在中國書法向多元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
現代書法,起源於改革開放以後的1985年《現代書法首展》,現代書法者認為,當代書法創變,應當突破保守、沿襲、封閉、漸變的古典模式,創造出能體現時代特點的、新穎的藝術書法形式,以“順應”和“推動”現代書法的發展,實現傳統書法的轉型。
現代書法按創變模式可分為:一、以賦予獨創性的書體而求新,叫“新貼”派。如隸等;二曰字形的醜化處理,對傳統和諧美的反叛而求新;三曰以圖解字義創新,日本現代書法默象形勢、現代抽象藝術形式而求新;四曰消解漢字的構成要素以營造新書體軌跡藝術形式。
中國書法在當今書壇存在的問題
1981年在改革春風開始三年後,中國書法家協會正式成立,是中國書法
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對推動中國書法藝術的普及和提高也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全國性的書法活動走向了組織化、規模化、程式化的道路。把書法當作一件事業來做,這在中國書法歷史上還屬首次。從此,中國書壇開始有了一個新名詞——職業書法家。書協成立27年來,書法從組織形式上不斷改進,逐漸完善了從全國大基層的網路相繼組建了個省、市、縣級書協。從活動方式,規模上不斷改進有了比較規模的“全國展”、“中青年展”、“新人展”及各書體或省、市展等。二十多年來,在中國書協的領導下,也確實造就了一批書法界的“精英”人物,也創造出一批質量比較高的代表作品,全國上下的書法熱的確為發揚中國書法這塊傳統文化瑰寶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回顧二十多年來我們走過的路,比較系統、比較深入地分析一下,我們也不難發現書法熱的表象下卻存在一些我們必須重視、必須深入思考、必須下決心去解決的焦點問題。最重要的問題即是過分強調創新、張揚個性而造成繼承傳統的殘缺與謬誤。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書協成立27年,中國書壇一直在強調創新,要在書法上張揚個性,在這個指導思想下,繼承傳統只留在報告會上、文字上、口頭上,而在進行書法教育、創作、培訓、展覽、評比、發展會員等重要環節上,繼承傳統早已被丟進歷史垃圾箱。
求變,是包括書法在內一切藝術的生命。求變自然是書法向前發展提高的生命所在。丟掉了傳統就叫創新嗎?真正的創新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什麼?就是繼承後的創新。“繼承”現 在書壇有個新說法叫“入古”,只有下大力氣,先老老實實地“入古”,田英章先生所說的:“不要學我,要學古人”就是這個意義的體現,站在前賢(古人)的盾牌上去開闢新天地,才叫創新。舍此,在書法藝術這塊土地上決無其他捷徑可循。“創新”決非“臆想”就能成功。
而當今書壇,有許多年輕人學書還未入門,未上路,就要超越“古人”。2007年的“國展”,作品來稿總計55319件,創歷史之最。作者數量至少40000人以上,可謂空前繁榮,空前興旺,然而楷書的來稿7322件,只占13.6%,而40000多作者,5000多份來稿具有一定創作水平的只占來稿人數的20%;水平一般的占大多數,而相當數量的作者還處在臨貼階段,和根本還不懂書法創作的人同類。這組數據說明什麼?說明時下社會商機涌動,鬧的許多人求名心切,成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像丟了魂似的,這種情況很自然地已經波及到書 法界,許多人學書心態浮躁,急功近利,急著創一條新路,張揚自己的個性,哪裡還有心去靜坐如神,一筆一划去研究筆法、一個字一個字去研究結構去繼承傳統呢?學寫楷書、會寫楷書的人越來越少,近30年來,靠楷書在全國展上提名,入展的極少,獲獎的可以說幾乎為零。而不懂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家隊伍卻越來越大。
中國書法的四要素:筆法,結構,墨法,章法卻很少有人去認真研究的。而要真正成為書法家四要素是要通過長期領悟和實踐才能在書壇站住腳的。因為要掌握古人的筆法,結構,墨法,章法確實不易。10年、20年、30年?有的人也許練習寫字一輩子也未必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
創新決不是自己吹出來的,小圈子吹也不行,我建議全國各級書協領導們、書法家們、書法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們還是需要靜下心來,沉住氣去下決心大力學習傳統,研究傳統書法經典,平心靜氣在傳統基礎上去創新。創新需要理論上的支持,技法的傳承提高,書法上的創新是急不出來的,決不會像高科技,電腦那樣,幾年來一個更新換代,有許多人成天煞費苦心地在書法上搞一些離奇古怪的玩意兒,就以為是創新啦,沒有經過歷史考驗在書法史上是站不住腳的,那決不叫創新。再說書法藝術上的創新大家,並不一定每個時代都能出現的,書法史上大家公認的創新大家為數極少,幾千年來恐怕只有“二王”,歐、顏、柳、趙等人吧!所以成就真正意義上書法個體的創新極為可貴,是對書法歷史的貢獻,但不只是難,而是難乎其難也。
當前中國書法藝術的出路何在
最 近我細細地閱讀、研究了我的老師田英章先生於2007年九月出版的《田英章書法作品集》,在中國美術館認真仔細地參觀了張榮慶先生“入古之旅”書法展,這兩件事都使我反覆地考慮一個問題,這就是中國書法藝術當前的出路何在?
田英章先生是1995年初我通過寫“拜師信”認識並交往十三年的第一位書法大師。他的年齡比我小,但他竟然接受我為其弟子,我萬分高興。十幾年的書法交流和指導,使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中國傳統的“仁之至愛”的好老師;好在哪裡?
其一:1981年後,他出版過大量的硬筆、毛筆書法字帖,為中國書法的後來者提供了學習的榜樣,在字帖中他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對傳統書法中筆法、結構、章法、墨法四要素的體會和要點告訴我們這些書法愛好者,具體到每個字都有他的分析和講解。出這種字帖的老師,在當今中國書壇是及其難尋的。
其二,是一位嚴師。對其弟子的要求極為嚴格,他教書法認真負責,對學生的作品每筆每劃從不放鬆要求,他常說,創作作品必須字字有根據,筆筆有來源,我每次帶習作求教於他,他都會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某一點的位置某一划的長短他都不會放過。回想起我從五歲開始學書法,已有58年時光,但使我真正入門、成長、並逐漸趨於成熟的是我拜師後的13年時間。
其三,關心中國書壇,對時下書法界存在的問題他敢於直言,本文開始我引用的一段話,他說過多次。“要學古人,不要學我,可以學我練字的精神和方法”。對當前書法界存在的歪風邪氣,特別是違背傳統,鼓動“狂”、“怪”、“肆意創新”、“自由揮灑”的醜陋現象,他總是嬉笑之,怒罵之,深惡痛絕之,有時批評的詞語還相當激烈,他還不止一次地在新聞媒體上大聲疾呼:“中國書法已處在中國歷史上最低谷時期。”說話時他全然不顧場合,毫無顧忌。他的這種為中國書法而忘我的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我和他教過的上萬名學生。他為了書法的純真和高古,為了書法的振興和輝煌堅如磐石地苦苦地堅守在傳統書法這塊土地上。對於時下眼花繚亂的書法“炒作”,他都避之如虎,潔身而自好,甘守寂寞,遠離世俗。他堅信著中國書法的春天一定回到來。
再說張榮慶先生,我儘管沒有拜他為師,但他那種“入古”的精神也一而再,再而三的鼓舞著我。他比我大七歲,大學他是學建築的,建築學使他有一種一絲不苟的精神,我是學水工建築的,況且我從五歲學書法開始,就養成了認真細緻的精神,但家境貧困,無錢買筆、買紙,我五歲到八歲上學的三年間,以石塊為筆,以大地為紙,能寫能認兩千多個漢字,我從國小到大學期間學習“只爭第一,不當第二。”一直都鼓舞我“學什麼,就學好什麼。”“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和他學書也有許多相同之處。84年他到中國書協以後,成為職業書法家,有了更多時間在理論和技法上去研究。儘管是自稱“半路出家”,但他那種愛書如命,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此次細觀他的大展,也確實使我震撼,也使我感到高興。
參觀他的書法展,之所以使我入迷,就是他的“入古”精神,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傳統書法家,他崇尚“二王”,他從“二王”走來,他曾說:“貼系大家所走過的路子,以及他們傳世的豐厚高雅經典性作品,給無數後來學者以無限啟迪,成為人們取法精進的淵源。尤其是“二王”書風,乃是學書者需要反覆琢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藏。”他的書法講究用筆,從中國書法史看,東晉“二王”時代,書法五體具備,篆、隸、揩、行、草之形制趨於穩定,以後再沒有新的書體出現,古法用筆,經“二王”熔鑄,遂亦空前完善。從此以後,後來書法家的有識之士,仍千方百計追尋古法和保存古法,如此代代相傳,相承保證了中國書法藝術這門古老民族瑰寶的健康延續,這是很值得慶幸的。
本文開始我就強調性的提出,有人說中國書壇真的到了“自由揮灑”的時代,自由揮灑並非壞事,但如果拿今天許許多多自稱書法名家,大家的自由揮灑的“大作”與古人傳世之作比一比,我總認為缺少什麼,並且缺少許多東西,古人的自由揮灑特別注重書法法度的精確完備,那是率意和精創極為完美的結合,故經得起細看、耐看、越看越想看,過一段時間回頭還想再看,越看越讓人著迷,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就是這樣的作品嗎?儘管50多年以來,我讀、臨此貼不下千次,但至今每拿起來仍是愛不釋手。而時下許多人的“自由揮灑”,很大程度上卻丟掉了書法法度的嚴謹,缺乏深厚學養和書法技藝的支持,經不起細看,越看越使人感到乏味,看上一次也就再不想去看第二次。因為細看就會發現他的書法技法的稚嫩,法度掌握修煉上的缺失,文化底蘊學養上的薄弱。這種現象如不引起書壇領導的重視,危害會越來越大,新入會的“書法家”會越來越多的只能是書法學習上的中學生、小學生啦!
我們今天的高等教育中了書法專業,這本來是件特大的好事,應該說這也是史無前例的創舉。但本人縱觀這些專業學習書法後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還有為數不多的博士後們,其作品名不符實,有的人也不過是書法學習上的中學生和小學生。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我們為什麼不很好地思考一下呢?原因在什麼地方?由學生我們自然會想到老師, 在這些大學書法專業里擔任教授的碩士生、博士生的導師們,如果能選擇田英章、張榮慶這樣的一批書法家做老師,情況就會絕然不同。因為學書法除學生本身的素質天分之外,決定因素在老師的引導,“打鐵還須自身硬”,自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好的老師會讓學生比較好地進入書法藝術的修煉,逐漸成長為中國書壇的中間力量。
我有一位大學校友,現 在某高校是書法研究生導師,他連真正意義上的楷書都寫不出來,能教好書法專業的學生嗎?那不是天方夜譚嗎?因此,書法專業設定是件大好事,但要真正辦好書法專業,並非易事。這些院校的領導們為什麼不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一批有真才實學的書法家去大學任教呢?不合格的老師,不可能培養出合格的學生。這話自然是有道理的。我多么希望我們的書法專業越辦越好,為中國書法事業春天的到來多培養一批具有真才實學的傳承民族文化瑰寶的書法家。
書法事業的春天即將到來
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瑰寶中,中國書法占什麼位置?書法又是什麼?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很難,但又不難。
曾經有兩位藝人說過,一位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宗白華先生說:“中國書法是一種藝術,能表現人格,創
中國書法是舉世矚目的、獨特的藝術。也叫國寶、國粹。
書法家們要每時每刻建立並牢記一種意識,這就是精品意識,決不能不顧傳統法則的“自由揮灑”啦,要沉住氣,耐得寂寞,老老實實在傳承中去發展,提高,為中國書法的春天早日到來添一塊磚,加一塊瓦。
我堅信,已經在中國歷史中延續了幾千年的中國書法藝術是具有巨大生命力的。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在這條路上去攀登,路儘管很長,也許要幾代人幾十代人去努力,但畢竟是一條寬闊的路,藝術的路。
中國書法一定回走出“最低谷時期”書法事業的春天必定回到來。
——中國炎黃書法藝術研究會
錢水卿
作品潤格
書法作品潤格: 50000元/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