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嚴務水庫又名“慶雲水庫”,因其位於慶雲縣北部嚴務鄉境內,現多稱“嚴務水庫”。嚴務水庫為解決慶雲縣苦水區十八苦村飲水困難而建,1993年10月開工,1995年底竣工,總投資4800萬元。庫區東西長2.56公里,南北寬1.2公里,壩頂高13.5米,設計蓄水位11.5米,庫容1525萬立方米,年調蓄水量3000萬立方米,修壩7520米,動土168萬方,整個工程歷時千日,投資4800萬元,屬全國中型平原水庫。
嚴務水庫主要為慶雲縣北部嚴務鄉境內苦水區農村生活供水,其次為農業灌溉。水庫由圍壩、入庫泵站、泄水洞、引水渠、截滲溝、管理房、入庫公路和輸變電工程及通訊線路組成。 再者,嚴務水庫還成為了慶雲縣一道亮麗的旅遊風景區,在向遊客展示著其非凡的一面。
建設經過
古時,慶雲縣有“苦海沿邊”之稱,因其地處黃河流域下游,近鄰渤海,長期受海水浸染和複雜的水文地質條件影響,使得全縣有80%以上的地區淺層地下水苦鹹,礦化度高出正常飲用水的10倍以上;深層地下水氟高碘重,碘、氟含量高出正常飲用水的2-3倍,地下水水質普查,結果顯示:該縣境內的深、淺層地下水均不符合安全飲水標準,不能飲用,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的問題非常突出。尤其是以嚴務鄉為中心的“北十八苦村”和以尚堂鎮為中心的“南十八苦村”更為嚴重。
“冬天吃雪水,夏天吃雨水,春秋喝坑水”,這成為苦水區百姓吃水的真實寫照。又苦又鹹的地下水,使得外來走親串友的客人喝了就拉肚子。遇到大旱之年,苦水區的民眾就要到10多里以外的村莊去拉水,飽受了缺水之苦。能喝到放心、甘甜的水,成為苦水區百姓多少輩子的希冀。
1992年10月22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雲到慶雲視察農村工作,在聽取慶雲縣委、縣政府匯報時了解到,慶雲縣還有近70%的人吃不上合格的飲用水,對此他深感憂慮,當場決定要幫助慶雲人民解決吃水難題。
慶雲縣在有關專家和人員的幫助下,經過反覆科學論證,決定在“北十八苦村”中心地帶,建設一平原水庫——嚴務水庫,並於1993年2月拿出了《苦水區人畜吃水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逐級上報獲批覆。嚴務水庫於當年10月批覆立項,上級以“以工代賑”的形式補助給慶雲縣500萬元的資金。
1993年10月26日,嚴務水庫在慶雲縣北部嚴務鄉境內破土動工。為支持嚴務水庫建設,德州市也免除了慶雲一季出河義務工的任務,相當於支援慶雲200萬元。
好事多磨,也許老天故意要磨礪慶雲堅強不屈的意志,嚴務水庫開工建設沒多久,竟遭遇了多年不見的連綿雨雪天氣,到處泥濘不堪,民工無法展開作業,工程進度非常慢,直到年底,籌建工程的前期工作才完成。為加緊工程進度,第二年春天,慶雲縣開始採用機械作業,並對外招標,先後由中國水電十三局、山東省第二水利工程局、天津市水利工程公司等單位參與施工。1994年10月完成嚴務水庫的圍壩填築及附屬建築物工程;1995年年底完成庫底垂直鋪塑防滲、壩坡防滲襯砌,輸水渠工程開挖,於12月30日11時,嚴務水庫5台電機同時啟動向庫內傾注試充庫。
嚴務水庫兩岸設有入庫泵房,五台機組,提水能力10立方米/秒,水庫北岸設有供水洞,東岸設有泄水洞,經省市專家驗收評定為優良工程。由於水庫大壩需要經一個階段的沉積,1996年6月工程正式調水充庫。
雖然嚴務水庫的建設完成,使得吃水水源問題解決了,但要徹底解決飲水問題,需要大量後期的配套工程,資金缺口非常大,全面解決全縣人畜吃水問題只能分步實施。15年來,慶雲縣以嚴務水庫為水源,先後投資1億多元,修建多處水廠,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使慶雲30萬人民徹底告別了吃苦鹹水的歷史。其中2005年,該縣投資1045萬元,從濱州簸箕李引黃入慶,實現了雙線引黃。目前慶雲縣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