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龍化石

嘉陵龍化石

嘉陵龍的化石是於1957年由地質學家關氏在衢縣所採集發現,雖然發現的化石只是非常不完整的頭顱骨,楊鍾健在兩年後仍將之命名。

簡介

嘉陵龍復原圖嘉陵龍復原圖
嘉陵龍的化石是於1957年由地質學家關氏在衢縣所採集發現,雖然發現的化石只是非常不完整的頭顱骨,楊鍾健在兩年後仍將之命名。1969年,RodneySteel指嘉陵龍可能是其他劍龍科的早期祖先,但這卻很難證實。模式種是關氏嘉陵龍(Chialingosauruskuani),都只是從一個部份骨骼而命名。於1978年,重慶市博物館的趙喜進補充了原有的遺骸。

嘉陵龍

嘉陵龍是一屬像肯氏龍(Kentrosaurus)的劍龍科恐龍,從中國四川省晚侏羅紀的上沙溪廟組(生活於約1億6千萬年前)中被發現。草食性的,科學家認為嘉陵龍可能以當時最豐富的蕨類及蘇鐵科為食物。名字是取自中國南部的嘉陵江。嘉陵龍可以長成達4米長體重可能只有150公斤重,較其他劍龍科為小。

世界著名化石盤點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