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鎮

嘉定鎮

嘉定鎮位於長江三角洲前沿,是上海市的西北門戶,位於嘉定區中心地區。街道東與新城路街道毗鄰,南與嘉定工業區交界,西、北與菊園新區接壤。街道距上海市中心33公里,距虹橋國際機場12公里。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以及沿江高速,204國道(滬宜公路)、建設中的軌道交通11號線等均可到達本鎮。

基本信息

歷史變遷

嘉定鎮嘉定孔廟
嘉定鎮古稱練祁市,因練祁河得名。置縣時屬春申鄉。明正德年間易名州橋市。明萬曆至清康熙年間復稱練祁市,屬守信鄉。清嘉慶以後,本縣以廠設治,練祁市別為一廠,時稱城區或縣城。宣統元年(1909)舉辦地方自治,稱城區,以外城河為界,領圖9個,面積1.79平方公里,計1783戶,9220人。民國3年(1914)改稱城市。民國17年改稱嘉定市。縣城冠以嘉定為名,乃由此始。民國17年,設市鄉行政局,嘉定市設局於城市。民國35年,稱城鎮,翌年改稱疁城鎮。解放後設城廂鎮,西境由外城河延伸至高僧橋,域境3.48平方公里,計2500餘戶,1.2萬餘人。1949年改稱城廂區。1951年有3445戶,1.45萬人。1956年改為城廂鎮。1958年,被列為上海衛星城,1960年後形成科學衛星城。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相繼遷入境內。1960年,境內居民5362戶,常住人口3.72萬人。1980年改稱嘉定鎮,西至高僧橋,東至嘉羅公路,南至環城路,北至北城河,面積4.74平方公里。1987年,嘉定鎮居民1.97萬戶,常住人口7.02萬人,流動人口1.6萬人。有27個居民委員會,583個居民小組。

基本簡介

嘉定鎮嘉定鎮文娛活動
春秋戰國之前,長江口形成古海岸,練祁河畔(現西門老街一帶)已有人類活動,至梁天監(502—519)形成聚落。唐代嘉定古鎮因練祁河得名,稱練祁市。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設縣治,依年號命名嘉定,延垂至今。2000年9月,嘉定鎮撤鎮建街道。嘉定鎮於1991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上海市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素以人文薈萃聞名,向有“教化嘉定”美譽。境內歷史名勝和人文景觀眾多,其中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的嘉定孔廟保存完好,素有“吳中第一”之稱。南北向的橫瀝河與東西向的練祁河交叉於鎮中心,與“環”形的護城河,形成江南古鎮中獨有的“十字加環”水系,是典型江南水鄉

古鎮概況

嘉定鎮嘉定鎮現貌
嘉定鎮,嘉定區的城區中心,西至高僧橋,東至嘉羅公路,南至環城路,北至北城河。古稱“練祁市”,因練祁河得名,明正德年間易名州橋市,明萬曆至清康熙年間復稱練祁市,清嘉慶以後,縣以廠設治,練祁市別為一廠,時稱城區或縣城。

嘉定素有江南名城之美譽,景色秀麗,名聞遐邇,令人流連忘返。城中的法華塔創建於宋代,拾級而上可眺望全城景色;南城的孔廟,殿堂門廡,高壯華麗;與孔廟一水之隔的匯龍潭公園為城內又一觀光的好去處,潭畔有重樓飛檐魁星閣,山巔樹木蔥鬱之間,四宜亭同孔廟牌坊遙相呼應;東城的秋霞圃,以清水池塘為中心,石山環繞,古木參天,造園藝術獨特。嘉定城區水秀地靈,人文薈萃,民風淳樸,其周圍的小橋流水、居民街巷亦不失古鎮風韻。

州橋老街,在千步之內匯集了宋、元、明、清歷代古塔、舊廟、名園,可謂“嘉定之根”,這裡也是人氣最旺盛的老街區。老街除了一些一直都住在這裡的老人外,大多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因為這裡是連線各大景區的要道,人群絡繹不絕,他們瞅準的也就是這裡的商機,主要就是以各種小吃店為主。除了街區中心的各色小吃,最吸引人的就是老街旁邊的休閒廣場,有個巨大的噴水池,老人閒來在廣場上曬太陽,打工仔們則在自家店門口吆喝著生意。嘉定政府一直以來秉持保持老街風格,規劃新城的原則,老街周邊的生活設施也已比較齊全,離老街不遠就有大賣場和生活購物廣場,離清河路商業中心也只有十來分鐘的路程,老街上的居民既能感受到明清建築帶來的質樸,又能享受到現代生活方式所帶來的便捷。

新城概況

嘉定鎮嘉定鎮現貌
嘉定鎮離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30公里,交通便捷,位於鎮中心的嘉定客運中心,為本區13條通往鄉鎮公共運輸線路的起點。環城公路連線滬嘉高速公路、滬宜公路、嘉羅公路、嘉唐公路等。公共運輸環城線溝通城內外各主要工廠、住宅、商業區。水路運輸碼頭,以西門為主,由外城河及練祁河通往各地。

城內分成城中路、清河路、塔城路、梅園路等4個商業區,作為嘉定區的城中心,其周邊生活配套設施相當齊全,樂購生活中心、博樂購物廣場、永樂電器、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紛紛進駐;華聯超市、新嘉商場、各大銀行、郵局、學校遍布在城區內;各種餐飲娛樂場所也是星羅棋布,如KFC、骨頭王火鍋、小肥羊、上島咖啡等等,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生活居住區。

與松江新城、海港新城並稱為上海的“三大新城”的嘉定新城。根據規劃,嘉定新城位於嘉定“四大板塊”的中心區域,規劃面積16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0萬人,包括繞城森林、中央商務走廊、老城區以及現代居住和高科技產業新城區等板塊。建設中的11號軌道交通線將穿城而過,該區域也將建成集運動休閒、旅遊度假、商業服務、商務辦公、會議展覽、文化娛樂和中高檔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中心。

基礎設施

嘉定鎮師生情
位於嘉定鎮中心的嘉定汽車站,為本縣13條通往鄉鎮公共運輸線路的起點。環城公路聯結滬嘉高速公路、滬宜公路、嘉羅公路、嘉唐公路等。公共運輸環城線溝通城內外各主要工廠、住宅、商業區。水路運輸碼頭,以西門為主,由外城河及練祁河通往各地。

梁天監年間,西門外護國寺一帶已為集市。清末,西門吊橋東堍沿護城河南北有木行兩家。吊橋以西沿練祁河北岸至高義橋,街長1.5公里,其中至虬橋,街長0.5公里,共有大小行莊250餘家,以經營棉花、米麥、蠶豆、黃豆、土布、蠶繭、豆餅、雜糧、竹木、皮張為大宗。至今北岸仍為嘉定鎮重要商業區之一。南岸有嘉定麵粉廠,縣中心醫院。

清末城內州橋一帶是以買賣日用品為主的商業區,刻竹店大多亦開設於此。民國時期有幾家兼營印刷的書局。現此處為老街保留區。州橋南堍有中西藥店,五金店,北堍有百貨店。在東浦橋堍有食品店及飲食店。

清代中葉南門外有經營土布的行莊十幾家,自早到晚,買賣不絕,紗場巷由此得名。清末土布業衰落,則有花米行、豬行等四五十家。現為鎮工業、商業區。北門外街道自吊橋直抵皇慶寺,長約1.5公里,後漸衰落。至解放時僅在吊橋北堍有幾家小煙紙店和地貨行,現為工廠、居民區。東門內有城隍廟,舊時為城內文化娛樂活動中心。清代,東門外沿練祁河北岸為土布市場,至清末有花行、木行以及商店二三十家,尤以孵坊為最著名。

發展

嘉定鎮嘉定鎮美景
1956年後逐步形成城中路、清河路、塔城路、梅園路等4個新的商業區。1987年嘉定鎮有商業區12個、商業網點1181個,從業人員7433名,其中鎮辦商業116個。1987年清河路東端建造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的嘉定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大樓,為全縣最大的集市貿易場所。1987年嘉定鎮社會商品零售額4.24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589萬元。

民國7年嘉定鎮始建發電廠,民國18年嘉羅公路通車,民國23年,西門外由顧維鈞、顧吉生等創辦嘉豐紗廠,嘉定鎮始有現代工業。至解放初有嘉新、永嘉紗廠,恆泰、合成毛巾廠等,1959年後一批市屬工廠相繼遷入境內。1987年嘉定鎮工業總產值4.2億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以下同)。其中市屬嘉豐棉紡織廠(原嘉豐紗廠)、上棉三十四廠(原永嘉紗廠)、上海毛巾十六廠(原恆泰毛巾廠)年產值共1億餘元;上海合金廠、上海磁鋼廠、新滬玻璃廠年產值共8000餘萬元。縣屬工業有包裝紙箱、塑膠編織、機械製造和電子元件等行業。1985年在域境北部開闢占地53畝的工業開發區,興辦企業3家。1987年有鎮辦工廠13家,職工1455名,年產值2454萬元。

境內有上海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專科學校、上海科技幹部管理學院,以及中等專業學校1所、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6所、聾啞學校1所。嘉定影劇院,嘉定體育場,嘉定縣工人俱樂部,嘉定縣圖書館、嘉定縣博物館、嘉定縣文化館,嘉定兒童公園,以及匯龍潭公園、秋霞圃,嘉定縣中心醫院,嘉定縣中醫院等均在境內。

1987年,嘉定鎮社會總產值5.03億元(現行價,下同),其中工業產值占83.3%,商業產值占10.1%,建築運輸業占6.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