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黛玉之死

嘆黛玉之死

《嘆黛玉之死》是高鶚的文學作品,該作品創作於清代。

作品概況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高鶚
文學形式:對句
作品出處:《紅樓夢》第九十八回

作品原文

林黛玉畫像林黛玉畫像
香魂一縷隨風散,
愁緒三更入夢遙!

作品賞析

《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為續補文字,非曹雪芹所作。這兩句詩是續作者寫到林黛玉斷氣時的話。
對句是舊小說中的俗套,它與尤三姐自刎時曹雪芹以“揉碎桃花”兩句嘆詞為比喻代替對尤三姐死亡形象的具體描寫是完全不同的。續書者寫林黛玉的死,有點像老太婆說見聞——不嫌其瑣碎。諸如“迴光返照”,“攥著不肯鬆手”,“出氣大,入氣小”,“手已經涼了,連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來給黛玉擦洗”,“渾身冷汗”,“身子便漸漸的冷了”,“叫人亂著攏頭穿衣”,“兩眼一翻”……也不怕損害人物形象的藝術美感。如果曹雪芹寫尤三姐之死,也寫她如何躺在血泊中掙扎、痙攣、喘氣、咽氣,這是不能收到什麼藝術效果的。秦可卿金釧兒晴雯之死,作者都不從正面落筆,“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為寫死而寫死,曹雪芹是不屑於這樣做的。至於續作者最後讓林黛玉直叫“寶玉!寶玉!你好……”而懷恨死去,這不但不符合她生前向警幻仙姑說過的要償還“甘露之惠”的諾言(這裡的結局,竟成了“以怨報德”),而且也最終否定了林黛玉是賈寶玉的真正的知己。

小說作者簡介

高鶚(約1738~約1815),清代文學家。字蘭墅,一字雲士。因酷愛小說《紅樓夢》,別號“紅樓外史”。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祖籍鐵嶺(今屬遼寧),先世在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時喜好冶遊,中年一度在外課館。他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對詩詞、小說、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十分通曉。詩宗盛唐,詞風近於花間派,寫文章“辭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誠”,強調以意為主。他熱衷仕進,累試不第,1795年(乾隆六十年)始中進士。歷任內閣中書、內閣侍讀等職,在任時以“操守謹、政事勤、才具長”見稱。晚年家貧官冷,兩袖清風,雖然著作很多,卻多未及問世就去世了。一般認為,長篇小說《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高鶚所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