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家塔

喻家塔村農產品經紀人賀剛,在工商部門的指導下,牽頭成立了香米農民專業合作社,2010年香米種植面積達到800畝。 在該村經紀人組織的帶領下,香米、龍蝦、茶葉已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戶平增收5000元以上。 2009年9月,寶豐鎮利用連片開發契機,修建集鎮北大街至喻家塔村鳳凰大道,解決困擾黃栗、桂花片區的14個村民眾多年的出行難題。

喻家塔 玉架

基本介紹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寶豐鎮喻架塔村,也稱玉架塔村,是寶豐鎮重要的新農村示範村之一。位於竹山縣西部,距縣城42公里,距寶豐集鎮4公里,全村8個村民小組,768戶,2788人。黨員69人,現有村幹部6人。
全村面積14424畝,其中,耕地2823畝(水田1154畝)、林地7317畝、水面10畝,2008年糧食總產1400萬噸,人均純收入2616元,是典型的以種養為主的農業大村。
近年來,在國家三農扶持政策支持下,在以馮顯亮、賀剛為主要領導的村委會帶領下,喻家塔村,進行了新農村建設,使得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建設內容包括:以道路交通、生活飲水工程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和加強,以個體養殖、種植、特色產業為代表的村民增收渠道得到重視、支持和穩定,以支持住宅新房合法建設、維修改造為代表的居住環境建設得以順暢進行,以“十星農戶”評建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穩步實施,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村委會好班子建設、致富帶頭人為內容的基層組織建設得以加強和實施。喻家塔村正朝著“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標準穩妥邁進。 該村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積極開展和進行了以“和諧文明新村創建”、“綠色小康村創建”、“十星級文明農戶”評建、“十星級文明農戶示範戶”評建、“農家文化書屋”建設等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
在村書記馮顯亮、村主任賀剛的領導下,該村獲得的榮譽包括:2008年度,“湖北省衛生村”;2008年度的“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該村稱為湖北省15個上榜村之一,也是十堰市唯一的上榜村……

村書記馮顯亮

現今寶豐鎮聖母山下的喻家塔村,環繞全村的水泥路如同一條銀帶,把一座座掩映在紅花綠樹中的農家小院緊密地聯結起來,翠綠的茶園如一塊塊綠綢披戴在山間……這一切都要源於該村好“村官”馮顯亮。

主動請纓

1997年以前,馮顯亮是村裡的致富能人,辦商店,搞養殖加工、跑運輸,年收入幾萬元,他家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1997年,作為一名黨員的馮顯亮看到村里幹部鬧不團結,村里扯皮上訪不斷,老百姓年年貧窮依舊,心痛、內疚,“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抱著這一樸素的信念,他主動請纓,向鎮黨委要求到村任職,後再經過村民民主選舉,被任命為喻家塔村黨支部書記。從當上書記開始,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任務上。

修“致富路”

“作為一名村書記,要想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就要解決好民眾最急最盼的事兒。”喻家塔村與寶豐集鎮雖然只有4公里,但路面狹窄、崎嶇不平,搭車出行還要經過鄰村曹家灣多繞好幾公里,民眾出行十分不便,馮顯亮下定決心徹底改變這一面貌。2002年,在馮顯亮的帶領下,村上啟動修路項目,哪裡有重活,他就出現在哪裡,並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始終堅持在一線,直到工程完工。2003年春,村里再次擴路如今的喻家塔已修通了30多公里的環村水泥路,架設便民橋3座,徹底解決了民眾行路難、過河難的問題。
喻家塔的致富路從基本上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建“幸福渠”

“要讓民眾真正富起來,必須要有能讓民眾增收的產業。"1999年,馮顯亮率先貸款在村里種植菸葉和黃姜,引導全村發展菸葉和黃姜2000多畝,僅此全村人平增收500多元;喻家塔村有4000多畝田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山岡上,缺水一直是制約全村產業發展的大問題。2003年4月,在以馮顯亮為代表的村委會帶領下,該村啟動在曹喻河田家灣段修築攔河大壩引水灌溉工程,由於他的以身作則、乾在第一線,工程在當月完工,保證了1000多畝水田如期插上秧苗,村裡的灌溉問題得以解決。2004年,馮顯亮利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帶領民眾套種150畝中藥材、500多畝板粟紅棗,發展林特基地1000多畝;2005年以來,馮顯亮利用縣委政府實施九里崗旱地農業綜合開發機遇,帶領民眾發展生態有機茶基地近2000畝,使生態有機茶產業逐步成為全村的富民項目,而全村人平純收入也由1997年的不足100元增長到了2000多元。
在馮書記的領導下,以幸福渠修建為代表的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和展開,通過大力發展農業產業,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

蓋“福利院”

喻家塔村有27戶五保戶,在馮顯亮看來,他們就是最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了他們,也就是維護了黨在人民民眾心目上的形象,馮顯亮決心在喻家塔建起全鎮第一家福利院。2001年,馮顯亮從縣民政局爭取到5萬元幫扶資金,而建福利院至少需要14萬元的投資,工程上馬前,馮顯亮每家每戶做民眾工作,發動民眾自覺投勞。把鎮政府拆房多餘的門窗“借”來,又四處“化緣”,找朋友幫忙解決物資,6個月後福利院建成了,馮顯亮首先把村里12名無依無靠、生活無著落的孤寡老人接進福利院,請來3名服務人員,專門負責照顧老人們的生活起居。為了讓老人們的生活有來路、有保障,馮顯亮將村里500畝林場和一口水庫交給福利院讓他們經營創收,全部用來解決五保戶的生活和醫療。現在27戶五保老人人均生活水平達到1000多元,遠遠高於縣鎮規定供養標準。這些正踐行著他說的——每一個村民,都是自己的親人,尤其是貧困戶,我們都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
馮顯亮用他默默無聞的行動詮釋著一個共產黨員基層幹部的擔當和作為。他也連年被市縣評為鄉土拔尖人才、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支部書記、湖北省“十佳村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2008年元月,喻家塔村被授予“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馮顯亮就是帶領民眾奔小康的“領路人”。

村主任賀剛

致富明星

1994年,賀剛高中畢業,他開始個人創業生涯——搞廣告設計、室內裝潢、門窗加工、開小超市,生意做的風生水起,自己蓋起了三層小洋樓,很快成了村裡的致富明星。2000年,經過村委會的一致推舉,他開始乾起了村裡的會計、文書。本著“在其位,謀其政”的精神,他踏踏實實地開始了村官生涯。在多次村級重大工程建設中,他跟隨村委會一道為工程建設積極奔走,籌措資金,監督施工,為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出工出力。

異鄉再求學

2007年,在“一村一名大學生”政策號召下,在村支兩委的大力舉薦下,已過而立之年的賀剛放下了手頭工作,拋下了苦心經營的生意,離別妻兒開始了異鄉求學之路,並開始了在長江大學2年全日制脫產學習生涯。他憑著自己年輕、腦子靈活、肯鑽研吃苦的的優勢在選拔中脫穎而出,順利地成為一名“村官大學生”。
他立志做一名有知識的村官,用知識為喻家塔的騰飛插上一雙有力的翅膀。

發展茶葉產業

喻家塔村是一個四面環山、卻有3000餘人的大村。山地占全村總面積的80%以上,亞熱帶的氣候再加上1000多號人的勞動力使得茶葉種植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發展茶葉產業也成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最好選擇。深諳經營之道的賀剛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不能總是著眼於糧食生產和初級農業產品的銷售,必須著眼於本地實際,大力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農業,走農產品深加工之路,提高產業附加值,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提高農民增收水平。
經過發展茶葉深加工,培育農業增收源。2006年的中央“一號檔案”讓賀剛看到了中央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堅強決心和走農產品深加工之路的巨大希望。他積極和書記馮顯亮一起建茶葉基地,跑項目,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支農資金,自告奮勇購買建茶場所需全套設備。直到各項機器設備正常運轉,茶場工作走向正軌,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躺了一天一夜。依託2500畝茶葉基地的巨大產能以及聖水茶場的規模優勢,茶場建成當年就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僅此一項,戶平增收500元。

利用沼氣能源

有著生意人獨到眼光和靈敏嗅覺的賀剛看到:喻家塔村耕地面積廣大,每年耕地產生的秸稈都堆在地里燒掉,污染空氣;飼養的畜禽數量眾多,大量糞便由於得不到很好的收集利用都任意放流,污染環境。而習慣柴火灶的家庭主婦每每則在煙燻火燎中炒菜做飯,苦不堪言!於是,一個大膽的構想在他腦海里形成——搞新能源建設,家家戶戶建沼氣池。賀剛認為,建沼氣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工程,可以收到一舉多利的效果:興修沼氣,符合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的要求,充分利用生活垃圾,減少村民能源消費支出,建設綠色家園;能在上級政策的支持下為資源節約做出貢獻,為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提供一個示範;更重要的還能喚起鄉親們環保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村支兩委號召建設沼氣,村民們卻不理解,本來燒了一輩子的柴火灶,早就習慣了,現在搞沼氣多費錢!恐怕又是上面幹部搞的“形象工程”!為了能儘早改善村裡的環境面貌,為了能儘快提高鄉親們的生活水平,賀剛憂心忡忡,他一方面自己搞示範,用實際行動帶領鄉親們走資源節約、生活提高的路子;另一方面走家串戶,苦口婆心地勸說幾家思想比較開明的農戶建設沼氣,給大家做一個示範。他還先後多次寫報告、跑項目,為村里沼氣建設爭取上級支援資金。功夫不負苦心人,從2004年開建的沼氣工程,到2008年底覆蓋面已達80%,家庭婦女做飯煙燻火燎的痛苦早已成為歷史,農村髒、亂、差的衛生局面也得以改觀,村民們高興地說:“能幹的小賀真了不起!”

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

按竹山縣村級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要求,村級衛生室要達到“五室分開、室容整潔、人員註冊、設備到位、制度齊全、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要求,建成以“六統一”為基本內容的鄉村衛生服務一體管理模式,基礎設施標準化、內部管理規範化、衛生服務信息化、運行機制科學化的省級示範村衛生室,實現“疫情有人報、防病有人管、小病有人治、大病及時轉”的目標,為農民民眾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醫療保健服務,滿足農民民眾的基本醫療需求,進一步夯實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基礎。喻家塔村於2011年5月底完成建設目標。

七有工程建設

2010年,竹山縣工商局按照省市工商局的總體部署,通過縝密調查,總體規劃,合理布局,確定在30個行政村開展“七有”工程建設,喻家塔為其一。
喻家塔村農產品經紀人賀剛,在工商部門的指導下,牽頭成立了香米農民專業合作社,2010年香米種植面積達到800畝。與縣種子公司簽訂了香米購銷契約,實行保護價收購,今年的收購價在1.20元以上,與種植一般稻米相比,每畝增收在200元以上。另外,該村香米專業合作社從農戶手中流轉30畝稻田,投入10萬元,養殖龍蝦。同時,結合該村茶葉種植面積大的實際,賀剛把該村500多戶茶農組織起來,組建了喻家塔茶葉專業合作社,註冊了“喻家塔”牌茶葉商標。
在該村經紀人組織的帶領下,香米、龍蝦、茶葉已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戶平增收5000元以上。

茶園治理工程

長期以來,寶豐鎮喻家塔村因缺乏資金投入,茶園疏於管理,茶葉品質較差,產量不高,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喻家塔村千畝優質茶園綜合改造項目是省衛生廳“三萬”工作隊為駐點村興辦十件實事之一,利用三年時間,按照“道路硬化到園、溝渠貫通到園、綜合防治到園、增肥培土到園”的要求,綜合改造寶豐鎮喻家塔村2200畝高效標準示範茶園。
省衛生廳“三萬”工作隊入駐該村後,深入茶園查墒情,與村民溝通訪行情,與村委會充分交換意見後,確定了茶園統合改造方案。省衛生廳2011年為該項目建設資助7萬元,茶園綜合治理後,可實現畝產芽茶20斤,普茶15斤,農民每年人均收入可增收2000元。
一隴一隴的茶樹修剪平整,在雨後初晴的太陽下泛著出墨綠,新修的排水渠、水泥路彎彎曲曲延伸到大大小小的茶園……這是竹山縣寶豐鎮喻家塔村藉助湖北省衛生廳支持建設的千畝優質茶園示範基地所展現出的新畫卷。

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

據調查統計,在農村,80%以上的傳染病是由於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的,而與糞便有關的傳染病就有30餘種,最常見的有痢疾、霍亂、蛔蟲病等。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投資小、占地少,效果較好,特別是在春夏季節,幾乎沒有臭味,蒼蠅、蚊子明顯減少。
喻家塔村是龍背灣移民安置的重要區域之一,自2011年4月17日以來,移民紛紛來到該村開工建房。省衛生廳三萬工作隊在走訪中了解這一情況後,主動上門為移民宣傳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的好處,並和鎮村幹部一起為移民進行了規劃設計,縣疾控中心還派出了2名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讓移民在建房的同時同步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和喻家塔村一樣,省衛生廳三萬工作隊還將為曹家灣、上壩、小堰等村各建設100座無害化衛生廁所,全縣計畫建設5000座。據了解,每建設一座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國家給予500元補貼。竹山於2010年開始推廣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已建成5000座,與農村沼氣建設一道,推動了農村衛生環境的極大改善。

國家級試點扶貧開發

自2008年以來,隨著國家級“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扶貧項目的實施,以喻家塔為代表的寶豐鎮六個村搭上發展快車,煥發出勃勃生機,山鄉舊貌換新顏。滿山茶園堆青疊翠,幢幢新房扮靚村落,入院道路縱橫相連,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畫撲面而來。可謂:景色宜人美如畫,扶貧春風醉農家。
喻家塔作為竹山連片開發扶貧寶豐鎮試點區之一,一部分貧困戶因自身無力建房,仍住著搖搖欲墜的土房。自2009年起,該縣實行“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扶貧機制,整合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地災防治、通村公路等項目資金,幫助440戶貧困民眾改造危房,修建入院到戶水泥路28公里,實施“三改一建”210戶。
粉牆、黛瓦、綠樹,剛剛整修竣工的寶豐鎮喻家塔村隆家坡42戶農家小院,沐浴著冬日的陽光,顯得清新雅致。“房子漂亮了,院子整潔了,交通方便了,居住舒心了。”65歲的馮良保住了20多年的四間磚房,今春藉助村莊整治扶貧項目,屋裡屋外修繕一新,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2010年11月初,投資900萬元、長2.8公里的寶豐鎮鳳凰大道建成通車,開始鋪築兩旁路肩,鋪設彩磚、安裝路燈、栽植行道樹,即將搬遷到喻家塔村等地居住的2000名龍背灣水電站移民和黃栗、桂花片區2萬名民眾出行方便了,集鎮—喻家塔村—埡子街村沿線將崛起一串新村鎮。
2009年9月,寶豐鎮利用連片開發契機,修建集鎮北大街至喻家塔村鳳凰大道,解決困擾黃栗、桂花片區的14個村民眾多年的出行難題。過去,這兩個片區的民眾到鎮上需繞道而行,最近也有12公里,修建鳳凰大道因為缺乏資金,還要征占百畝水田,鎮黨委、政府動議幾次都被擱置下來。

奮進中的寶豐鎮喻家塔村

近年來,喻家塔村按照國家大政方針及上級政策,積極整合自身優勢、結合村情實際,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改造、建設和轉變:實施了小水利建設、通村環村公路建設等一批基礎設施的改造及建設;積極改變單一的發展思路及發展方式,以種植為主的同時,發展了林業及林特產業,如冬棗、板栗等;鞏固傳統的生豬、牛羊、雞鴨等牲畜家禽養殖的同時,鼓勵和支持村民進行水產養殖,如養龍蝦、水庫養魚等;改造荒山、荒地、坡地,種植茶園,發展茶葉產業;電力、通訊設施建設,方便及為生產及發展服務;戶均一口水窖解決家庭飲水問題,推廣沼氣建設,解決農村髒、亂、差面貌,為綠色小康村建設奠定基礎……主導產業得到繼續重視和培植,區位優勢下的養殖產業得以大力發展,林特茶產業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成為村民致富的另一個希望支點,以石材廠和木板加工為代表的小型企業也已投產盈利……單一的農業經濟被測底打破,多元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顯現,生態農業的格局已然成型。
此外,喻家塔村結合本村實際,多方取經,以人為本,制定並逐步完善了《村規民約》,從經濟建設、社會穩定、計畫生育、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村民自治、和諧村莊建設等方面系統地對本村的管理和發展提出了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相應的行為準則要求,在和諧小康社會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村規民約》成為村民生產和行為的指南。
對於村幹部,每年根據鎮政府的目標考核要求,制定相應的村幹部目標考核責任書,從分工責任片區經濟建設、工作配合與績效、創新精神等方面予以考核。使各項工作高效益、高標準完成,激發了村幹部的工作熱情。同時也使村幹部工作有目標,心中有盼頭。《村幹部目標考核責任書》成為幹部積極參與工作的動力源泉。對日常事務管理和村幹部行為制定《行為規範》, 村幹部實行上班簽到,每天有工作日誌,成立幹部輪換接待日制度,對民眾所想、所需、所急的事項集中解決。每月一號召開村支兩委例會,每季度召開民主生活會,座談評議、述職述廉、真誠交流,相互提高。不斷增強幹部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 。村級建設真正步入了有章可循的軌道。《行為規範》成為依法治村的制度保障。
喻家塔村的領導班子是積極上進的,喻家塔村的鄉親是勤勞智慧的,喻家塔村的明天是無限美好的,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為重、發展為先的理念,始終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團結和帶領全村人民,把喻家塔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願望就一定能實現。
喻家塔村在切實規劃和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探索並走出了一條適合鄂西北山區農村發展的新路子,結合本地資源優勢,以實現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為目標,建立健全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全村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黨和國家對三農發展大力支持的國策下,在竹山縣委縣政府和寶豐鎮委鎮政府的扶持下,喻家塔村得以不斷並會繼續向前奮進、向高騰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