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家塔村

5、“三改一建”400戶,總投資24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120萬元,農戶自籌120萬元。 竹山於2010年開始推廣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已建成5000座,與農村沼氣建設一道,推動了農村衛生環境的極大改善。 2000年,經過村委會的一致推舉,他開始乾起了村裡的會計、文書。

喻家塔村(玉架塔村)

村情簡介

喻家塔村距寶豐集鎮4公里,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808戶,3078人,勞動力1440人。耕地面積4424畝,其中水田面積1124畝,旱地3300畝。生態綠茶特色產業基地2200畝,板栗300畝,紅棗120畝。2010年全村人均占有糧食458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0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38元。年組織勞務輸出850餘人,年實現打工收入600萬元。目前尚有貧困人口338戶,1135人。

村級十二五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的總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創建文明新村,提高農民素質,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奮力建設生態環境良好、綠色產業發展、居住條件改善、人際關係和諧、民眾生活富裕的綠色小康型新農村。

主要目標

到2015年,建成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標準一流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戶650戶,使全村80%的農莊成為人畜分離、綠樹成蔭、產業發達、路網通達、田園風光式農莊,80%的農戶成為花園式庭院,小康式家庭,村集體經濟達到10萬元。
1、 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建成茶、果、林為主導的綠色產業基地3400畝,逐步達到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項目,80%的農戶有1畝以上的綠色致富產業。
2、 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各類經濟示範戶達到350戶,80%的農戶通沼氣,通水泥路、通自來水、通信息、通閉路電視、50%的農戶住的是小洋樓,村民走的是水泥路,收藏的是存摺,享受的是風光。
3、 鄉風民俗倡導新風尚,全村90%的農戶成為“十星級文明農戶”,80%的農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知識型農民。
4、 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全村80%的庭院農莊道路硬化、庭院亮化、環境綠化、美化、淨化,公益設施配套,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小康式新農村。
5、 鄉村治理建立新機制。100%的小組健全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等各種協會組織,文明公約,村規民約入戶率達100%,基本實現村民自治,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服務、自我監督的要求,村班子成為親民、為民、富民的班子。

2011年至2015年項目建設規劃

1、新農村示範建設650戶,總投資390萬元,其中爭取扶持資金130萬元,農戶自籌260萬元。
2、產業基地建設。建成高效生態,有機茶園2200畝,板栗300畝、香稻800畝、大棚蔬菜100畝,總投資331萬元,人平達到1畝高效經濟園林,確保農民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3、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水泥路15公里,總投資450萬元,其中農戶自籌25萬元,爭取扶持375萬元,維修改造農田灌溉渠道15500米,總投資180萬元,可基本解決1000畝農田旱澇保收。
4、人畜飲水建設。總投資300萬元,爭取國家安全飲水項目扶持200萬元,村民自籌100萬元,使80%以上的農戶用上自來水。
5、“三改一建”400戶,總投資24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120萬元,農戶自籌120萬元。
6、到2015年全村有線電視達到400戶,程控電話達到450戶,村委會按1+9模式達標,村級福利院進一步鞏固完善,使五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7、加大“十星級文明農戶”創評工作,到2015年,“十星級文明農戶”達到684戶,達總戶數的85%。
8、計畫生育率達到98%以上,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目標,為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主要措施

1、深入宣傳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政策,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
2、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按照分布實施、梯次推進、注重實效、辦好試點示範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十二五規劃各項工作。
3、突出重點,加快推進十二五規劃項目建設,著重在特色產業、公路建設、水利工程、“三改一建”等建設上下功夫,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4、推進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村兩委,黨員、村民代表、中心戶長及群團組織的作用,全面激活農民落實十二五規劃的熱情。
5、以“十星級文明農戶”創建為抓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和農村的文明程度,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寶豐鎮喻家塔村村民委員會,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4+2”工作法

為規範村級事務管理,提高新農村建設管理水平,近年來,寶豐鎮喻家塔村通過積極探索創新,在涉及村級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大事項時,採用“4+2”工作程式法,即支部提議、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決議,對討論確定實施的重大事項,一貫做到事前公布方案,事後公布結果,取得了積極成效。
“4+2”工作法實施以來,村班子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村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明顯高漲,村級各項工作也得到了紮實有序開展。

稻蝦養殖

在寶豐鎮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喻家塔村於2009年10月開始發展小龍蝦養殖示範基地30畝,如今已到第一批成蝦出售期和水稻輪作插秧期。他們根據稻蝦養殖模式技術規程,實施全生態稻蝦混養模式運作,精心選用良種,提前育秧,培植壯秧,重施有機農家肥,人工除草。該項目負責人賀剛提出,在探索稻蝦混養模式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以現有的30畝小龍蝦基地為基礎,吸引、推廣這一項目到兄弟村及周邊鄉鎮,最終形成稻蝦混養品牌,使其成為寶豐乃至鄂西北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項目。目前,該工程已投資10萬元,今年預計再投資5萬元,形成年產種蝦2噸、人均增收 800元的富民工程。

移民安置

喻家塔村是龍背灣移民安置的重要區域之一,自4月17日以來,移民紛紛來到該村開工建房。省衛生廳三萬工作隊在走訪中了解這一情況後,主動上門為移民宣傳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的好處,並和鎮村幹部一起為移民進行了規劃設計,縣疾控中心還派出了2名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讓移民在建房的同時同步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和喻家塔村一樣,省衛生廳三萬工作隊還將為曹家灣、上壩、小堰等村各建設100座無害化衛生廁所,全縣計畫建設5000座。據了解,每建設一座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國家給予500元補貼。竹山於2010年開始推廣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已建成5000座,與農村沼氣建設一道,推動了農村衛生環境的極大改善。
移民安置房建設工程目前已進入尾聲,該村的移民安置區位於寶黃路呂家門前公路兩邊,與鄰村曹家灣沿河靠岸大田移民安置區隔河相望,區域之間曹喻公路過橋相通,相隔幾十米遠。據了解,兩村移民屬於同一村,而這樣的移民安置安排完全是人性化移民、和諧安置的舉措。目前,曹家灣喻家塔聯辦幼稚園即將開建,建成後將解決兩村及移民們學生學前教育問題。

致富路上的新希望-賀剛

竹山縣寶豐鎮喻家塔村是一個距離寶豐鎮不到五公里的山村,行進在蜿蜒曲折的環村公路上,掩映在蒼松翠竹間的青瓦白牆格外令人神往,或許你還能看到雕樑畫棟、白色小樓。但最讓你吃驚的還是新農村建設在這裡早已開花結果:沼氣——一個稱之為新能源的項目早已燃燒在家家戶戶的灶頭;電腦——一個曾經高科技的東西也走上農家小院的書桌。問這一切的變化,村民們都會歸功於同一個人:“咱們的大學生領導——賀剛!”
1994年,賀剛高中畢業後就開始了個人的創業生涯,他搞廣告設計、室內裝潢、門窗加工,生意做的風生水起,自己蓋起了二層小洋樓,很快成了村裡的致富明星。2000年,經過村委會的一致推舉,他開始乾起了村裡的會計、文書。本著“在其位,謀其政”的精神,他踏踏實實地開始了村官生涯。在多次村級重大工程建設中,他跟隨有關領導為工程建設積極奔走,籌措資金,監督施工,為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出工出力。2007年,在“一村一名大學生”政策號召下,在村支兩委的大力舉薦下,已過而立之年的賀剛放下了手頭工作,拋下了苦心經營的生意,離別妻兒開始了異鄉求學之路,立志做一名有知識的村官,用知識為喻家塔的騰飛插上一雙有力的翅膀。

發展茶葉深加工,培育農業增收源

深諳經營之道的賀剛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不能總是著眼於糧食生產和初級農業產品的銷售,必須著眼於本地實際,大力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農業,走農產品深加工之路,提高產業附加值,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提高農民增收水平。
喻家塔村是一個四面環山、卻有3000餘人的大村。山地占全村總面積的80%以上,亞熱帶的氣候再加上1000多號人的勞動力使得茶葉種植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發展茶葉產業也成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最好選擇。
2006年的中央“一號檔案”讓賀剛看到了中央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堅強決心和走農產品深加工之路的巨大希望。他積極和村書記馮顯亮一起建茶葉基地,跑項目,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支農資金,自告奮勇購買建茶場所需全套設備。直到各項機器設備正常運轉,茶場工作走向正軌,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躺了一天一夜。依託2500畝茶葉基地的巨大產能以及聖水茶場的規模優勢,茶場建成當年就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僅此一項,戶平增收500元。

農家用上新能源,村容整潔人開顏

有著生意人的獨到眼光和靈敏嗅覺的賀剛看到:喻家塔村耕地面積廣大,每年耕地產生的秸稈都堆在地里燒掉,污染空氣;飼養的畜禽數量眾多,大量糞便由於得不到很好的收集利用都任意放流,污染環境。而習慣柴火灶的家庭主婦每每則在煙燻火燎中炒菜做飯,苦不堪言!於是,一個大膽的構想在他腦海里形成——搞新能源建設,家家戶戶建沼氣池。賀剛認為,建沼氣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工程,可以收到一舉多利的效果:興修沼氣,符合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的要求,充分利用生活垃圾,減少村民能源消費支出,建設綠色家園;能在上級政策的支持下為資源節約做出貢獻,為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提供一個示範;更重要的還能喚起鄉親們環保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村支兩委號召建設沼氣,村民們卻不理解,本來燒了一輩子的柴火灶,早就習慣了,現在搞沼氣多費錢!恐怕又是上面幹部搞的“形象工程”!為了能儘早改善村裡的環境面貌,為了能儘快提高鄉親們的生活水平,賀剛憂心忡忡,他一方面自己搞示範,用實際行動帶領鄉親們走資源節約、生活提高的路子;另一方面走家串戶,苦口婆心地勸說幾家思想比較開明的農戶建設沼氣,給大家做一個示範。他還先後多次寫報告、跑項目,為村里沼氣建設爭取上級支援資金。功夫不負苦心人,從2004年開建的沼氣工程,到2008年底覆蓋面已達80%,家庭婦女做飯煙燻火燎的痛苦早已成為歷史,農村髒、亂、差的衛生局面也得以改觀,村民們高興地說:“能幹的小賀真了不起!”

雙腳踏上求學路,誓為家鄉立新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早已深入賀剛的內心,在日常的村級工作處理中,他更感受到知識力量的巨大,所以他一有時間便鑽進了書房,給自己充電,2007年初更是在全村倡導建設“信息高速公路”,自己率先牽起寬頻,在信息建設中走在了全縣的前列。2007年省委組織部“一村一名大學生”的號召讓賀剛重新燃起了求學的信念,他憑著自己年輕、腦子靈活、肯鑽研吃苦的的優勢在選拔中脫穎而出,順利地成為一名“村官大學生”。
此時的賀剛已到而立之年,選擇到異地求學深造就意味著他要放下手頭的工作,放棄苦心經營許久的生意,離別妻兒開始又一段學生生涯。面對這一切,賀剛也曾在去和留之間徘徊、掂量,但一個信念則讓他最終做出了出去繼續學習深造的打算,他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做一個合格的農民也得是用新知識武裝起來的新型農民。竹山縣地處鄂西北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喻家塔村的情況更是如此,我們這些村官如果不出去了解外邊的新情況,未來的喻家塔騰飛就無從談起!”
2007年下半年,賀剛毅然放下工作,拋下手頭的生意,離別妻兒開始了異鄉求學之路。一進入大學校園,他便為那種學知識、講科技的濃厚氛圍所吸引。每天奔波於教室、寢室、圖書館之間,不知疲倦地查閱資料,尋找新知識,努力開拓自己的眼界,爭取將來為村裡的建設更多的出謀劃策。在校期間,他還積極關注竹山縣,尤其是喻家塔村的建設,努力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多次向竹山網投稿,希望能為家鄉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在2008年村級換屆選舉中,高票當選喻家塔村新一屆村委會主任。顯然,鄉親們希望他能用學到的新知識,帶領新一屆領導班子為喻家塔的明天描繪出一幅更美好的畫卷。得知自己被選為村主任,賀剛激動地說:“喻家塔村的明天是無限美好的,但這個夢想需要你我去實現。我會盡我所能,用我所學的全部知識帶領大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山外青山樓外樓,春天種豆秋來收。笑看喻家田野上,知識信息競風流。作為喻家塔村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賀剛更是深感自己責任重大,在畢業回鄉之時,他已經開始謀劃村里今後的發展,他掰著指頭說:“我們村有著豐富的山場林業資源,尤其是8組的駝子溝更是一片天然的綠色草地,是發展無公害特色養殖的好地方;我們還利用喻家塔村桑樹坪和常家壩兩塊百畝以上連片平地發展設施農業,建農業科技示範園。把原已廢棄的十餘畝水池開展流水養魚生產,開發休閒、觀光農業。就這兩項工程,就能為村里增收不少。相信只要幹得好,喻家塔的騰飛就決不是一句空話!”
賀剛在長江大學讀書期間,時刻不忘家鄉的發展。他在題為《落實人才強縣,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的論文中寫到:我相信,竹山人是愛竹山的,大多數的高校畢業生對回鄉工作創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疑慮和彷徨,是因為他們希望能找到更能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非僅僅是想掙錢那么簡單。因此,要正確認識並抓住這一機遇,落實人才強縣戰略,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爭取在不長的時間裡實現我縣人才隊伍建設的“大躍進”。

相關新聞

1、多舉措確保花生產業基地建設落到實處

連日來,寶豐鎮喻家塔村就今年發展的花生產業,在重點落實核心基地的同時,多舉措確保花生產業基地建設落到實處。一是充分利用民眾會、廣播會循回宣傳發展花生產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針對部分農戶缺種源的情況,從寶豐農技站調運2000斤優質花生種低價補貼給種植農戶;三是克服黃泥崗地採收難問題,選擇土層深厚,結構疏鬆的生茬地種植;四是要求地膜全覆蓋,一律化學防蟲除草;五是登門入戶落實地塊,規劃面積,簽訂協定和回收契約;六是結合良種補貼政策廣泛宣傳培植種植大戶;目前已落實核心基地1000畝,培植種植大戶5畝以上8戶。(2010年5月25日)

2、竹山縣喻家塔村:災後自救紮實有效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通訊員 賀剛 報導:7月18日,一場強降雨過後,竹山縣寶豐鎮喻家塔村滿目瘡痍:村內道路多處沉陷塌方,交通完全中斷,房屋倒塌11戶23間,受土石流和洪水衝擊,300餘畝農作物(水稻、玉米等)絕收。災情發生後,村兩委一班人及時做好受災民眾的安撫工作並安頓好其生產生活,同時迅速上報災情,全力組織村民抗災自救,把受災損失降到最低。目前該村已組織勞力千餘人,恢復沖毀河渠150米,清除公路垮方21處1800餘立方米,民眾生產生活秩序已恢復正常。(2010年7月22日)

3、寶豐鎮喻家塔村農家書屋惠農家

今日竹山網訊息 “老羅,感謝你的那本《牲豬科學飼養和疫病防治技術》,又使我增加了3000多元的收入”。7月30日,村民楊守明這樣對喻家塔村農家書屋管理員羅樹朝說道。
寶豐鎮自2004年興建農家書屋以來,全鎮29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村村有書屋、村村有圖書的目標。該鎮喻家塔村,上萬冊的圖書正逐漸成為農閒時節老百姓的重要精神食糧,農家書屋也成為村民學習娛樂的主要場所。
很多村民通過閱讀學習各類科普讀物和法律知識讀本,遵紀守法的意識明顯增強,發家致富的本領顯著提高。少了昔日的吵架鬧事,多了今日的搶爭“十星”,學科技、講技術、比致富的氛圍日漸濃厚,大大加快了和諧、文明、富裕新農村的建設進程。(2010年8月2日)

4、竹山縣寶豐鎮訂單農業促發展

十堰新聞頻道9月26日訊(張輝、賀剛):近日,筆者在寶豐鎮喻家塔村看到,很多村民都在忙著交售今年新產的稻穀。村民呂瑞金喜滋滋的對種業公司收購經理說:“今年種植你們推介的水稻品種,我淨增4000多元的收入,明年我還與你們簽訂種植契約。”
近年來,寶豐鎮立足區位和地理優勢,在農業產業化上大做土地文章,結合小區域氣候條件,因地制宜採取集約化生產方式,對農戶種糧採取統一選購優良品種,分村劃片種植同一品種作物,並聯繫糧種公司以高於市場20%的價格與種植農戶簽訂回購契約。通過摸索實踐,已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鏈條,培植出獨具地方特色的黃栗貢米品牌農產品,為實現農民增收持續化、農業發展產業化、農村繁榮加速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9月26日)

5、寶豐鎮喻家塔村慶“七一”活動有聲有色

6月26日,寶豐鎮喻家塔村黨員活動室氣氛活躍,全村黨員齊聚一堂,在這裡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9周年的紀念活動。
近年來,隨著寶豐鎮喻家塔村開展黨員“十星級”評選和“十星級文明農戶”評選的活動,廣大黨員找到了自己的崗位,責任心增強了,村里不再有小偷小摸、扯皮鬧畔等不文明現象,村民們的素質普遍提高了。該村還結合“六大工程”的實施,由黨員和村民代表在全村範圍內開展 “十佳遵紀守法村民”、“十佳孝敬公婆兒媳”、“十佳孝子”等評選表彰活動,並在次年的民眾會上邀請受表彰者做典型發言並給予一定的獎勵。此舉,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維護良好村風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會上,全體黨員觀看了電教片《農民的好書記——史來賀》。預備黨員羅金還做了轉正申請報告,入黨積極分子隆振頂也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被村黨支部納入預備黨員管理。(2011年6月2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