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潮

單身潮

單身潮,單身貴族是個令人嚮往的稱謂,代表著自由、活力和尊貴,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詞逐漸被單身潮所替代,有統計數字表明,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大城市的單身數量已分別突破百萬。

基本信息

社會現狀

單身潮單身潮
近年來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都市婚齡男女遲遲不肯跨過婚姻的門檻,日益增多的“不婚”現象已經成為一道都市風景。作為社會的一個階層,“不婚族”的圈子正在逐步擴大,仿佛正和傳統的婚姻叫著板。記者從網路上看到,一名曾經對生活中不婚族做過專門調查的專家表示,理想對象難覓是當今單身者遲遲不走入結婚禮堂的主因。調查中發現,高學歷高收入人群的不婚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難道幾千年來“結婚生子,養兒防老”的觀念就這樣輕易地被這些新人類所拋棄?這些不婚人的心態是怎樣的?他們又為何選擇擺脫傳統婚姻的角色?帶著疑問,記者走到了他們的中間。

從被動單身到主動單身
“結婚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比單身的生活更幸福才結婚呀。”28歲的曹小姐堅持婚姻不能湊合,她以為,如果遇不到自己滿意的人,不如不結婚。
中國社科院的王振宇說:“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不少年輕人不認為結婚是必需的,單身已成為一部分青年人的選擇。”
無論是生活方式上,還是對待婚姻的價值觀念上,這次單身潮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很多人是從被動單身到主動單身,反映出社會變遷中人們觀念的變化。
個人的危機程度很輕,成為此次單身潮的一個特點。
“現代人對婚姻的訴求也在發生變化。”一家交友網站經理金先生認為,過去不少大齡青年是“為結婚而結婚”,但是現代青年的婚姻觀、價值觀都發生了改變,他們更看重雙方思想的交流和有共同語言。另外,不婚族、晚婚族的增多,也令青年人對適婚年齡的焦慮感逐漸減少。現在的青年解決單身問題的形式也更加多樣、時尚。單身俱樂部酒吧交友、單身旅遊團等都是時下流行的方法。

原因

現狀

一些年紀比較大的過來人證實,當前,中國正經歷著蓬勃的第三次單身潮。第一次發生於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確定了一夫一妻制後,從政策上調整一夫多妻的狀況,催生“離婚高潮”,迫使不少婦女過上了無依無靠的“自由生活”。第二次發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十年文革”中下放的大批知識青年開始返城,很多講求理想戀愛條件的大齡女青年,為了不下嫁“鄉下大老粗”損害自家身份利益而選擇了單身。發生在30年之後的這一次則不同於前兩次受到政治歷史原因的影響,它具有自動自發的特點。它不單指不結婚的男女,還包括了越來越多的選擇離婚而不願再婚的家庭。

觀念的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家為培養更多的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型人才以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在出國留學、就業、創業支持等方面實行政策支持,使不少人認識到高學歷的重要性。而高學歷則意味著更長的學習期限,一般說來,學完大學本科課程,年紀應該不會小於22歲,讀完趨於就業主流的碩士研究生課程,年紀不會小於25歲,再完成更高的博士研究生課程,年紀不會小於28歲,這樣的年齡,除了在學校培養點感情外,想要到校外談上兩三年,再作決定,結婚年齡就不會少於30來歲了。知識一豐富,對婚姻的理性認識就多於感性體驗,加上年紀一大,覺得人生自由灑脫才是最重要,結婚傳宗接代的觀念也就淡了許多。這是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養份過多的知識在讓人們獲得文明享受的同時,也在成為製造單身潮的精神溫床

網際網路影響

單身潮單身潮
網際網路科技的興起,使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男女接觸到了更多的信息。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近4億人在使用這一溝通工具,他們在開闊視野的同時,也解放了思想。他們一部分意識到,婚姻作為一項個人的長期投資,必須慎重,“寧缺毋濫”是擇偶的基本指導思想。一部分人追求完美,把戀愛生活看得過於神聖,以至於在茫茫的人海中迷失了對象;一部分人鍾情於一生一次戀愛,當初戀已成往事,就劍斷情絲,抱守痴心終其一生;一部分人則從很多的婚姻失敗的案例中得出結論,結婚如同“進了墳墓”,斷送了自己的自由。另一部分人則身受網友之害,輕率同居,結果事後慘遭對方拋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認定婚姻其實存在欺騙和不忠,沒有必要踏進去。還有一部分人則吸取西方“自由世界”精華,肯定試婚,否定結婚。更有一部分人,選擇了虛擬的網婚,認為婚姻不僅限於肉體上的結合,精神上的共鳴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採取這種方式,既不會浪費太多的金錢、時間,也可避免懷孕生子要承擔厚重的責任,還可以與多個對象實現共組愛巢,彼此之間不必提防、發生良心譴責等等。這些群體都有發展壯大的跡象。

男權思想的影響

這方面受到困惑的是學歷層次、權力地位、經濟狀況較好的女性。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面子問題事關祖宗教誨,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個高中生男人,不會去娶一個本科生女人,一個科股級男人,不會去娶一個廳局級女人,一個月薪1000元的男人,不會去娶一個月薪8000元的女人。——當然,現實生活中,有一些自認為老成持重的女人,也不會情願下嫁。在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才有錢的教條指引下,男人對於過於優越自己的女人,不是敬重,而是覺得自卑或感覺不爽,生怕別人說閒話,搞得自己下不了台。這樣看來,封建社會的“女子無才(財)便是德”,其實也算得上是時代的真知灼見了。更有流行口號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把男女的結婚年齡優勢區別開來,——女子的短,男子的長,自然也是男權主義的一種表現——雖然在客觀生理上還是反映了一定的正確認識。

社會色情業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怪胎”,這是不可避免的。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商業化的色情業的出現,並不能指責公安部門辦事不力,因為市場,本身就是解決人們需要的一個平台。這種需要自然也包括情色方面的內容。新中國的尤其是搞經濟的男人們,及慢慢居於上游的女人們,物質指標上去了,精神指標卻下來了,在心靈空虛、欲望膨脹的眼神中,搜尋出“雞、鴨”兩個別有深意的辭彙。甚至在最近的漢語詞典里,國小生都查到了,“雞、鴨”最新的與時俱進的另類解釋。有了市場,有了顧客,獲得了利潤,形成了規模,產生了行業,就會導致社會現象和一系列思考,這是很正常的發展。所以,一些男女青年說了,我不結婚並不等於放棄性生活呀。結婚為了啥?不就是解決生理和精神需要嘛。物質上我努力工作,精神上有朋友安慰、生理上找地方發泄,這就是新生人類的標準生活。何必要在婚姻的大樹上吊死?他們覺得過去人們過於愚昧,喪失了自我,活在祖宗設計的圈套里,沒有了激情,就麻木地忍耐,以為這就是人生的全部,在這些人看來,這種過錯不應該再繼續,到了反抗的時候了。——這個觀念,這個市場,甚至通過比較隱蔽的方法,也吸引了進入婚姻殿堂的夫婦,他們嘗試禁果之後,個人覺得樂不可支,不同程度地默許了這種行為的發生,並最終促使一部分家庭走向解體。還有一種形式,就是介乎於單身與婚姻之間的,比如沿海等地開放城市暗地裡流行的夫妻交換遊戲等等,其實已經是突破了婚姻,走到了難以回首的單身自由潮邊緣了。

區域調控影響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單身潮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政府在人口政策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和調控力度。“人多難管,所以如此。”這並不是理由,只是政府缺乏能力管理的一個藉口。在建立特區時,有利的政策傾斜出台前,就應當考慮大量人口流動的可能性,應當用系統發展的眼光來處理可能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資本主義的這種認識,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人們的錢財取向就是脫離社會主義道路,動輒扣一個大帽子下來。認識人的這種劣根性,對於我們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實際上會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在大批的包括城市、鄉鎮、村組男女青年的南下大軍面前,作為執政者,要巨觀看到由此造成的地區發展失衡問題,尤其在人口調控方面,應當採取穩妥的辦法,有規劃地處理人員的流向與分布,使男女、年齡、技術發展等等關鍵指標平衡健康化。這也是生態人文發展的極為重要的內容。

評論

單身潮單身潮
當下的中國單身群體不能稱作“貴族”,儘管有調查顯示,選擇單身生活者大多數為都市白領階層,也應該看到,他們只是不希望高昂的婚姻成本將自己的血汗錢損耗殆盡,更沒有多少人為引領時尚而放棄婚姻,面對兩難只能擇其一。這充分驗證了某些學者觀點的偏頗,此情此景與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費國”之後,有人喜不自禁的心態何其相近?可惜的是,“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費國”名頭與大部分人的真實生活不匹配,越是張揚越讓人哭笑不得。
處於“單身潮”中的人其實並不清楚,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只不過類似和尚、尼姑,區別僅是不修行不節慾而已,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單身是種公民概念,是思想與言行的高度自由,若非如此就難以稱為“單身貴族”。而隨著人口流動頻繁、社會道德觀念不斷更新,中國人曾經固守的傳統概念的確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這並不意味著單身生活就輕鬆愜意,底層單身貧困現象極其嚴重。不僅如此,婚介所、俱樂部經營也十分混亂,很多單身者缺少法律意識經常受到各種侵害。
“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有政,有政莫重乎無私,無私莫深乎寡慾”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名言,他感慨於日益嚴重的隱士現象,認為人們不循規蹈矩生活,根本原因是缺乏安身立命的保障。當然,如今的“單身潮”與魏晉時期的“遁世熱”不能相提並論,當事人的心理感受也不能同日而語,但“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司馬遷語),不管稱之為時代進步,還是喻之為思想開放,“單身潮”既然屬於不正常現象,就應正視其正負兩面影響,片面解讀的後果未必不會是另一種災難。

解決辦法

推行婚姻契約制

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商業運營手段和觀念的成熟,人們對於婚姻的理解,將從守舊的傳統認識中陸續走出來,婚姻形式將呈現多元化。婚姻最終的結局是走向無婚姻。在這個結局發生之前,婚姻契約制將越來越獲得人們的認同。所謂婚姻契約制,是指有別於傳統的一紙婚姻走到老的做法,實行雙方平等、自願約定,法律認證、支持、保護的,以三年、五年或更長時間為期限的婚姻契約制度。它通過婚姻契約內容上的協商與規範,來滿足結婚雙方對於家庭、感情、權利、責任維繫的期望和需要。婚姻期限到期,如雙方生活、情感穩定,可以優先續約,如有任何一方提出異議,根據新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在處理好雙方約定事宜的情況下,經法院裁定,婚姻關係自然解除。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契約制度同並不排斥“同志”型婚姻。這樣,在滿足人們更多形式婚姻需要的同時,也切實保障到相關人員的權益不受侵犯。

推動全國全球化

為減少近親繁殖導致的問題,按照優生優育的要求,結合交通便利、信息共享、交流自由等現代化婚姻發展條件,各地可以組織地與地、市與市、省與省,甚至國與國之間的婚姻活動,把村與村、組與組之間的婚姻關係擴大化,在確保本土優良傳統傳承的同時,也把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內容引入進來或把本土文化傳播開去,開枝散葉,落地生根。婚姻關係的引入相信比資本的引入更有意義和成效。

健全婚姻法律

為確保婚姻契約制及大範圍大區域婚姻活動的推動,政府要著眼長遠,從立法的角度,建立健全婚姻運行的組織、機構、制度與法律規範。如成立城市婚姻交流管理局,城市網戀中心、婚姻簽證處、婚姻公正處、婚姻爭議處理處、婚姻維權督察處等等。各地保監局要努力建立婚姻保險機制,把婚姻保險內容納入到社會保險的重要規範之中,使蒂結婚姻的雙方都有相對安全、穩定的生活基礎,減少各類遺留問題的發生。

各國現狀

美國

單身潮2009年8月底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年度抽查數據顯示,2005年美國15—44歲單身男性與單身女性比例平均為113.15∶100,女性增長勢頭漸猛。在美國國家房地產代理協會的最新統計中,每5所房子中就有一所為單身女性擁有。
面對女性單身潮,以表現獨立、自主的美國女性婚戀觀為主題的《欲望都市》劇作者坎迪斯·布希奈爾說:“我們之所以單身,是因為我們想這樣。”不過社會學家認為,這種完全獨立選擇的看法,只能代表一部分美國女性。
他們認為,很多美國女性對自己期許過高,凡事不願將就。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越來越挑剔,不得不漸漸適應單身。
暢銷書作家麥可·古里安堅決反對女性單身潮。他在自己的暢銷書《女孩的神奇——發掘女兒的天性》中主張,父母不要過於鼓勵女孩的野心,以免導致未來的單身不快。

法國

來自歐洲最大的“紅娘網”與IFOP市場研究公司共同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法國約有250萬單身成年人,女性占了一半,其中72%生活在大中城市,大多年齡在30歲以上,52%的人單身時間超過3年。她們有三大特徵:
一、注重生活品質,把外表修飾和控制體重看得非常重。
二、年齡越大越怕見人。在18—24歲的單身年輕女性中,25%能被說服去跟異性見面;隨著年齡的增長,71%的人會選擇周末待在家裡或跟朋友在一起;在50歲以上的女性中,只有13%有勇氣跟男性約會。
三、面對單身,內心複雜。59%的人認為“自己會長期保持單身,而且會活得很滿足”,但36%的人意識到“自己很孤獨”。40%的人雖然單身,但不拒絕健康的性生活。
專家們擔心,這種被動適應,可能影響法國女性擇偶時的判斷力。他們再三告誡女性:單身是一種選擇而不是必然,一旦有愛的信號,一定要及時接收!

日本

一本介紹日本單身女性生活的新書——《失敗的狗的嚎叫》在日本社會引起強烈反響。37歲的作者酒井順子就是一位瀟灑的“單身貴族”。她表示,婚姻並不適合所有的人,單身女性也有很多優勢。“有工作和獨立生活能力的現代日本女性不想為滿腦子舊觀念的日本男人洗衣做飯一輩子。”
據日本政府的最新統計,日本的單身比例已高居已開發國家前列。僅2003年25歲以上女性未婚比例就已高達54%.東京慶應大學經濟學家神原英介認為:“日本婦女正在轉變角色,從生活的邊緣走向中心”。適度擁有這種觀念,能幫傳統女性擺正婚姻在人生中的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