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板滑雪技術特徵

單板滑雪是一項藉助雪板在雪面滑行的運動,具有以下特徵:

具體表現

1、平衡性運動

單板滑雪的平衡是指在滑行時,滑雪者針對產生阻礙滑行的外力採取相應動作調整自己,保持身體平衡的調整能力。運動中要考慮運動的方向、時間和姿勢等多因素影響進行有效的調整,才能保持身體平衡。單板滑雪的平衡包括:防止摔倒動作的平衡、控制轉彎和保持動作節奏的平衡、克服自身重心傾倒(離心力)等類的平衡。

高水平滑雪者能夠合理控制轉彎的動作,滑出一條細而深雪轍的卡賓技術,這就是滑行技術水平的表現。這個細而深的雪轍是滑雪者為克服在高速滑行轉彎時產生的離心力,通過用刃來控制雪板使身體內傾,同時不斷調整滑行的方向、時間以及身體姿勢等眾多因素條件下完成的。正是因為對平衡的調節與控制,才使單板滑雪運動成為更具魅力的一個體育運動項目。每個人的身體,其左右也並不是完全均等對稱的,更何況滑雪者雙腳站在單板同一側,用前後非對稱姿勢進行滑行,在保持身體平衡的同時,還要滑出兩條弧線相對稱的雪轍,對滑雪者的調整能力要求很高。

不同雪質的雪面也是影響技術和平銜能力的因素。在不易轉彎的濕雪中滑行,動作的關鍵在於轉彎的前半弧滑行;相反,在光滑的冰質路線中轉彎,後半弧滑行成為動作的關鍵。單板滑雪是連續轉彎的運動,我們在自由滑行中不必刻意追求滑行弧度左右均等,重要的是轉彎時能保持身體的左右平衡。在滑行中,要不斷對單板施加壓力、立刃、傾倒和身體的扭轉等動作進行調整,若在轉彎過程中動作配合不協調,就不能完成漂亮的連續轉彎滑行。

滑行中變化的姿態是指針對外力情況來保持身體平衡的狀態。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身體的重心線與連線於兩腳之間的身體下壓力作用線相對於坡面要垂直,隨時調整重心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在轉彎過程中,為了克服離心力,雪板要有一定的立刃來獲得改變身體運動方向的力,因此身體要向內傾斜。同時還有許多不可抗拒的外力起著作用,特別是由於地形和雪質的變化而產生的外力。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腿部的屈、伸動作或調整身體下壓的位置對維持身體平衡起著主要作用。從單板縱軸施加的外力對應面積相對較大,而從橫軸施加的外力對應面積相對小,這也可以說是單板的特點。應對地形變化的身體平衡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向小陡坡上滑行時,對雪板的下壓力要增大;相反,從坡頂下落時,對雪板的下壓力要減小。此時,如果不及時應對外力的變化,那么雪板就會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因此,在向坡上滑行時,腳踝要微屈;向下滑行時,腳踝要儘量伸展,以此來調整對雪板所施加的力。應對變化,要具備預測、判斷的能力,積累經驗是很重要的。

滑行時,雪面的摩擦係數很小,重力起到了主要的動力作用。阻礙滑行的力有摩擦力與空氣阻力。在轉彎的前半弧,重力起主要作用;在轉彎的後半弧,重力作用是使滑雪者的身體向下傾斜。因此,在轉彎的前半弧,為了順利完成滑行,就要改變立刃度大小;在轉彎的後半弧,離心力也起到一定作用,身體重心就要向轉彎弧的內側傾斜,來保持身體的平衡。

離心力的應對:在轉彎過程中,主要利用雪板與雪面作用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獲得改變運動方向的推動力。因此,為了獲得動力,雪板與雪面之間就要成一定角度即“立刃”。在開始轉彎時,由於重心的作用,產生了使身體向轉彎外側方向運動的力(離心力)。

滑行速度越快、坡面越陡、轉彎的弧度越小,雪轍就越深,離心力就越大,就必須通過加大身體的內傾角度來調整。

2.左右非對稱性

單板滑雪是左右非對稱的體育運動項目。相對於滑行方向,滑雪者兩腳要橫向站立於雪板上,進行前刃轉彎時,滑雪者前腳掌要用力,單板前刃刻入雪面,在滑道上就會留下一道很深的雪轍。後刃轉彎時,9Iilii要用力,單板的後刃必然也會刻入雪中留下一道很深雪轍,前刃轉彎時,前腳掌用力,利用下肢調節單板與雪面之間形成的立刃角度,在承受重力上,小腿承受的壓力很大,為了緩衝壓力前腳掌和膝關節就要適當地彎曲和緩衝。後刃轉彎時,腳跟調節立刃角度的感覺相對於腳掌會差一些,與前刃轉彎相比調整、控制就要困難些。由於在前、後刃轉彎時滑雪者的姿勢和肌肉的用力是不對稱的,想要滑出兩個漂亮、對稱的

弧,難度是很大的。

單板與雙板的區別:單板是一塊板,而雙板是兩塊板,這種區別是很顯然的。雙板是左右對稱的運動,在保持身體平衡方面,雙板要比單板容易。

正是因為滑雪者的雙腳站在一塊雪板上,才使得在單板滑雪運動中有了“前腳”和“後腳”之分。雖然前、後刃轉彎時滑行姿勢是不對稱的,但對雪面的作用力和滑行時左右擺動的節奏是不變的。如果左右用力不均、左右滑行不規則,就不可能連續地完成左右相等的弧形滑行。並且,不論左右哪個轉彎動作做得不好,都會影響整體滑行的質量。

3.轉彎的要素

滑雪者利用重力滑行(推進力)來完成轉彎動作。單板板體本身具備了適合轉彎的性能,包括單板板體的側彎設計(板邊的曲線形設計)、撓曲剛性、扭曲剛性3個要素。

轉彎時雪板一側板刃刻進雪面,入雪很深,板體本身的側彎設計起到了作用。然而,僅靠雪板板體的側彎是不能滑出弧形軌跡的,單板的撓曲剛性、扭曲剛性都起到了作用。

撓曲剛性和扭曲剛性使單板板體具備彎曲的性能,加上單板板體側彎,把3個因素結合起來,在滑行時就能最大限度地劃出弧形軌跡,調整雪板的彎曲度,就能滑出各種半徑大小不同的弧度。充分利用單板板體本身的特性,與轉彎技術練習相結合,會更為有效地提高技術水平。

要想使單板板體達到“側彎+彎曲”效果,滑行時就要使雪板一側板刃與雪面呈一定角度形成“立刃”。在這種狀態下要想加大或減小這種彎曲度,就要調節向單板施加的壓力來控制單板。壓力是滑雪者的下壓力和扭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下壓”是相對於單板而言的,是對其施加的縱向力,扭轉力是施加的橫向力,這兩種力都是使雪板產生運動的自身力,即內力。內力和外力(重力、離心力、雪面阻力等)共同作用於雪板,就可以完成滑行、轉彎等動作。雪板彎曲後有使其恢復原狀的恢復力(反彈力),利用這個特性,更有利於完成連續的轉彎滑行。所以,立刃、傾倒、下壓、扭轉是轉彎的要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