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蘭

喬蘭

喬蘭,女,1963年10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北京科技大學規劃與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兼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測試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環境地質工程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3年7月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專業並獲學士學位,

1993年獲得北京科技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2000年獲得北京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1983-1990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地質系工程地質教研室任教,

1993年始進入北京科技大學,歷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副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土木工程系副主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等職務。

教學科研

教學課程

主講本科生課程《土木工程概論》,研究生課程《工程地質分析原理》,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培養畢業博士30餘名、碩士100餘名。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岩土工程、工程力學和採礦工程等領域的“深部岩石力學與地應力場分布規律”、“工程地質災害機理與防控”、“岩土工程測試技術與信息化施工”、“工程岩體多場耦合特性”、“工程岩土體穩定性分析與控制技術”、“特殊土地基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與研究生教育工作。

主要貢獻

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畫課題、國家“863”計畫課題、重點科技專項和橫向科研課題等5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等國家級獎勵5項,省部級獎勵20餘項。曾獲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首屆青年科技獎金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被SCI/EI檢索收錄5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0項。

作為主要研究骨幹或項目負責人參與完成了國家“八.五”、“九.五”、“十.五”等重點科技攻關課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項目10餘項。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1項,以及20餘項校企合作科研課題。其中包括峨口鐵礦、金川鎳礦、梅山鐵礦、新城金礦、玲瓏金礦、海溝金礦、首鋼水廠鐵礦等多個礦山地下巷道和高陡邊坡的岩體穩定性控制技術研究項目,以及京秦高速公路青龍連線線岩質邊坡穩定性控制、京承高速公路長大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及穩定性控制技術等項目,在岩土工程監測理論和技術、工程地質及其環境效應、地應力測試技術理論與方法、採空區處理、GIS與礦山安全生產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研究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第二屆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金獎。出版了二部學術專著和一部教材,在《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中國礦業》、《金屬礦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論文21篇)。在教學方面:獨立指導10屆碩士生21名、指導已畢業博士研究生3名;指導的碩士畢業生論文有2篇獲得北京科技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主講了包括《土力學地基基礎》、《工程地質學》、《地質力學》、《地下水動力學》及《高等土力學》、《工程地質分析原理》在內的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主幹課程。培養畢業博士2人、碩士9人(其中2名碩士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和在讀博士生8人、碩士生12人。

承擔課題

2018年,NSFC-山東聯合基金重點項目“近海金礦深部岩體力學特徵與高效安全開採技術研究”;

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高應力儲能岩體開挖卸荷特性及其誘導開採研究”;

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深部地應力環境與災害動力學”;

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衝擊荷載作用下岩石的高應變率特性研究”;

2013年,國家“863”計畫課題“採煤機工作可靠性智慧型監測技術”;

2010年,國家“973”計畫子課題“工程地質體結構模型與地質狀態基本信息分析方法”。

獲獎記錄

代表性的成果有:“實現完全溫度補償並考慮岩體非線性的地應力測量技術及其工程套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999年,第2獲獎人);

國家“九·五”攻關項目“新城金礦複雜條件礦床採礦方法研究”,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9獲獎人);

"深部開採動力災害預測及其危險性評價與防治研究",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獲獎人)。

“大型深凹露天礦安全高效開採關鍵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第7獲獎人)。

另外,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

並於2002年獲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金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