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全亮個人介紹
喬全亮 ,男,43歲,漢族,1990年1月參加工作,現任漯河市收藏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漯河市政協委員、漯河市民間書畫藝術協會理事、漯河市郾城區心意六合拳研究會副會長,他還是中國寶玉石協會會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
他在玉器雕刻、鑑賞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其玉器修復技術為國內各級博物館所重視;他把對玉器“刀工”的研究用於古玉器的鑑定,在收藏界受到較高讚譽。所發表的五十餘篇專業學術論文不僅被國內各大收藏網站關注和轉載,也受漯河《城視周刊》的邀請,在該報辟專欄普及和宣傳玉文化知識。2009年,漯河有線電視台《百姓故事》欄目以“玉雕師—喬全亮”為其事跡進行了專題報導;2012年2月,漯河《城視周刊》刊登了《讓玉雕走進生活-----玉雕師喬全亮》人物專訪;喬全亮玉雕作品先後獲第一屆少林武術節玉雕展品特別獎、中國南陽玉雕節精品獎、河南省慶祝建黨90周年書畫展玉印篆刻金獎等多項榮譽,並被河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授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稱號。2012年他的書法作品成功入圍第三屆全國農民書畫展。
玉石情緣
1988年,年僅18歲的喬全亮在父親的指引下,跟隨一位玉器廠的老師學習雕刻藝術,從此以後,他與玉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的他並不知道玉的種類如此豐富,初與玉相識,他猶如走進了一座濃霧籠罩的大花園,同時又被園內的神秘所深深的吸引。
懷著對玉石雕刻藝術的熱愛,喬全亮開始學習玉雕技術,雖然起初學習的過程枯燥無味,但這種傳統的手工藝魅力還是把他給徹底征服,他進入了漯河市玉石雕刻廠工作,並有機會跟隨著名工藝美術大師王國清學習仿古玉雕工藝。帶著滿腔的熱情,憑著一股子拼勁,心靈手巧、聰明好學的他很快掌握了玉雕的精髓所在,雖是初出茅廬,但他的作品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並多次獲獎。有了更多與玉接觸的機會,喬全亮發現每塊玉都有他的通靈之處,只要與其對話,就會發現與他的緣分。
1994年漯河市雕塑廠實行體制改革,這也意味喬全亮面臨著脫離雕刻行業的抉擇。在很多同事都紛紛改行的時候,他仍然堅持下來最終沒有放棄雕刻技術。他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內,他繼續鑽研中國玉雕藝術。
“玉不雕不成器,任何一塊好的玉經過人工雕琢,才賦予其價值和魅力。”喬全亮認為,一個完美的玉石要歷經由審料、構圖、到設計製作,再到加工、打磨、拋光等好幾道工序,在每一塊玉的雕琢創作的過程中,他時常能感覺到已經與玉石合二為一,融為一體。而在每天和玉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完全沉浸其中,感到其樂無窮。
通過不斷的研究與摸索,喬全亮的玉雕工作逐漸成熟,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他巧妙的把木雕、石雕的雕刻手法和技巧融入到作品之中,經他雕琢的玉器,人物栩栩如生,動物惟妙惟肖,山水風景超逸自然。玉雕的創新是從事玉雕行業人所不懈追求的目標,喬全亮在創新的路上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博採眾長,從傳統民間藝術、古字畫及古代雕刻中吸取營養,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在創作上他力求內容生動,手感潤滑,凡經他巧手打磨的作品,往往讓人愛不釋手。
論玉品藝
如今喬全亮在玉器雕刻、鑑賞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其玉器修復技術為國內各級博物館所重視;他把對玉器“刀工”的研究用於古玉器的鑑定上,在收藏界也受到較高讚譽。
喬全亮坦言雕玉雖為小技,然惠我良多。玉溫潤渾厚不張揚的特性與他本人的性格相契合。他認為玉雕並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應成為人們緊張工作之餘放鬆身心最佳的把玩之物,得到更多人的喜歡,而他自己,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
“玉渾厚圓潤,細膩溫婉,與人內斂、含蓄的性格接近,而每一塊玉石的形成都要經過上億年的時間,所以更顯彌足珍貴。但並非所有的玉都是完美無瑕,要將天然玉材變成具有一定形式和內容的可視玉雕作品,離不開玉雕製作技藝和技巧,熟能生巧,巧能化腐朽為神奇,當我用自己的創意和構思,將之變成生動、通靈的藝術品,這個創作的過程我是非常享受的。”喬全亮稱。
從事玉雕行業至今,讓喬全亮對玉也有了更加深厚的理解,而他所雕刻的各種題材的作品都受到了廣大玉藝術愛好者的青睞。其玉雕作品也先後在國內多個賽事中獲得榮譽。
以玉結友
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個人工作室承載了他玉石雕刻的藝術夢想。在這裡,喬全亮每天都要工作八個多小時,他的工作室也成了他以玉結友的平台。工作之餘,喬全亮最喜歡的就是與愛玉、惜玉的玉友聊創作,聊生活。他的工作室經常有朋友來訪,或品茗怡神,或賞析新作,或論創作感悟,帶給他的是一種恬靜的快樂。
為了繼承和弘揚傳統藝術,喬全亮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填補了漯河在玉雕技術領域的空白,還培養了一批熱衷傳統工藝的學生。他認為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更應該珍視這種文化。愛玉的人很多,懂玉的人極少,他把自己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研究成果以圖文並茂的文章,通過媒體和網路對外宣傳;基於目前玉器市場不規範的現狀,他通過網路和民間知名人士將要成立“中國玉文化聯盟”,讓更多的玉雕業內的同行積極參與其中,以自身的影響來規範這一傳統工藝行當,共同普及玉文化。
對於玉雕藝術,他認為如果被物質利益所迷惑,或將之看作是一種交易時,那么其創作就會陷入迷惘,從而走市場化道路,這非常不利於藝術創作。而面對當今以商業為重、市場化為驅動崛地而起的藝術現狀,他則更希望玉石市場能夠返璞歸真。
熱心公益
喬全亮積極擁護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自已事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為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工藝,他通過努力不僅填補了漯河在玉雕技術領域的空白,還培養了一批熱衷傳統工藝的漯河籍的學生,為漯河的文化繁榮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在其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他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為救災、扶貧、助教等事業慷慨解囊,捐贈款物,資助貧困學生和困難群體;2008年他通過拍賣其玉雕作品的方式資助多名留守兒童完成學業;在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組織玉石界藏友踴躍捐款捐物,為災區的重建盡到了自己的綿薄之力。2012年8月被漯河市委宣傳部授予“漯河市十佳市民”稱號。
“抓住機遇發展,當思回報社會。”是喬全亮的一名座右銘。在平時生活中,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厲行節約,但對貧困失學兒童和社會孤寡老人卻熱心幫助,踴躍捐款捐物,從社會大局出發,有力地維護了和諧穩定。
自從事這個行業以來,喬全亮虔誠的聆聽著每一塊玉傳遞給他的聲音,因為他相信每一玉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隨後,他將繼續探索與創新,因為他知道有更美的作品在等待他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