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是《阿含經》到大乘諸經中反覆倡導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無限擴大、無限深化,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無量心”,或稱“四梵住”(四種清淨無染的心)。
喜〔梵muditd〕或作“隨喜”,對眾生所在善事隨喜功德以促成,勸進行者。
舍〔梵upekga,巴利upekkha〕,意為捨棄、施捨,主要指捨棄怨親等分別和自己的財物身命。也包括捨棄煩惱及過分的慈悲喜樂等,保持平靜空寂的心境。
喜舍,即佛教四無量心(慈、悲、喜、舍)中的後兩個,西方極樂世界中的大喜大舍大勢至菩薩代表著喜舍。
慈悲喜舍,是《阿含經》到大乘諸經中反覆倡導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無限擴大、無限深化,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無量心”,或稱“四梵住”(四種清淨無染的心)。
喜〔梵muditd〕或作“隨喜”,對眾生所在善事隨喜功德以促成,勸進行者。
舍〔梵upekga,巴利upekkha〕,意為捨棄、施捨,主要指捨棄怨親等分別和自己的財物身命。也包括捨棄煩惱及過分的慈悲喜樂等,保持平靜空寂的心境。
皈依,佛教語,原指佛教的入教儀式,後泛指信奉佛教或參加其他宗教。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表示對佛、法(教義)、僧三者歸順依附,故也稱三皈依。所謂內道、外...
皈依意義 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利益 皈依理由三界(梵語:trayo dhātava,巴利語:tisso dhātuyo)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
傳說 十一解 無色界 色界 欲界阿羅漢梵語arhat,巴利語arahant。又作阿盧漢、阿羅訶、阿囉呵、阿黎呵、遏囉曷帝。略稱羅漢、囉呵。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
阿羅漢的原始含義 北傳佛教的解釋 意義 分別 第一阿羅漢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壹、玄義分“六字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觀無量壽經》...
解釋 原文 術語介紹 導歸淨土 術語讀音國際佛教研究協會,簡稱IABS。1976年成立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的麥迪遜。主要任務是在國際範圍內促進和加強佛教各個領域的研究;組織國際佛教學者的協作和交流...
基本概況 佛教研究 傳播和影響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佛寶指圓成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僧寶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
三寶的含義 通常概念 其它說法佛教藝術,泛指與佛教相關的建築、雕塑、繪畫、文學與音樂等藝術作品。在2500年前,其意象和象徵意義還未發展成複雜與多樣化的體系時,佛教藝術已經開始發展。...
無佛像時代(前5世紀至前1世紀) 佛教音樂 佛像時代(1世紀至近代)《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按照內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廣...
版本情況 版本還原 宗教意義 本尊問題